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對企業科技創新的作用
時間:2022-07-18 03:05:22
導語:工商管理對企業科技創新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時代視域下,我國市場經濟已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經濟形勢日新月異,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同時為我國現代企業科技創新工作提出嚴格的要求??萍紕撔略谖覈F代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及商品銷售中發揮巨大推進作用,這是當前經濟形勢下的必然趨勢。強化現代企業科技創新工作不但對我國當代社會經濟的提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更能極大限度提高現代企業市場競爭力,促進企業長遠的發展。本文結合現代工商管理的現狀,探析工商管理對科技創新的推進作用,提出實施促進科技創新的工商管理路徑。
在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市場經濟競爭不斷加劇,給現代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及挑戰。為有效把握市場機遇應對復雜經濟形勢,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現代企業不僅要結合企業自身經營特點、優勢及劣勢,還要把握外部社會市場發展動態,結合國內外先進經營管理理論,深化對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更需要投身科研投資領域,加大資金及人才投入力度,挖掘科技創新優勢,促使社會發展與企業管理模式有機融合,形成科技發展型工商管理模式,從而為現代企業長遠發展及在社會市場競爭中勝出提供支持。然而科技創新與工商管理存在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關系。科技創新在客觀層面上支持工商管理的發展,對工商管理具有顯著的重要性。而工商管理模式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又對科技創新發揮著積極推進作用。
一、我國現代企業工商管理現狀
(一)工商管理的模式落后。從概念層面進行分析,工商管理是指通過企業行政手段對現代企業內部行為管理及經營戰略制定等層面的經濟管理,主要涉及會計學、經濟學、管理學等領域,是以運用現代管理手段實施企業經營決策及日常管理,保障現代企業發展及生存的綜合性學科。對現代企業發展而言,工商管理是以對資源及組織的管理,實現現代企業利潤最優化的目的。因此企業工商管理的核心是對資金的掌控及運營,是以確保企業資金能夠維持有效的流動狀態為導向,選取適宜現代企業信息化發展的管理模式。然而,由于我國現階段工商管理模式創新性較弱,現代企業為規避市場風險,往往采用傳統工商管理模式或照搬大型企業及國外企業的管理模式,因此導致現代企業在新經濟形勢下不能有效應對市場風險,不能發揮企業自身發展優勢。(二)工商管理忽視科技創新。由于我國現代企業深受儒家思想影響,以企業經營平穩為前提,開展各項經濟管理活動,因此在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及科技創新層面存在驅動力不足問題。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69.4%的企業認為實施科技創新將極大增加企業經營及運營成本,易使企業在社會復雜競爭形勢中處于劣勢,不利于企業日常經營及管理;14%的企業則認為科技創新從產品研發、生產到后期推廣及銷售環節中存在較大風險;4.5%的企業對科技創新與現代企業發展有深入的認識,但迫于科技創新工作量大,任務重,無法尋得落實科技創新的機會。然而,科技創新是現代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有效路徑。唯有立足社會市場經濟,推進科技創新才能實現企業內部管理及模式的轉變,從而形成較強的企業競爭力,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及管理水平。
二、工商管理推進科技創新的作用
(一)工商管理制度推進科技創新的成果。科技創新是技術創新與科學研究的總稱,指應用和創造新工藝、新技術、新知識,采取新的經營管理及生產方式的模式,研發新產品,提供新服務及提高商品質量的過程。因此,科技創新按形態學定義可劃分為技術創新、知識創新及科技管理創新,共涉及政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現代企業等多個社會主體,涵蓋資金、人才、知識產權、科技基礎、制度建設、創新氛圍等多種要素,是創新要素與創新主體相互作用的復雜系統。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及研究院不斷創新文化體系、環境氛圍、發展路徑,才能有效推進科技創新步伐。因此,從現代企業出發,應合理安排工商管理模式及制度,以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及科技創新為導向,合理制定相關企業制度,從而推進科技創新成果的研發工作。(二)工商管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持作用。由于科技創新涉及多領域、多創新主體,聯結著科研領域、人才培養領域、政府管理領域以及社會市場發展領域,因此在政府發揮組織作用前提下,現代企業應明確企業自身在科技創新諸多環節的責任,把握市場經濟走向,為技術研發機構及高校人才明確研究方向及研究流程;科學控制資金流動情況,為其他創新主體推動科技創新工作提供資金支持;抓好科技創新研發成果的評估工作,結合現代經濟市場發展及運作流程,從研究成果內部及外部深入評測科技創新工作的質量及效果。其中,在科技創新研發過程中,現代企業肩負著協調政府及院校人才培養工作,依托政府相關的政策指示,為高校人才培育體系發揮輔助作用。例如委派專業人員深入到研發體系中,通過引導學生關注研發工作細節及市場行情調研,提升高校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創造能力,進而完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提高高校教學水平。