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的作用
時間:2022-05-24 02:49:42
導語:5G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從智能電網建設需求入手,論述5g通信技術的優勢,結合技術現狀,總結5G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方式與內容,深化推進智能電網建設。
關鍵詞:5G通信技術;智能電網;網絡切片
在智能電網建設中,需部署智能設備,接入大量分布式能源,這就要求智能電網具備更強無線通信能力,方可保障智能電網可靠運行。5G通信技術是目前最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可顯著提升無線通信速率,降低通信時延,適用于智能電網建設與運行的多個場景,技術人員需加強技術研發,發揮技術優勢。
1智能電網建設需求
智能電網涵蓋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電力調度六部分,各個部分間的信息共享與交互,是智能電網運行的關鍵。通信是電網發展規劃的重點內容,要求電力企業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為智能電網建設與運行提供光纖骨干通信網,這類通信網絡具有大容量、高穩定性等優勢,可實現泛在配電通信,符合當前電網分布式能源接入模式[1]。綜合而言,智能電網的建設需求如下:(1)配電自動化。在智能電網建設中,配電自動化為基礎要求,技術人員可綜合利用各項先進技術,集成配網建設的饋線、設備、終端等模塊。基于用戶與日俱增的電力需求,配網模塊產生的數據增多,通信需求隨之增多,需配置更大容量、更高速度的通信系統,高效處理配網運行數據,使智能電網具備自診斷、自愈功能。(2)準確負荷控制。智能電網中配置智能電表與智能終端,兼備負荷控制、計量及防盜等作用。可自動完成用戶信息采集、用電管理等工作。通信技術是上述功能發揮的基礎,要求帶寬達到2.4kbps,確保電網的負荷、計量等信息在短時間內完成遠程傳輸,真正實現“光纖入戶”。(3)用戶服務。在“光纖入戶”支持下,智能電網的用戶服務功能增多,可在計量的同時,具備電能質量檢測、竊電行為評估、用電分析、分布式能源監控、故障自診斷、信息交互等功能,而上述功能實現時,均需可靠穩定的通信。(4)指揮調度。在智能電網運行期間,電力企業需實施線路巡查、設備檢修等工作,以確保智能電網長久穩定運行。在巡查與檢修工作中,產生數據通信需求,應配置完善通信系統,供巡查與檢修人員將采集數據傳輸至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管理人員實施指揮調度工作,及時發現、排除故障。(5)移動辦公。基于用戶的廣泛用電需求,智能電網覆蓋農村、城市等多個地區,需配置可靠通信裝置,確保惡劣環境下數據準確、全面運輸,以便于電力企業移動辦公,為各地區用戶提供高質量電力業務服務[2]。(6)安全監控。在智能電網建設中,機房與變電站等場所可支持無人值守工作模式,通過監控裝置、傳感器等設備,遠程控制智能電網設備,通信是遠程控制的基礎。可見在智能電網建設中,各項功能的實現均需可靠的通信基礎。而傳統通信技術存在節點多、建造成本高、分散性強、適用范圍小等缺陷,不滿足智能電網建設需求。5G通信技術是最新一代的移動通信技術,可支持不同終端間的高效通信,在智能電網中配5G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的應用符霄乾(吉林吉大通信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長春市130000)置5G通信專網,可拓展光纖專網的通信內容,提高通信速率,在低能耗、低時延的情況下,完成可靠通信[3]。
25G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方式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5G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發揮關鍵作用,技術人員應根據智能電網的建設與運行需求,合理利用5G通信技術,拓展智能電網的功能,提高電力服務的便捷性、全面性。細化來說,5G通信技術通過如下關鍵技術,用于智能電網工程。
