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助力脫貧攻堅思考
時間:2022-07-18 03:07:35
導語:科技創新助力脫貧攻堅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汾西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位于山西省中南部、臨汾市北部,地貌以黃土丘陵溝壑區和黃土殘垣溝壑區為主,國土面積880km2,耕地面積2.6萬hm2(39萬畝),總人口14.8萬人,其中農村人口12.97萬人。建檔立卡之初,汾西縣有貧困人口14232戶41700人,脫貧攻堅形勢嚴峻。十三五以來,汾西縣通過大力推進產業扶貧、生態扶貧、電商扶貧等13項脫貧攻堅專項行動,累計減貧10413戶31985人。目前,尚有貧困戶3819戶9715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7.36%以下,計劃2019年實現全縣貧困摘帽。根據山西省委、省政府關于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山西省科技廳在汾西縣圪臺頭村、和平村、大吉利村、后加樓村、茶房村等5個貧困村開展對口幫扶工作。5村總人口1731戶5291人,其中貧困人口495戶1382人。省科技廳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科技部門“人才、技術、轉化、信息、資源”優勢,帶動貧困戶增收,提升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截至2018年底,整村脫貧2個村,實現穩定脫貧334戶1021人。
2汾西縣科技扶貧做法及成效
(1)實施特色產業帶動,開展科技產業扶貧示范。推行產業扶貧行動計劃,積極發展以肉雞養殖、核桃經濟林、玉露香梨為主的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產業布局,對有勞動能力、可以通過發展生產實現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加大產業培育扶持幫扶力度,通過發展生產實現穩定脫貧;對喪失勞動力或弱勞動力人口,通過入股分紅等措施確保收益;統籌整合農業科技資源,解決特色產業開發和生態建設中的實用技術問題,大技術創新,引導專項資金支持。山西省科技廳駐村工作隊圍繞“一村一品一主體”戰略,結合各村實際情況,在幫扶的5個村實施玉露香梨、食用菌、黃粉蟲、中藥材、木耳等5個重點科技扶貧示范項目。在后加樓村培育種植玉露香梨66.67hm2(1000畝),盛果期年產值可達1000萬元;在茶房村建成了集10座食用菌規模化種植大棚、菌料生產于一體的食用菌種植加工示范基地,可年產雙孢菇10萬kg;在和平村發展黃粉蟲養殖8萬盒,配套建設1個年處理300t干蟲的加工基地;在大吉利村種植連翹400hm2(6000畝),配套建設1個連翹產地化加工基地;在圪臺頭村建成木耳菌棒廠1座,可年產菌棒20萬棒,年生產木耳4000kg。五大產業實現了對貧困戶幫扶全覆蓋,帶動貧困戶通過勞動脫貧致富。在利益機制聯結上,改進幫扶工作方式方法,采用生產獎補、以工代賑、保底分紅等機制確保貧困人口增收。(2)建設科技信息平臺,鼓勵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明確科技特派員縣域服務規程,幫助省、市級科技特派員與服務企業簽訂技術服務協議,安排雙方就服務需求進行交流和對接。進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員到基層創新創業制度,鼓勵技術人員以技術入股組建科技服務組織,承包產業扶貧技術服務,采取“公司+科技+基地+農戶”等形式,搞好人才到戶科技扶貧技術服務。實施貧困地區人才支持計劃,制定本土人才培養計劃,推進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工程。山西省科技廳駐村工作隊依托縣科技部門和合作社建設縣級“星創天地”,在大吉利村、后加樓村、茶房村建立星創窗口,打造一體化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為5個貧困村因村選派30名科技特派員和“三區”科技人才,搭建“科技扶貧特派員服務平臺”,探索科技服務專家團隊常態化機制。通過積極聯系協調,幫助汾西縣引入知名電商企業,爭取到國家電商示范平臺項目,構建現代營銷模式,培育貧困戶發展電商。組織支村兩委、合作社、貧困戶等赴外地考察,參加各類科技博覽會、展會等,開闊視野,增長見識。(3)開展科普宣傳,強化涉農技術技能培訓。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積極性,針對農村實用的種養技術、健康生活等與百姓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開展科普知識宣傳。強化涉農技術技能培訓,組織玉露香梨、黃粉蟲、核桃、蜜蜂等三區人才培訓會。加強實用技術人才培養,制定人才激勵政策和人才培養計劃,推進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工程。培訓龍頭企業、科技人員、科技特派員100余人,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使其成為貧困戶脫貧、農村致富的技術指導員,幫助部分貧困農民掌握了種養技術,提高了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的本領。組織調研省內外科技型農業產業發展狀況,制定汾西縣科技產業發展規劃。山西省科技廳駐村工作隊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與山西省農科院、山西農業大學等單位專家和技術人員聯系開展玉露香梨、食用菌、中藥材、黃粉蟲、雜糧、電商等培訓,實現在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培訓全覆蓋、常態化,提高農戶科學務農的本領,培育新農民。2018年,以合作社負責人和產業帶頭人為主體,舉辦“三區”人才科技能力提升培訓,讓每個村有一支永遠不走的“技術帶頭人”,幫助貧困戶轉化為新型科技農民。
3制約汾西縣科技扶貧發展的因素
