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時間:2022-02-22 11:18:51

導語:淺談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初中歷史課堂融入了更多的教學元素,多媒體技術通過聲音、圖像、視頻等方式,幫助學生更為形象直觀地感受歷史的氣息,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濃厚興趣,從而激發了他們主動探究歷史知識的積極性,提高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歸納了多媒體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優勢和誤區,以幫助更多的歷史教師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學工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歷史;多媒體技術;優勢;誤區;有效性;興趣

歷史教材是由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和事件組成的,但是很多學生認為歷史不是主科而忽略了對這門課的學習,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歷史知識的生動和有趣,是初中歷史教師一直在探索的重要課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和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歷史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它通過形象直觀的聲音、圖片、視頻、動畫等幫助學生樹立起歷史的空間和概念,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歷史教學的高效性。本文將歸納多媒體教學的一些優勢和容易走入的誤區,以幫助更多的教師完成歷史教學任務。

一、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勢

(一)科學性強,實效性高

初中歷史教材中以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相關的知識為主,更側重于教學的趣味性,要求學生根據理論知識分析問題的要求不高,新教材的編寫更符合初中生注重直觀感受、邏輯分析能力不夠的特點。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符合歷史教材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把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融為一體更加符合人腦的科學使用,多信息的處理使人的左右半球同時工作,使學生的思維更為活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向學生傳授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很少考慮將歷史和現實生活相結合,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學效果不佳。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加大了課堂容量、加快了節奏、知識的呈現更為形象直觀,通過歷史和現實的有機結合,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了主動探究,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通過學習歷史學生開始思索人生、思考未來,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影響他們的人生發展軌跡。

(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歷史知識更為生動、形象、直觀

多媒體技術可以把一些珍貴的文物圖片、資料及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或者現象以動畫或者紀錄片的形式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這些原本遠離學生的抽象的歷史概念和知識變得簡單化、形象化。比如,在講解祖國統一這一部分內容時,我播放了香港回歸和澳門回歸的錄像資料,通過視頻的播放,縮短了歷史和學生的距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對于歷史學習的濃厚興趣,調動了學生熱愛祖國的積極情感,優化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最終實現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要求。

(三)多媒體技術能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

為學生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歷史情境,使學生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把學生引入歷史知識的殿堂,激發他們的情感,使他們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在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一張嘴、一塊黑板和一支粉筆的教學方法使原本生動有趣的歷史知識變得枯燥無味,多媒體技術可以圖文并茂地再現歷史情境,使學生能夠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更有利于學生將直觀的歷史形象和自己的思維融為一體。比如,在學習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時,我介紹了當時的歷史背景,然后播放了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幾個片段,讓學生更為真實地體味當時的中國所遭受的一切。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時間,學生被這些慘烈的場面刺激,愛國主義情緒和保家衛國的責任感油然而生,繼而,我又引導學生發表對當今中日關系的見解。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的思想受到了洗禮,進一步理解了歷史知識。

(四)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傳統的教學當中,教師的板書雖然也經過了精心設計,可是教師的書寫、時間的限制和黑板的局限性都會影響到教學的效果。而多媒體演示教學所呈現出的板書是教師可以提前準備的,字體的顏色、大小都可以進行設置,這樣的板書更為合理、醒目和美感,學生在掌握本課知識點的同時,還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多媒體中穿插的一些圖片和音樂都是經過教師精心挑選的,也可以給學生以美的熏陶。

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容易走入的誤區

多媒體技術有著其獨特的教學魅力和優勢,越來越多的歷史教師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運用了多媒體技術,但是如果教師不假思索地照搬照用,很容易走入一些誤區,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所以,我們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避免出現這些錯誤。

(一)過分追求多媒體課件的美感,忽略歷史知識的學習

多媒體技術能夠呈現出形象生動的畫面,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但是,教師一定要明白,再好的教學手段的運用都是為了讓學生學到真正的歷史知識,多媒體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在運用多媒體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發揮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多媒體是不能替代教師的。

(二)向學生羅列太多的歷史知識,反而導致學生無法掌握

歷史學科是一門很嚴肅的社會學科,通過學習,學生要能夠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形成一定的思維能力。從心理學的角度考慮,一個人在一定時間內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教師最大限度地利用課堂45分鐘要效率,但是不能超出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限度。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學生快速獲取大量知識,但是盲目地加大知識的容量,會讓學生沒有思考的時間,反而會使學生一無所獲。

總之,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是一把雙刃劍,有它獨特的優勢,也容易讓我們走入一些誤區,我們要揚長避短,使歷史學科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煥發出新的活力。

作者:岳文娟 單位:河北省隆堯縣固城中學

參考文獻:

[1]李克東,謝幼如主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

[2]加涅主編,張杰夫譯.教育技術學基礎[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7.

[3]李建平.會診課程改革新課堂[J].中國教育報,2003.

[4]劉碩.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