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術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時間:2022-11-10 03:25:11
導語:通信技術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通信行業發展與人才需求
市場調查顯示,未來5年內,蘇州地區通信技術領域人才需求量很大,僅移動網絡規劃和優化工程師需求就達600多人,通信網絡工程與服務需求達1500多人,光纖光纜企業技術人員的需求在1200人以上,通信設備研發制造企業的人才需求在2000人以上,物聯網產業人才需求在3000人以上。調查結果顯示,從事通信工程、通信產品生產、測試、售后技術支持工作的高職畢業生比例最高。企業對高職畢業生的期望是: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包括工作態度、紀律性、忠誠度、責任心和職業發展能力;有較強的專業職業技能,一定的生產管理和研發能力。
二、省內同類院校相關專業的建設現狀與發展趨勢
目前,江蘇省有12所高職院校開設有通信技術及相關專業,2013年計劃招生數共1450人,平均每校招生121人,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計劃招生135名,稍高于平均數。我們重點調研了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市職業大學、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通信技術專業的基本情況。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通信技術專業為國家骨干院校重點建設項目。該專業教學團隊教師總數為26人,含混編師資團隊16人,其中21人具有企業背景,12人具有海外高校進修經歷,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2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雙師型”教師18人,占90%,還長期聘請校外專家擔任專業指導委員會專家指導專業建設。該專業設有國家級“網絡與通訊工程實訓基地”和江蘇省“通信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基地”。面向電信網絡工程建設、通信服務外包、通信系統運營以及通信設備制造等企業,培養工程施工、工程監理、通信設備安裝與維護、通信設備檢測以及通信系統運營與維護等高端技能型人才。該專業2008年起引入中興通訊學院的課程資源,對課程體系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整和優化,對該專業學生技能證書的獲得、專業教師的技術提升、知識保鮮以及社會培訓影響力的擴大都有很大的支持。蘇州職業大學通信技術專業以蘇州職大-大唐移動聯合成立的校企合作培養基地為依托,主要培養具有從事通信以及物聯網方向相關理論知識與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學生通過學習能掌握現代通信的基本理論知識,熟悉各種通信技術(模擬與數字通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光通信技術、物聯網技術等),以具備較好的通信設備電子線路設計、通信設備制造、測試的能力。具有進行各類通信系統工程的規劃、實施、維護的基本技能。畢業生可去通信設備制造企業從事設計、生產和管理工作;可去電信運營商從事相關技術、服務類工作;可去各類通信系統工程公司從事通信設備和線路的規劃、建設與維護等工作;還可從事物聯網相關行業技術開發、生產管理、產品銷售以及系統維護等工作。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通信技術專業也是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建設專業,擁有“3G網絡通信技術”省級優秀教學團隊,有“3G移動通信接入網運行維護”省級精品課程1門。專業課程以校企合作為基礎,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保障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熟悉崗位技能要求,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同時提高。專業采用校企合作共建、訂單培養、專項技能培訓等多種辦學模式,充分發揮行業和企業對專業建設的帶動和指導作用。該專業面向通信設備制造商、通信工程施工企業、代維企業和客服企業,培養具有通信技術專業知識和技能,從事光傳輸、交換技術、數據通信、接入網、通信系統工程施工、維護以及通信產品生產與測試工作的人才。3所院校的通信技術專業各具特色。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與中興通訊深度合作,通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訂單培養等途徑,更好地培養適應產業發展和行業、企業所需人才,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實用性,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學生崗位的適合度、滿意度。蘇州職業大學通信技術專業分為通信和物聯網兩個方向,培養的學生不僅可以從事各類通信系統工程公司從事通信設備和線路的規劃、建設與維護等工作,也可從事物聯網相關技術開發、生產管理、產品銷售與系統維護等工作。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通信專業重視學生技能培訓,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比賽,兩次獲得高職組團體一等獎第一名,從而在信息類高職院校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樹立了自己的品牌。
三、我院通信技術專業目前的基本情況
我院通信技術專業2005年獲批招生,2011年被確定為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建設專業。現有專業教師16名,兼職教師12人;本專業及專業群現有“數據通信實訓室”、“無線傳感器網絡實訓室”、“網絡測試實訓室”、“光傳輸技術實訓室”、“移動通信技術實訓室”和“師生創新實訓室”等18個實訓室。2010年成功申報獲批“江蘇省網絡電視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現有中國電信蘇州分公司、安德魯通訊器材有限公司、深圳訊方通信有限公司、江蘇海訊科技有限公司、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新海宜通信有限公司等多家緊密型合作企業。從2008年開始,積極探索相關的教學改革,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根據職業崗位群對學生技能的需求,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進行了新一輪課程改革,開發了“工學結合、課證相融”的項目化課程,其中已獲得省級精品課程1門、院級精品課程2門、主編出版教材5本。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電子大賽全國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江蘇省大學生電子大賽、職業技能大賽獎項10多個。專業調研數據表明,近3年,我院通信技術專業畢業生生源90%以上來自江蘇省內,68%留在蘇州工作,16%選擇在江蘇省內其他城市就業,5%在上海就業,其余6%的畢業生現在的工作地為其他省份。本專業的生源雖然來自省內外各地,但絕大部份畢業生選擇在蘇州就業。因此,應緊密結合蘇州及周邊地區通信行企現狀,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四、創新人才培養,開展“校行企”合作
