跨國公司對華投資趨勢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7 09:33:00

導語:跨國公司對華投資趨勢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跨國公司對華投資趨勢分析論文

一、新時期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的基本趨勢

1.對華投資增勢不減,增幅趨緩。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一個更加開放、更加穩定、更富于增長潛力的新興市場呈現在國際投資者面前,于是,跨國公司紛紛放大在中國的經營目標,延展在中國投資經營的產業鏈條,中國引進外資再度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在2001年實現了亞洲金融危機后的恢復性增長之后,跨國公司對華投資明顯加快了步伐,中國的引進外資實現了在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之后的第二個大幅攀升。

2005年以來,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經營的環境發生了兩方面改變。一方面,“民工荒”在珠三角爆發并很快在沿海地區蔓延,由此拉開了中國生產成本上升的序幕。另一方面,2008年初,中國實行兩稅并軌,年中,中國《反壟斷法》生效,外商投資在華的“超國民待遇”時代漸行漸遠。在新世紀開局的頭10年里,為推動經濟轉型、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中國大力調整了外資外貿政策,開始由招商引資轉變為招商選資。

但是這些變化并沒有影響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大局。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基本格局和良好態勢沒有改變,在低成本勞動力優勢減弱的同時,中國形成了規模龐大、高效率的制造業配套生產體系,這一體系正努力實現著升級換代。同時,中國服務業發展空間可觀,中西部地區潛力巨大,并購監管日益規范化,跨國公司在中國擁有明朗且更加有利的發展前景。展望未來,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的增長態勢基本不會改變,鑒于年度外商投資的基數較大,對華投資的增幅會有所放緩。

2.制造業FDI謀求升級換代

新世紀以來,跨國公司開始調整對華投資的產業結構,力圖緊跟中國制造業發展的步伐,實現對華投資的升級換代。這一方面表現在大量勞動密集型產業投資的內移、外遷和就地升級。多數勞動密集型企業選擇留下來,通過提高生產效率、優化生產模式和產品結構來努力應對成本上升以及經貿摩擦、人民幣升值等諸多挑戰。

制造業對華投資升級換代的另一方面表現是大量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進入。統計表明,自2000年以來,電子及通信設備、交通運輸設備、電氣機械及器材、通用設備和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等制造業的外商投資持續大規模投入,輕紡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投入則開始放緩。事實上,中國產業升級的努力為跨國公司提供了新的廣闊的發展空間,高新技術產業是近年來外商投資的重點領域,而擁有先進的環保和節能技術的跨國公司更是看到了巨大商機,它們已經在清潔能源等領域展開了激烈競爭。

3.從一般性生產項目導入,到地區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的建立;從滿足本地需求,追求當地市場,到面向全球市場。跨國公司的投資方式、項目規模、控股比例、投資結構、行業領域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跨國公司呈現新的發展態勢。

(1)從合資合作走向獨資控股

投資方式從合資、合作走向獨資或控股,從綠地投資發展到并購本土企業或上市公司。跨國公司對發展中國家投資一般都經過合資、合作的探索磨合階段,對華投資同樣遵循著這一發展過程。從2000年始,在華投資外商獨資企業已從量上超過合資企業。一些跨國公司還謀求在中國A股市場上市,深度介入中國資本市場。據分析,跨國公司并購的具體做法有:直接購買股權,增資提高占股比例,設立外資企業收購資產等。

合作方式從產品、一般技術合作,到品牌、標準合作,競爭模式由一般商品競爭轉向品牌專利角逐。為強化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跨國公司之間在中國的競爭則從競爭走向“競合”,在某些領域和項目上合作,建立聯盟,優勢互補,聯手出擊。跨國公司在華建立的生產基地、采購中心和研發中心,不僅滿足本地需求,而且面對全球市場。

(2)跨行業關聯性投資明顯增多

投資項目從勞動密集型小項目到資金、技術密集型大項目,項目規模不斷擴大。以江蘇為例,2001年跨國公司投資單項平均協議金額為2100萬美元,大大高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969萬美元和1994年的1380萬美元。總投資1億美元以上、協議外資金額5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明顯增多。2003年,經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的38個跨國公司投資主要項目總投資額超過120億美元,一批知名跨國公司投資的重化、能源、汽車、電子等資金和技術密集型項目相繼開工建設。

投資行業從一般加工業到制造業、高科技產業、第三產業,層次不斷提升,一攬子合作或跨行業關聯性投資明顯增多。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跨國公司進入服務領域的勢頭強勁,會展業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現已經進入了跨國公司視野,一些大型跨國公司開始涉足中國會展業。

二、如何應對跨國公司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首先,中國企業應該發展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滿足外國跨國公司的需要。以前中國一直憑借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和廉價的勞動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但是最近幾年中國的低勞動力成本正在逐漸消失,因此中國企業應該通過增加技術和管理人員的數量來吸引外商投資,滿足外商對中國企業人才的需要。

其次,中國企業應該大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研發水平,創建屬于中國企業的品牌,以此與外資企業競爭,壯大民族工業。盡管吸引外資從總體上看有利于中國的經濟發展,但是在中國投資的外國跨國公司以市場整合型的占多數,而且目前中國市場上產品的品牌以國外品牌為主,為了保持中國本國企業的產品的市場份額,需要提高企業所生產的產品的科技附加值,以質量創品牌。

再次,中國企業也應該主動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只有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才能有效轉移國內的剩余生產能力,或利用國外的技術和市場,從而將國內外的優勢結合在一起。

參考文獻:

[1]楊朝.國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對我國經濟的影響[J].當代經理人,2006,(10).

[2]劉壽先.國跨國公司在華并購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5.

[3]蘇都巴雅爾曾奕.國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發展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06(上旬刊),(472).

【摘要】跨國公司作為國際和國際貿易的主體不斷為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作出巨大貢獻。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后作為經濟騰飛的后起之秀,成為跨國公司拓展全球市場的必爭之地。跨國公司在完成了在中國的初始階段之后,其進攻中國市場的戰略有了新變化,呈現出獨資化、本土化、業務重組化等特征。本文對跨國公司在我國投資的最新發展及其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跨國公司新趨勢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