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
時間:2022-10-08 04:56:34
導語: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技術雖然為大學生學習與生活活動開展帶來了很多便利,但網絡社會中的一些不良因素也會對大學生成長產生很大影響。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已經成為了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但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整體效果并不顯著。本文將對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具體狀況進行研究,并就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更好開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新媒體;網絡安全
新媒體時代中,社會個體往往成為了多種信息的接收者,網絡上的不良信息也會對社會個體的思想和行為產生較大影響。網絡安全教育已經成為了現階段一項十分基礎的教育形式,中小學以及各高等院校也正在積極進行網絡安全教育嘗試。大學生雖然心智較為成熟,但網絡安全教育依然不能缺位,反之,大學生作為獨立的行為能力人,對于其進行的網絡安全教育也需要更具質量,探尋出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一般路徑也十分必要。
一、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概述
1、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內涵
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是對大學生進行的,與網絡安全防范意識提升,網絡安全應對能力提升相關的教育性活動總稱。網絡安全是互聯網時代下十分重要的課題,大學生作為主要的網民構成自然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網絡安全教育。從大學生成長和發展角度來看,網絡安全教育在大學生成人,成才和成功上具有重要意義,也正是由于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具有的這一重要作用,高等院校的常規教育體系中往往包含著網絡安全教育內容。
2、新媒體時代對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產生的影響
新媒體時代對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產生了直接影響,這種影響主要可以分為兩個層面。首先,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可以借助更為多樣的智能設備進行網絡資源及信息的獲取,這邊使得很多不良信息具有了更多腐蝕大學生思想的可能,與之對應的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活動開展也會較為復雜和困難一些。其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活動在開展上可以對新媒體時代下的一些媒體傳播形式進行利用,從這一層面上來看,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則可以在新媒體時代下從更多的角度來進行。
1、完備的網絡安全教育體系缺失
雖然很多高校都在對大學生進行著網絡安全教育嘗試,但網絡安全教育體系缺失這一問題卻十分明顯,受完備的網絡安全教育體系缺失問題影響,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偶發性十分明顯,斷斷續續地開展網絡安全教育首先造成了大量網絡安全教育資源的浪費,更加使得大學生群體喪失了主動接受網絡安全教育的積極性。高校是實際意義上的網絡安全教育中主體,但具體的網絡安全教育應該有哪些教務機構或教職人員負責并未得到細化。這一因素影響下,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隨意性便會十分明顯,網絡安全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無法得到大學生群體的高度關注,也很容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流于形式。
2、網絡安全教育方式方法陳舊
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較為陳舊,很多高校對于網絡安全教育活動開展的重視程度較為低下,反映在具體的網絡安全教育活動開展中便是其對于一般的網絡安全教育模式及方法產生了嚴重依賴。從具體的網絡安全教育形式上來看,課堂教學式的機械教育占據主導,教師在網絡安全教育課上進行網絡安全知識的機械式講解,大學生被動進行只是接受的模式也十分常見。這種網絡安全教育嘗試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達成網絡安全教育的目標,但網絡安全教育對大學生的吸引力會越發降低。從網絡安全教育長遠進行角度來看,教育方式方法單一這一狀況也不利于網絡安全教育有效性的持續提升,且網絡安全教育的活力會越發降低。
3、大學生網絡安全風險防范意識薄弱
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對大學生網絡風險防范意識提升并未起到明顯幫助,很多大學生依然缺乏對網絡安全風險因素的鑒別與防范能力,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表明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存在著明顯不足。部分大學生,特別是社會經驗較少的大學生很難對“偽裝”較好的網絡安全因素進行識別,其在互聯網社會中不僅缺乏基本的網絡安全風險防范意識,更加無法準確地進行網絡安全風險因素識別。很多大學生遭受到了網絡詐騙也與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中風險方法意識培養和風險防范因素識別教育的缺失有很大關聯。
4、大學生網絡安全事件應對能力不足