2.1V2G技術
V2G技術是指車輛—電網技術,是智能電網的新型網絡服務模式,可在智能電網接入過多設備、分布式能源的情況下,加大通信網絡的容量,降低調度壓力,使設備與分布式能源穩定運行。在實際智能電網建設中,為發揮V2G技術優勢,技術人員應構建雙向通信基礎架構,在云服務器、本地服務器、供電器、電動汽車間形成雙向通信與電力傳輸,利用V2G技術實現智能電網的密集型服務供給,實現智能電網通信具備更低時延。細化來說,雙向基礎通信架構由電力傳輸線路與通信線路構成,具體傳輸方向如下:云服務器和本地服務器實現雙向信息通信;本地服務器與供電器實現雙向信息通信;供電器和電動汽車實現雙向信息通信與電力傳輸。在實際應用中,基于電動汽車的不確定性,智能電網可根據通信數據類型,設置不同工作模式,以實現電力服務的智能化供給。例如,在電動汽車以電源、數據通信的默認訪問點和供電器的數據聚合器連接時,智能電網以家庭模式供電;在電動汽車以臨時連接點和供電器的數據聚合器連接時,智能電網一訪問模式供電,使智能電網始終維持高效運行狀態,增強運行效益,減少能耗。
2.2云—邊緣計算技術
在5G通信技術支持下,技術人員可引進云計算技術,將其與電力物聯網整合,加強對智能電網運行數據的管理。但在實際運行中,該技術不能妥善處理智能電網邊緣設備的數據,使智能電網管理出現盲區。為應對該現象,技術人員可整合云計算與邊緣計算技術,將云—邊緣計算技術用于智能電網建設,實現智能電網數據的分布式管理,便于數據分析,使電力服務更符合用戶需求。在智能電網的數據處理中,可采用三種計算方式,針對本地終端,可采用本地計算方式;針對云端數據,采用云計算方式;針對邊緣終端,采用邊緣計算方式[4]。同時,技術人員應根據智能電網實現各項功能的數據需求,優化配置電力系統的計算方式,并根據電力系統的資源條件,設置算法的各項參數,以獲取更為全面、準確的數據,為數據通信提供便利。
2.35G網絡切片技術
基于智能電網的海量數據通信需求,技術人員應在低成本、低能耗的基礎上,保障數據可靠通信。5G網絡切片技術可將智能電網的物理網絡劃分為若干個邏輯虛擬網絡,這類虛擬網絡具有獨立例如,在智能分布式配電自動化系統中,對通信時延、通信可靠性、通信業務隔離、業務優先級四方面有高要求,對帶寬要求偏低;在分布式電源系統中,對通信可靠性、終端量級有高要求,對帶寬要求偏低;在毫秒級精準負荷控制中,對通信時延、通信可靠性及業務隔離有高要求,帶寬、終端量級、業務優先級的要求為中高水平;在低壓用電信息采集系統中,對終端量級有高要求,對通信時延、業務隔離的要求偏低。
35G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場景
基于5G通信技術各項關鍵技術的功能,可將其用于智能電網的不同場景,發揮其技術優勢,強化智能電網的各項功能。本文總結以下5G通信技術在智能電網中的典型應用場景。
3.1配電自動化場景
在智能電網中,配電自動化屬于低時延需求場景。在配電自動化建設中,我國電網表現出電壓升高、交直流電混聯等特征,對配電自動化的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在電力配網時,應合理布置安全保護裝置,確保智能電網運行期間,遇到大功率沖擊現象時,可自動切除發電機及相應符合,避免智能電網出現連鎖故障。在智能電網的分布式接入中,常用保護裝置為分布式饋線保護,其保護系統中配置通信技術,可全面整合智能電網各個變電站的運行數據,精確定位故障點,在饋線保護切除負荷時,可精確切除故障位置。在實際數據通信中,多個變電站實施通信,極易出現通信延時問題,導致故障點不能及時隔離,擴大故障范圍,影響電網安全性。5G通信技術可妥善解決上述問題,降低通信時延,提高通信效率,將網絡延遲控制在1ms內。相關數據統計指出,如果網絡延遲為10ms,當分布式饋線保護系統實施故障隔離時,可在故障出現的100ms內完成隔離。而5G通信系統可將網絡延遲縮小10倍,進一步提高保護隔離效率,實現可靠、安全供電。同時,和光纖通信相比,5G通信技術在分布式饋線系統中部署更為便捷,可降低配電自動化建設成本。
3.2負荷控制場景