(三)工商管理文化環境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相較技術創新、工藝創新需要涉及政府、高校及研究院等多種創新主體,知識創新及管理模式創新涉及創新主體相對有限,主要以現代企業自身研發團隊或管理團隊為主。因此現代企業工商管理制度對科技創新具有較大的影響,特別在文化環境層面,營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創新活動的企業文化環境對促進科技創新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更是現代企業科技創新工作重要的軟環境。通過形成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經營管理土壤,能夠有效激發相關創新人員科技創新的熱情及主觀能動性,從人員內部視角出發,將科技創新與自身職業成長進行有機結合,從而既提升現代企業工作人員業務素質,又推進科技創新流程的進展,為企業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基于科技創新的現代企業文化不僅有利于當前科技創新工作,又能夠驅動未來科技創新工作的開展,從而實現科技創新流程連續性、滲透性、結合性等特點,逐步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市場競爭力,從而有效應對新形勢下復雜經濟市場帶來的挑戰。
三、促進科技創新的工商管理措施
(一)以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管理核心。由于我國現代企業缺乏對科技創新認識,在工商管理模式上依舊采取傳統的管理模式,導致企業成長無法適應當代經濟市場的發展。因此,應從意識形態層面,改變現代企業對科技創新的認識。首先,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積極展開以科技創新為主體的座談會及研討會,深入探討科技創新與現代企業發展的關系,研究當代企業在新經濟形勢下面對的困難及如何進行調整,引導現代企業負責人提高對科技創新的認識;其次,相關政府部門應引導高校或研究院專業人士進入企業,并對企業工商管理模式進行解構,以科技創新為導向,重構現代企業工商管理制度,使企業發展核心置于科技創新層面,從而轉變企業工商管理觀念,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最后,制定工商管理制度,深化企業管理人員對科技創新的認知。在科技創新范疇中,管理模式創新與企業經濟管理具有緊密聯系,企業應在提高員工創新意識及能力的前提下,積極落實企業信息化進程,從而促使員工及時與上級負責人進行聯系,交流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而為企業管理創新奠定基礎。(二)優化工商管理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由于我國現代企業對科技創新認識不足,創新管理理念及能力嚴重缺位,致使企業在科技創新浪潮下,無法準確把握機遇,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特別是現代企業管理者在傳統工商管理觀念影響下,過分注重企業效益最大化,而忽視對工商管理創新人才的培養工作。工商管理人才是當代企業實施營銷、管理、規劃、經營等環節的重要參與者,能夠有效把握企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風險及隱患,更能為企業市場戰略制定提供符合現代企業自身特征的措施及方法。而創新型工商管理人才則是基于企業存在的風險及隱患,在提出應對措施的前提下,深入研究現代企業經濟管理的特征、模式及方法,提出創新型策略及模式,從而加強企業經濟管理,維系企業經營生產,推進科技創新模式,促進企業長遠發展。此外,構建工商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能夠有效識別經濟市場動態。以企業利益為導向,深化對企業管理模式、工藝方法及知識理論的改革,使現代企業適應我國新時代下的社會發展需求。(三)發展現代企業國際化工商管理模式。現代企業在中國與世界經濟接軌的過程中,國際地位及知名度得到不斷提升?,F代企業打造具備中國特色的商品,強化全球化標準,構建獨特的企業文化,面向國際化進行發展。在當前經濟全球化視野下,國際經濟市場競爭愈演愈烈,通過滲透國際戰略市場,能夠為企業工商管理提出新的標準及要求,迫使企業改變原有工商管理模式及制度,滿足國際經濟市場的要求,進而驅動現代企業科技創新活動的展開。一方面,企業國際化有助于我國現代企業打開國際市場,實現經濟戰略擴張,擴大企業規模,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目標。此外,使得企業獲取國際市場標準,改變原有工商管理模式及結構,提升服務質量、產品質量及生產效率,形成有力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結合國際標準,優化工商管理制度,必定存在管理理論與實際管理脫節問題,這就促使現代企業積極利用科技創新手段,將國際化標準及方法本土化、中國化,從而有效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科技創新是我國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對現代企業管理具有增強競爭力、提高生產效率及促進可持續發展等優勢。在實際創新環節中不難發現,企業合理的工商管理模式對科技創新具有推進作用。因此,現代企業在提升科技創新意識前提下,應完善工商管理制度,構建人才培養體系,結合國際化運營標準,從而促使工商管理活動推動科技創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許志民.企業科技創新的工商管理重要性解析[J].納稅,2018(12):129.
[2]王鑫.科技創新在茶企工商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福建茶葉,2018,40(11):405.
[3]于飛,張峰,袁仲慧.基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工商管理專業組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27(01):61-65.
作者:李曉燕 單位:河南省新鄉市價格調節基金辦公室
- 上一篇:無線移動通信系統安全隱患及解決方案
- 下一篇:科技創新助力脫貧攻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