(1)農民文化素質較低,影響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汾西縣屬國家級貧困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占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的28.5%和23.6%。長期的貧困致使老百姓缺乏良好的教育,普遍存在文化素偏低、思想觀念落后、農業生產技能低下等問題。由于農村缺乏產業致富帶頭人,農村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掙錢,農村老弱婦幼留守及空巢現象普遍,這些都制約了貧困人口對科普知識、新技術、新成果的學習和接受能力,他們難以迅速掌握現代化的科技生產技術,使得科技成果難以轉化推廣。(2)扶貧產業科技含量低,規模化發展受到制約。汾西縣屬于典型的山區農業縣,農民耕地資源緊張,產業以簡單重復的種養殖業為主,且發展較為粗獷,缺乏科學的農業技術作為支撐,缺少科學有效的經營管理。雖經過多年的努力,肉雞、核桃、玉露香梨等主導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但仍屬初級產品,對深加工意識和產業鏈設備配套不足,科技含量較低,難以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產生的經濟效益有限,規模化發展受到制約,難以持續穩定帶動農民增收。(3)產業投入不足,金融信貸困難。汾西縣產業發展以傳統農業為主,具有資金投入大、回收風險大、回報周期長等特點。致富帶頭人的投入往往是不足的,單靠財政資金投入帶動產業發展顯然是不夠的,而貧困地區項目本身就很難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科技扶貧產業投入嚴重不足。越是貧困偏遠地區,越是金融的盲區,銀行貸款困難,扶貧貼息貸款覆蓋率不足。農村金融信貸問題已成為縣域產業科技創新的巨大阻力,貸款難已成為科技產業扶貧的瓶頸。(4)科技特派員服務機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獎懲措施。目前,汾西縣科技特派員服務機制尚處于建設階段,由于涉及省、市、縣科技人員和縣域企業的對接,部分存在專業技術與產業錯配、科技人員進村入企困難等問題。特別是在科技人員獎懲方面還缺乏有效措施,影響了科技人員進村入企的積極性。對選派的科技人員的考核工作主要依靠項目結題驗收,沒有制定系統的考核評價方式。汾西縣經濟較為落后、項目及服務經費缺乏,影響了科技人員在貧困地區的創業發展和成果轉化。
4推動科技扶貧發展的對策建議
4.1持續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結合貧困村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需求,針對性集成轉化一批新技術。特別加強貧困地區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深加工等領域的產業技術集成創新和轉化應用。持續做好“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科技扶持,整合多方資源,積極推進“科研機構+試驗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帶動貧困村及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優先支持一批特色產業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示范,形成“科技引領、產業帶動、整村脫貧”的科技扶貧新局面。4.2加強科技扶貧服務平臺建設。發揮企業、創投機構、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作用,聚集創新資源和創業要素,推進農村“星創天地”建設,為科技特派員、農村小微企業、鄉土技術人員提供創業實訓基地,通過開展技術集成創新、創業培育孵化、成果示范推廣、科技金融服務等,帶動貧困地區產業經濟發展。支持貧困縣建設省級。農業科技園區,以核心區帶動示范區,形成互通互動的技術傳播體系,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指導貧困地區建立技術中介市場,推動產學研合作。4.3推動農村科技特派員服務創業積極鼓勵引導農村科技特派員深入貧困村開展科技服務,促進科技能人與致富帶頭人、技術成果與貧困地區需求、創業扶貧政策與扶貧項目緊密結合。支持農村科技特派員創業,積極鼓勵農村科技特派員帶技術帶項目進入貧困村,以技術入股等形式領辦或創辦經濟實體。建立科技特派員專家信息資源庫,貧困地區主導產業技術需求數據庫,實現對科技特派員網絡化管理。制定特派員考核管理辦法,確保科技服務創業成效。4.4開展科技扶貧技能培訓。一是以“三區”人才支持專項計劃為抓手,選派科技人員到貧困地區抓好種養大戶、農業專業合作社、科技示范戶等本土技術帶頭人培訓,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二是廣泛開展農村實用技能培訓,為貧困戶提供切實有效的脫貧技能培訓服務,增強貧困戶的創業和就業能力。三是開展科學技術普及宣傳。通過科技活動周專題培訓,日常借助互聯網、電視、廣播等媒體宣講等形式推廣科技知識,增強貧困人口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的信心。4.5加強科技扶貧服務信息網絡建設。搭建農村科技信息服務平臺,建立科技成果在貧困地區網絡化、常態化對接交易機制。定期適于貧困地區轉化的科技成果和技術,打造一批能復制、可推廣、有示范性的成果轉化樣板。積極推進科技扶貧信息網絡建設,打通貧困村優質農產品電商推廣、銷售綠色通道,為貧困村和貧困戶優質產品提供生產、經營信息云服務。搭建實用科學技術學習平臺、遠程互動培訓平臺、專家在線服務平臺等。4.6構建多層次科技扶貧投入體系。在加大財政對貧困地區重點科技扶貧產業支持力度的基礎上,建立常態化的科技金融對接模式。引導社會資本、銀行和金融業參與,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投融資體系,使資源資金能集中用于科技扶貧產業發展,最大限度地釋放資源能量。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對貧困地區科技服務的拉動作用,在普惠政策的基礎上,實現對科技產業扶貧的特惠金融扶持,同時繼續做好建檔立卡貧困戶免抵押、免擔保的信用貸款工作。
參考文獻
[1]汪恭禮.科技創新助推精準扶貧的實踐與思考[J].當代農村財經,2018(1):23-27.
[2]范志敏.科技創新引領精準扶貧的實踐與發展路徑思考:以宜賓市科技扶貧為例[J].技術與市場,2017,24(12):41-42;44.
[3]劉麗,盧亞妹.河北省科技創新帶動產業扶貧問題研究[J].河北企業,2017(12):72-73.
[4]張桃林.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驅動產業扶貧加快發展[J].社會治理,2017(5):22-25.
作者:穆光遠 王 琳 李 剛 單位:山西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 上一篇:工商管理對企業科技創新的作用
- 下一篇:科技宣傳對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