絕大多數大學生在網絡安全事件的應對能力上較為低下,這也從側面表明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忽視了大學生網絡安全事件應對能力的培養和強化。這種網絡安全教育上顧此失彼的做法也直接使得很多大學生在網絡安全事件上的應對缺乏高效選擇,部分大學生深陷于“套路貸”和“校園貸”中無法自拔更是造成了很多悲劇的產生。很多高校的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都偏向于理論上的教育,但網絡社會本身較為復雜,一些部分機構和個人更是會借助網絡技術,將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作為主要侵害對象。而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中防范性與理論性教育內容占比過高時,網絡安全教育中自然會忽視了大學生網絡安全應對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三、新媒體時代加強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對策
1、構建完備的網絡安全教育體系
新媒體時代加強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首先要在高校內部構建出完備的網絡安全教育體系,即高校應當就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何時開展與怎樣開展的問題進行細化。建議各高校對于本校內大學生網絡教學實際狀況與需求進行問卷調查式的掌握,并結合大學生群體網絡安全教育需求進行網絡安全教育內容的選取以及網絡安全教育開展時間點的確定。在此基礎上,高校需要將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權責關系確立下來,并形成由輔導員直接參與,院系負責,高校統籌的三位一體安全教育網絡,使得網絡安全教育可以實現對大學生群體的全面覆蓋,在擴大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范圍的同時擴大網絡安全教育的積極影響。
2、多元化網絡安全教育方法
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更好進行也要在方式方法選用上進行調整,多元化網絡安全教育方法也能夠在豐富網絡安全教育層次的同時為促進網絡安全教育質量的提升。例如,在網絡安全教育講堂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將一些較為新穎的網絡安全知識通過視頻短片的形式向學生進行展示,從而對于機械的課堂教學形式進行調整與優化。相關網絡安全教育教師也要注重知識講授時與學生群體的活動,并通過各種生活化較強的網絡危險事件與學生共同進行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相關問題的探討。很多學科教學中應用較廣的創新教學法都可以被引入到網絡安全教育之中,高校教師則要不斷在進行網絡安全教育時進行新方式與新方法的選用。
3、借助新媒體的宣傳提升網絡安全風險防范意識
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相關活動開展中需要將學生群體網絡安全風險防范意識提升作為階段性的重點,防患于未然也是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建議高校將一些可能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或人身財產安全的網威脅(危險)性因素羅列出來,并結合不同的類型的因素進行相關風險防范知識講解,幫助大學生對于各種偽裝下的不良信息,釣魚網站或網絡騙局等進行識別。網絡安全教育實際負責教師也要引導大學生科學綠色的進行網絡使用,避免自身硬件設備接觸到不良或有害信息。一旦大學生自身可以對各種類型的網絡安全風險進行識別,其在新媒體時代下的網絡與現實社會中才能更為“安全”。
4、結合具體案例進行網絡安全警示教育
高校開展的網絡安全教育不能過于偏重理論性知識講解,大學生大多具有較為健全的人格,其對于網絡安全基礎性知識大多也十分了解,圍繞網絡安全知識講述進行的網絡安全教育自然會淪落為一種低質量教育。在網絡安全教育中,案例教育與實踐性教育需要成為基本的教育形式。以案例教育為例,網絡安全教育負責教師可以將一些較為顯著的,切實危害到大學生切身利益的網絡安全事件作為網絡安全教育范例,并通過網絡安全危險事件發生的一般流程,受害大學生的心理軌跡變化等進行分析與刻畫。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同學生一道進行防范或應對性措施的選取,從而在較好幫助大學生認識網絡危險事件全貌的基礎上提升大學生對外網絡危險事件的應對能力,在大學生真正遭受到網絡暴力或網絡詐騙等事件的侵害時,大學生在應對和解決上也能夠有更為理智的選擇。
四、結語
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需要進行較大程度調整,現存于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中的不足與問題更加需要得到及時應對和解決。高校雖然是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主體,但系列網絡安全教育嘗試的進行不能忽視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實際狀況及需求。在這一狀態下,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需要從教育需求實際出發,并適時進行網絡安全教育側重的調整,進而不斷提升整體這一專項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海,于佳.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35(8):173-175.
[2]杜振君.新形勢下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法制博覽,2017(4):45-45.
作者:陳文福 單位:福州大學至誠學院
- 上一篇:煤礦供電網絡安全監控系統建立
- 下一篇:電子信息技術應用特點與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