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08 09:49:00

導語:信息技術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論文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校德育工作整合實踐與反思

摘要: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學校德育工作的發展都提出新的挑戰。中小學德育工作要適應信息化社會的趨勢,必須確立與之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德育理念及新的對策。重視德育與教學的整合,重視德育的信息化建設。本文就構建信息技術與學校德育工作相整合的運用體系,提出實施方法與實踐反思。

信息化社會的來臨,作為一種新的社會進化方式正在改變著人們的思維、學習、生活、工作方式,同時也改變著教育方式。我深刻的感受到: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學校德育工作的發展提出新的挑戰。中小學德育工作要適應信息化社會的趨勢,必須確立與之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德育理念及新的對策。要像重視管理、教學信息化那樣,按照把德育擺在首位的要求,重視德育與教學的整合,重視德育的信息化建設。

如何構建有效的信息技術與學校德育工作相整合的運用體系,我就參與的廣西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探索信息技術與德育教育相整合的運用體系》的實施情況,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網絡德育教育較傳統的德育教育有著明顯的優勢

我國傳統的德育教育無視教育環境和主體的變化,觀念落后,方法陳舊,形式呆板,片面強調外在功能而忽視德育本體的育人功能,已無法遏制青年學生道德素質的下降和滑坡。目前全國大部分中小學都已經開設《信息技術課》,建立校園網,與互聯網或中國教育衛星寬帶網聯通。將信息技術引入教學模式中,教學空間不再局限于教室和學校,教育時間不再相對統一、固定,教學工具不再只有粉筆、圖片等。借助于信息技術工具后,學校的德育工作可以從視、聽、觸多個維度展開。因此較傳統的德育教育而言,具有開放、交互、趣味、能動的優點。

二、具體的實施方法

我們選擇柳州二中2004級三個班(165人)進行信息技術與德育整合的實踐研究,并以標準參照進行科學評價。采取檔案袋評價法,記錄學生的成長歷程,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同時選擇同年級另三個班級作為對照組進行比較實驗。在德育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上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資源和優勢,建立一種社會、學校、家庭、媒體四結合的德育教育模式。實施“德育設計→目標呈現→引導學習→小組討論活動→導行→網上德育評價→反饋與補救”的德學模式,采用班主任工作與團隊活動相結合、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組織形式,借助網絡信息平臺,將德育引向深入并向社會延伸,探索更科學、更有效、更適合高中生特點的現代德育模式。

1、在新生入學時進行德育現狀與家庭德育教育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已有的道德準則與心理,建立每個學生的德育檔案袋,設立個人德育目標。同時學生在填寫問卷時勢必會審視自身的行為有沒有合乎道德標準,這本身就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而學生與家長共同完成家庭德育問卷也給學生與家長相互溝通的機會。

2、以政治課為核心的各學科要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建立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政治課在整個德育網絡中處于核心地位,是德育的主渠道。但傳統的政治課教學形式手段過于單一,以課本為主、以理論說教為主,造成學生厭上政治課,教學效果也就強差人意。而現代信息技術使社會、經濟、政治生活中的信息都能在第一時間反映出來,政治教師可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備課,補充教材、更新知識、擴大學生視野。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互聯網、校園網的資源分析政治課中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識,教學效果必然顯著提高。同時其它學科也利用互聯網上的德育資源結合本學科的實際改革課堂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那么德育的滲透自然貼近社會生活,貼近學生思想實際。

3、班主任工作和團隊工作利用網絡德育資源進行德育內容和德育手段的創新。

(1)、為了實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的互動效果,我們嘗試借助現代的信息技術工具,打破學生的班際界限,不受空間限制的班會課——網絡班會課:利用網絡在時空上的優勢,讓學生走進“校園聊天室”,在班會課的時間段,實現班與班之間的“主題對話”。使學生與學生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在同一時間里,各抒己見,博采眾長。網絡班會是對班會形式的一種創新和拓展,深受學生喜愛,做到了全員主動參與、交流與互動。

(2)、班主任可以通過網上BBS、MSN、qq、E-mail與學生、家長溝通。有些學生渴望與老師溝通,但有些話又不好意思當面對老師說。這種與學生間接溝通的方式,教育效果往往會更加好。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也會因網絡的出現而更得心應手,班主任可將每學期對學生的德育評語以E-MAIL的方式發給家長,并及時掌握家長的信息反饋,互相溝通學生的思想動向。

(3)、信息網絡也有利于提高共青團的德育工作層次、拓寬德育渠道。如目前互聯網上的“中國共青團”以及各地的共青團網站,為學校的各級團組織提供新的德育載體,團員的組織生活會更豐富多彩。團支部應該在主題團活動、團課中充分利用這種新型的德育資源和手段,使團隊的思想組織建設更富實效,增強共青團、少先隊組織在青少年中的凝聚力。

