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安全防御系統的實現
時間:2022-05-19 10:44:56
導語:計算機網絡安全防御系統的實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運用推動了工作的便利化,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近年來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頻頻出現,因此研究如何推動計算機網絡安全防御系統的建設非常有必要。本文通過分析當前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提出了構建安全防御系統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安全;防御系統;關鍵技術
在當今的社會發展過程中,計算機開始迅速普及,為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提供了較大的便利,同時計算機網絡的使用也可提高管理效率以及管理質量,因此目前計算機網絡在多個領域以及行業中得到了迅速的普及與推廣。在計算機網絡迅速普及的背景下,它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網絡技術。政府也推行了一系列促進措施來推動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當前計算機網絡技術迅速發展,傳統的防火墻安全設備已不能滿足人們對網絡安全的需求,計算機網絡安全是計算機網絡應用中的一個關鍵問題。為了維護計算機系統安全,研究如何建立完善的網絡防御體系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1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隱患
1.1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自計算機網絡誕生以來,病毒便無時無刻地威脅著計算機網絡安全,病毒可以通過發送電子郵件、下載軟件、瀏覽網站等方式傳播,用戶會無意識地將病毒引入計算機,對用戶的信息安全構成潛在威脅。病毒具有很高的隱蔽性,當用戶的計算機被病毒入侵時,用戶很難及時地清除病毒,在未被發現時,它可能會對計算機的系統產生不可估量的破壞,當人們發現病毒之后,病毒可能已經給用戶的計算機數據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1.2自然環境條件影響著計算機網絡安全
運行環境也將對計算機信息安全構成重大威脅,但許多用戶對此并不重視。自然環境對計算機操作環境造成的破壞不容小覷。計算機對工作環境的溫度和濕度要求很高。一旦超出了計算機能夠承受的范圍,便會對計算機電路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即所謂的硬件損壞。硬件損壞會導致存儲在計算機中的數據丟失,對用戶的信息安全構成重大威脅。
1.3計算機信息數據保護系統存在缺陷
計算機的所有信息都存儲在硬盤上,一旦硬盤出現故障,就會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犯罪分子通過攻擊硬盤,竊取用戶大量存儲在硬盤上的重要信息,最終導致用戶的信息泄露。這主要是因為計算機的保護體系還不完善,很難抵御不同類型的網絡威脅,因此推動信息數據儲存和保護是非常重要的。
1.4用戶的安全操作意識較低
許多用戶在應用計算機網絡的過程中缺乏相應的安全意識,沒有嚴格按照計算機操作要求操作計算機。許多用戶防范計算機網絡安全風險意識較低,大多數用戶忽視了對計算機網絡病毒的查殺,電腦系統的漏洞沒有得到及時修復,用戶也沒有在信息保護上面花太多的精力,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犯罪分子有機可乘,最終導致用戶信息泄露。
1.5病毒通過郵件的缺陷進行大肆傳播
電子郵件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會收到電子郵件。犯罪分子充分地利用了電子郵件來傳播病毒,當用戶打開附有病毒的郵件之后,病毒便會入侵計算機系統,這對用戶的信息安全是非常不利的。電子郵件的設計存在一定的弊端,這導致用戶無法拒收電子郵件,最終導致用戶的計算機受到網絡攻擊。網絡犯罪是指以竊取密碼為主要手段的犯罪活動。犯罪分子竊取到用戶的密碼后,就可能進行商業欺詐,這對用戶的財產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1.6防火墻技術水平較低
充分的利用防火墻技術可以有效地將病毒阻止在計算機內部網絡環境之外,但由于防火墻技術的發展時間較短,許多防火墻技術還存在很多缺陷,這導致了部分先進的病毒代碼可以突破防火墻,破壞計算機內部信息,從而威脅計算機的安全。
2計算機網絡防御對策與關鍵技術分析
2.1防御策略模型
通過運用三維模型來支持計算機網絡防御模型的構建,對于推動計算機網絡知識的運用具有重要作用。三維模型的建立有效地推動了計算機網絡的良性發展,而且進一步提高了計算機網絡防御領域發展的速度。高層防御策略能在安全模式下進行科學的防御,從根本上提升計算機網絡在運行過程中抵御計算機病毒入侵的能力,高層防御策略是當前最新的網絡防御技術,因此我們要盡快推動計算機網絡防御策略模型構建,從根本上推動計算機網絡防御能力的提升。
2.2計算機網絡模型安全體系
計算機網絡模型安全體系的創建可以幫助人們有效地維護計算機網絡的安全。因此我們要根據計算機網絡的具體特征,推動建設良好的計算機網絡模型安全體系,切實地維護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有效降低經濟成本,節約人力物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2.2.1求精技術模式計算機網絡防御策略的求精技術是根據網絡拓展信息和精細化規則,推動計算機網絡防御策略向操作層防御策略轉化的技術。防御策略是為計算機的管理者專門設置,為了切實地推動計算機的網絡安全防御策略通過保護和恢復的方式保證計算機的安全。保護策略主要是加強對用戶的訪問控制,推動用戶的身份保護,實現數據安全的防御功能。檢測策略主要是對外來的風險進行檢測以防止外來入侵。恢復策略則可以實現對高層次重構獨立安全功能的修補。2.2.2求精技術規則高級計算機網絡防御策略與操作層之間的細化存在幾個規則:一是角色與用戶之間規則的細化,表示角色到用戶的映射過程;二是用戶與源節點之間規則的細化,源域表示從源區域中的用戶到源節點的映射過程。另一個是用戶和源節點之間的規則和源節點的細化。細化規則表示源區域中從用戶到源節點的映射過程,細化規則設置了從目標到資源的映射過程。它也包含了事件發生的時間和攻擊之間的規則,以及活動和行動之間的規則。