為適應行業高速發展對人才的新要求,必須加快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重新解讀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模式的關系,實現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需求的全面銜接,必須對通信行業高速發展下的崗位需求進行充分調研、分析,依據職業教育規律,與相關行業、企業共同謀求和設計專業的發展和建設方案,根據行業和企業需求確定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和課程內容等,加強市場需求與專業內涵建設和改革的緊密銜接,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和諧發展的真正受行業歡迎的急需人才,提高人才在本區域、行業的競爭力。
(一)“校行企”合作運行機制
我院非常重視校企合作,不僅設有校企合作機構,還成立了學院理事會。在學院理事會的指導和幫助下,本系與蘇州市電子信息行業協會、中國電信蘇州分公司、亨通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海訊蘇州辦事處、深圳訊方有限公司等企業聯手,成立電子與通信工程系校企合作中心。該中心下設通信技術專業建設委員會,校企對接組織體系及對接內容如圖1:圖1校企對接組織體系系校企合作中心職責為:與行業、企業動態開展市場調研,及時調整專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與行業、企業共同適時更新人才培養方案;開展校企合作共建項目,落實項目調研、論證、申報、實施和自評等組織管理工作。專業建設委員會職責為:結合地區經濟發展需求,論證專業建設發展規劃和目標;組織新增專業的立項論證審查,修訂和組織實施專業建設方案;負責專業建設重大項目的立項審查,檢查專業建設項目的進展情況,組織開展專業建設質量監控等評價工作。運行機制還包括保障機制、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等方面。
(二)合作內涵
1.落實好“五個對接”
在行業協會的支持下,深入調研周邊地區通信產業發展,通信技術對本專業人才需求狀況,確定與產業對接的專業建設目標和人才培養規劃,完善學歷教育與認證培訓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分析本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崗位群及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務,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完成工作任務所需的能力與素質為要素,通過序化與整合形成與崗位技能對接的學習課程;與企業共同開發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課程,使課程內容對接相應的職業資格標準。學生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可以考取職業技能資格證書,以畢業證和職業技能證書“雙證”畢業,實現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接;試行“識崗、習崗、頂崗”三崗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實施崗位任務的真實操作,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探索中高職銜接、專本通道,實現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對接,為學生構建終身學習的橋梁。
2.推行訂單式培養
構建適應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必須走創新發展的路子,實施“校行企”合作“訂單培養”,可以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與人才培養模式轉型升級同步。依托行業協會搭橋,及時掌握企業的需求,針對企業特定崗位(群)能力要求,制定相應的培養計劃和技能培訓計劃,實現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開展“訂單式培養”,為中國電信、江蘇海訊、亨通集團、南京嘉環等企業培養光傳輸設備維護、通信終端維修、設備安裝調試人員。
3.注重“能力遞進、素質貫通”,實現“全程職業化”人才培養
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作為現代人才的兩個基本要素,既是高職人才適應產業升級需要的基本條件,也是高職院校為社會培養高技能專門人才的根本任務,更是高職人才在職業生涯中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要素。從職業需求分析入手,對職業崗位進行能力分解,引入行業企業標準,按照專業基本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專業綜合能力和專業創新能力四層次遞進。在企業的參與下,第一學年進行職業規劃,重點培養崗位基本能力;第二學年進行職場體驗,開展職業崗位的核心能力訓練、創新能力的培養等;第三學年學生在校企雙導師指導下完成畢業設計、崗前培訓、職業評估,到企業完成“頂崗”活動、步入職場,進行專業技能的綜合訓練。經過3年的培養,學生在獲得畢業證書、技能證書的同時職業素養教育貫穿全過程,還可取得“素質拓展證書”。“全程職業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如圖1所示:圖2全程職業化人才培養①從起點看終點,成功從職業規劃開始。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產生職業發展理念,樹立長遠的學習目標。②學習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注重對實用通信技能的培養,快速成長為專業人才。③職場體驗,真正體驗企業生活,接觸真實職場,畢業工作時就可以更快地融入環境。④崗前培訓,為學生初入職場鋪平道路,學生通過選修,實現職業技能進一步的提高。⑤科學的職業評估報告,關注學生成長歷程,幫助學生客觀認識自我、合理擇業。⑥步入職場,零距離體會真實工作。借助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形成由大型通信設備生產廠家、運營商、通信工程企業以及通信代維企業等組成的畢業生就業支持體系,為企業與畢業生之間建立最方便快捷的溝通渠道,最大程度地促進畢業生順利頂崗實習與就業。
4.完善評價機制
評價機制是衡量校企合作成效的重要機制。我們實施了多方參與的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建立了“短期、中期、長期”畢業生就業與培養質量跟蹤評估、用人單位需求與評價指標體系,以促進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和培養質量的提升。
五、結語
“校行企”合作,是增強辦學實力、形成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在合作過程中,我們逐漸明確了自己的辦學思路,堅持以育人為中心,以專業建設為龍頭,以質量為生命,廣泛吸收社會資源,形成了開放辦學格局。在行業協會的指導下,與企業密切合作,實施“校企五對接、能力四遞進”,推行“全程職業化、素質全貫通”的人才培養。我院通信技術專業作為教育部和財政部“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立項建設項目,在各級領導、專家的關心和指導下,經過校行企多方兩年多的共同努力,順利通過專家評審,驗收通過。
作者:朱祥賢單位: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電力公司信息通信畢業論文
- 下一篇:選煤廠機電設備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