4、發揮學校德育網站的陣地作用。德育網站不僅是一個德育管理、信息交互的平臺,也是一個如同板報、報刊、雜志一樣弘揚主旋律,進行宣傳教育的陣地。為此,我們緊跟形勢,針對熱點問題,在校園網上開辟德育網頁,適時設立教育專題,營造輿論氛圍,對師生進行了正面引導。如我們設立“校園說法”專欄,宣傳法律法規,以典型案例給學生以警示。設立網上德育論壇:及時就某些熱點問題或典型案例在論壇上提出討論話題,如“我眼中的民族精神”、“我心中的好老師”等,引導學生自由登陸,發表見解。利用BBS進行網上辯論,輕松的氛圍、活潑的形式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非常自由的空間。各班都建立班級子網頁,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特長,利用課余時間投入到這項展示班級體建設成就的活動中來。

5、在網上開展青春期教學活動與心理健康指導。網上開展青春前期教育,擺脫了傳統單一、尷尬的說教模式,在拓寬了教育渠道同時,還為學生與教師坦然面對性教育,提供了寬松、自主學習的教育環境,讓花朵順利綻放。由心理老師開設“心靈之窗”專欄,解答學生考試憂慮,人際交往等問題。同時保護了學生的隱私,使學生少了一分顧慮,多了一分坦誠,能夠大膽地說出心理話。同時,心理輔導員也能夠通過網絡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準確地開出“處方”。

6、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校可以根據德育工作的需求,自主選擇、開發一些網上實用軟件工具,為學校的教育活動提供服務。如可以設計網絡選舉:我校團委在校網上開展了競選學生會成員、評選文明班,推選“三好學生”等活動。利用網上“投票”功能,把以往書面選舉變為網上選舉。這種方式改變,使選舉工作更為透明、公正,深受學生、教師的歡迎。人人都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莊重地投上一票,增強了學生的民主意識、參與意識。

三、效果

實踐表明,將信息技術運用于學校德育建設中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德育過程中,信息技術的運用豐富了德育的方法與途徑,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提問、討論、交流、嘗試、傾聽、思考、反思等一系列活動,最終使學生在認知能力、道德情感、人格完善上得到協調的發展,從而做到知行統一,為個人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協作能力。

四、反思

課題組在研究中也注意到將信息技術運用于學校德育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建設德育信息化,必須以一個區域的教育信息技術整體氛圍為依托。區域性教育信息觀念的形成,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積極性的提高,是實施德育信息化的前提條件。而經濟不發達的地區或鄉村學校往往無法兼顧到硬件的基礎設施建設與軟件的教師隊伍信息化水平培訓。

2、要做好網上資源的過濾和分類。網絡中包含豐富的德育資源,但也有大量的暴力、色情、黃毒等不健康的網頁內容。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網上資源的過濾和分類。我們主要采用了兩種方法,一是在校園網上安裝過濾軟件,屏蔽不良信息;二是安排專人對互聯網上的信息進行篩選,剔除不良信息,保留健康有益的內容,然后下載到校園網上,進行重新歸類、編輯后,供學生瀏覽使用。為學生創設一個資源豐富、安全文明的網絡環境。

3、幫助學生懂得如何使用信息,引導他們正確判斷各種信息的意義和價值,提高他們對假、惡、丑的分辨能力。要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成為德育和主體。教師利用網絡技術引導學生時要注意做到:(1)導向--引導方向。教師要明確、揭示德育目標,讓學生圍繞目標利用網上資源開展學習;(2)導法--指導方法。教師要指導學生獲取德育資源的方法以及利用德育資源進行學習的方法;(3)導疑--引導學生質疑。使學生在網絡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4)導行--引導德育行為。引導學生將德育思想落實到德育行動上,才能使德育知、情、意、行的過程得到最終的體現。

4、現有德育信息化資源匱乏問題。現在還沒有有關這一內容的配套教材與資料。當前,學科教學的信息化網絡資源非常豐富,也比較容易購置和使用,但德育信息化網絡資源卻十分短缺,很難找到。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等不靠,主動進位,在課題研究探索中著重自行設計,創新內容,積累素材,用科研的方法推進工作。

5、要注意擺正信息網絡技術在德育工作中的位置。在教育信息化時代,信息網絡資源和技術在德育改革中占據重要位置、起重要作用。但德育工作說到底是"以人育人",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信息網絡技術只是這德育系統工程中的一種新的手段和方式,絕不能盲目夸大信息網絡技術在德育中的作用。教育者必須綜合運用包括傳統的德育方法和手段,不斷地探索新時代、新形勢下的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德育實施過程中堅持原有的各項德育基本原則。

6、要注意做好德育信息、德育效果的反饋。利用網絡資源開展德育工作是教育信息化時代的新事物、新嘗試,現在僅處于一個摸索探求的階段,其中的方式方法不一定完全正確。故德育工作者要注意德育效果的反饋,以便及時矯正修改。公務員之家

我們開展信息技術與學校德育工作整合的運用體系的課題研究,一方面是為探索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新路,另一方面德育信息化是大勢所趨,是新形勢下提高德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的必由之路,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跟進社會網絡化、教育信息化的趨勢,無論是深化學校信息技術還是學校德育工作,我們還面臨許多新的課題,更需要我們創造性的進行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高玉麗:《學校德育的新視點--網絡德育》,《北京教育》2002年第11期

2、夏錫良:《教育信息化與德育現代化》

3、劉國勝:《實施德育信息化對策,提高德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4、劉鍵:《淺談如何做好網絡時代的中小學德育工作》,《遼寧教育研究》200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