3計算機網絡安全防御系統的實現
3.1提升計算機的病毒防御能力
病毒對計算機的入侵通常是由人為的原因造成的,計算機系統的關鍵技術是人防手段,人員通過鼠標、鍵盤等設備操作計算機,必然會在計算機上留下痕跡。因此,需要計算機系統來提取和分析人們工作的痕跡。如果發現惡意程序破壞了計算機程序,則有必要取消授權用戶的下一次訪問操作。另外,計算機程序員可以在編程過程中添加代碼來追蹤代碼,通過使用相關功能,可以建立跟蹤代碼和未經授權的訪問之間的聯系,當用戶進行不當操作時,計算機可以及時地追蹤和發現該用戶并阻止其進行進一步操作,通過運用追蹤代碼的技術可以從根本上提高計算機的安全能力。
3.2發展防火墻技術
為了切實地提升計算機網絡安全,相關人員需要進一步研究防火墻技術,防火墻技術的發展可以有效地抵御病毒的入侵,對計算機程序的保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防火墻系統可以同時保護計算機的內外環境,如果一旦發現危險,防火墻可以中斷內外部環境的連接,有效維護內外部網絡環境的信息安全。
3.3提升計算機的保密功能
計算機網絡運行中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其中最嚴峻的安全隱患便是計算機信息的泄露,計算機信息的泄露會引起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因此,維護計算機網絡用戶的信息安全成為當前的重點問題。這便需要相關的技術人員加強對計算機保密功能的改善以增強計算機的安全性,尤其要注意小細節。只有妥善設置安全系統才能降低信息泄漏的可能性。
3.4完善相關的計算機網絡安全預警系統
計算機系統通常在計算機發現問題后才開始處理問題。安全系統的監控與周圍環境的光線緊密相連。如果計算機中安裝了安全系統,則其監視區域將變得清晰。通過對圖像中光線變化的監測和報警,人們可以發覺到系統識別的異常現象。如果用戶察覺到這種情況,就可以及時解決問題,有效保護網絡環境的安全,減少用戶的損失。
3.5按照一定的時間節點進行數據備份
利用現有技術定期對數據進行安全保護和存儲,不僅是網絡管理員日常管理的需要,也是優秀網絡管理員必須運用好的一種工作方法。在備份數據期間,相關技術人員要盡量保證數據的安全,最好在備份期間同步數據,以確保不會造成數據泄露。
3.6及時對漏洞進行修復
隨著軟件的運行,它會逐漸發現自己的弱點,而隱藏的弱點與軟件的大小成正比。漏洞很快會被發現,相應的補丁會以服務包的形式出現,用戶必須定期檢查最新補丁,下載并安裝。除了及時地對漏洞進行修復之外,還應當在第一時間更新殺毒軟件,從而達到預防新病毒的目的。
4結束語
信息系統的安全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普遍問題。從安全模型到具體的安全技術,許多科學家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這些模型和安全技術只能解決信息安全的一個或幾個方面。可見,網絡入侵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攻擊手段越來越多,先進的隱蔽攻擊技術也越來越普遍。針對這一復雜多變的安全問題,建立防火墻和被動識別威脅特征的技術已不能滿足信息系統迫切的安全需求。目前許多科學家根據當前網絡安全的特點,將人工免疫技術與網絡安全結合起來。構建新的網絡安全體系是信息安全領域新的研究熱點和共識。本文通過分析當前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闡述了計算機網絡防御對策與關鍵技術,并提出了相關的具體方法,希望能夠推動計算機網絡安全領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呂豐秀.大數據時代下計算機網絡安全防御系統設計與實現分析[J].電子世界,2020(21):177-178.
[2]郭志強.基于互聯網的隧道行車安全監測響應系統設計[J].四川建材,2020,46(11):218-220.
[3]鄭矗.計算機網絡安全防御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集成電路應用,2020,37(11):24-25.
[4]梁麗艷.計算機網絡安全防御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20(19):255-256.
[5]柴項羽.基于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的計算機網絡安全防御系統設計[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0(09):52-53.
[6]黃煒.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的計算機網絡病毒防御系統設計[J].機電信息,2020(23):140-141.
[7]畢剛.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中的網絡技術應用[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20(07):158-160.
作者:王琛燦 徐楊斌 范乙戈 羅宇浩 單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
- 上一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藥學監護研究
- 下一篇:云計算環境計算機網絡安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