在智能電網中,負荷控制屬于高容量需求場景,通過智能電網的狀態感知、負荷預測與負荷控制,實現智能電網負荷的智能控制,使智能電網服務供給更為智能、全面。在狀態感知中,目前電網系統配置的SCADA系統僅可感知三相電壓與電流的數值,不能感知相角在不同階段的變化,不滿足智能電網的實時數據通信需求。5G通信技術的應用,可拓展智能電網通信系統的功能,利用其高密度連接優勢,在智能電網上部署大量檢測元件,全面感知智能電網在不同節點的運行狀態,綜合評估智能電網運行是否安全,進而提高智能電網穩定性。例如,某技術人員在智能電網系統中嵌入線性潮流模型,可全面感知智能電網的電壓、功率及相角都等參數,并在5G通信技術支持下實現PMU時序數據的無損傳輸,實現電網運行中狀態的實時動態評估。在負荷預測中,5G通信技術可將電網與物聯網整合,實現電網中各項設備、各個環節的數據共享。同時,5G通信技術可擴大智能電網容量,支持海量設備與各項能源接入智能電網,綜合采集用戶信息,如生活信息、交通網信息、電網信息等,準確預測用戶的綜合負荷,為電力用戶構建精準畫像,明確其用電需求,以此開展智能電網調度工作,實現負荷精準控制。細化來說,在5G通信技術應用基礎上,智能電網可根據海量數據,評估用戶在電、熱、冷、氣等多種能源的負荷,為負荷控制提供參考。在負荷控制中,5G通信技術可將負荷控制工作細化至智能電網的具體設備,如智能電網中的照明燈、空調系統等,一旦某個設備出現故障,可在不切除饋線的基礎上,自動切斷故障負荷,實現智能電網中分布式能源的精準管控,提高智能電網運行可靠性。
3.3安全監控場景
在智能電網中,安全監控屬于高帶寬需求場景,智能電網的監控通過圖像與視頻的采集來實現。而在圖像、視頻數據傳輸時,基于其大容量特征,需通信系統具備較高的速率與帶寬。5G通信技術在安全監控場景中的應用,可顯著提高通信速率與通信帶寬,支持大容量文件傳輸,保障通信圖像與視頻的清晰、準確。同時,技術人員可利用5G通信技術的歷史傳輸數據,組織監控中心的計算機實施機器學習,在后續通信傳輸過程中,可智能診斷電網運行現場的圖像與視頻,及時發現智能電網運行異常,向監控中心的值班人員報警。例如,配電房安全監控中,電力企業通常采用無人機與攝像裝置實現監控。在傳統通信模式下,無人機巡檢不能實現實時通信,配電房攝像裝置需有線專網,光纖鋪設成本較高。5G通信技術可使無人機將實時采集圖像與視頻信息傳輸至監控中心,無需在配電房鋪設大量光纖,節約成本。同時,在智能電網的多種能源接入發展模式下,安全監控需求增多,如太陽能接入的智能電網,需對光伏發電實施短期預測,評估光伏設備的光照情況,精準預測光伏發電的出力數值,便于智能電網管理。因光伏器件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受到的光照不同,單純根據天氣預報不能精準預測光伏出力,易使智能電網生產調度工作出現偏差。5G通信技術可實現高清圖像的智能感知,在光伏器件附近安裝遠端攝像頭,采集光伏器件周圍的天空圖像,計算機可根據圖像信息實施云彩遮擋因子分析,預測天空中云彩的運行路徑,以此預測光伏器件出力。在實際應用中,5G通信技術可實現小時級乃至分鐘級的光伏出力預測,合理調度區域智能電網的供電,以保障穩定、持續供電,避免光伏出力不足引發停電事故。
4結論
綜上所述,智能電網的配電自動化、負荷控制、用戶服務、指揮調度等功能,均需可靠的通信技術支持。通過本文的分析,技術人員可在智能電網建設中應用V2G技術、云—邊緣計算技術、5G網絡切片技術等5G通信技術,用于高容量、低時延、高帶寬等需求場景,如配電自動化、負荷控制、安全監控等,提升智能電網的智能化水平。
參考文獻
[1]閆明,郭文豪,胡永樂等.基于5G的配電網智能故障診斷方法[J/OL].電測與儀表:1-8.
[2]劉騰飛,葉叢林,朱建磊等.基于5G通信技術的智能分布式配電自動化系統可行性[J].農村電氣化,2021(01):53-54.
[3]熊軻,張銳晨,王蕊等.5G助力電力物聯網:網絡架構與關鍵技術[J].中國電力,2021,54(03):99-108.
[4]王瑩,王雪,劉嫚等.面向智能電網的5G網絡切片應用前瞻性思考[J].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2020,18(08):1-7.
作者:符霄乾 單位:吉林吉大通信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新時代電網企業干部隊伍建設探討
- 下一篇:市域快速軌道規劃建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