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信息安全核心技術研究

時間:2022-04-16 10:02:41

導語:物聯網信息安全核心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聯網信息安全核心技術研究

摘要:物聯網說的是在物理世界的實際物體中所具有的一部分感知能力、計算機能力的不同種類信息傳遞設施。物聯網的核心科技包含了:物的屬性的攝取科技、傳遞科技以及處理科技,但是有關隱私以及敏感地方的物聯網數據就需信息安全的維護了,部分沒有觸及隱私以及敏感地方的物聯網數據,看起來并不隱私以及敏感,實際上在數據自身性質出現變化的時候,這一部分數據就會隸屬為十分隱私以及十分敏感的部分,同時也需要對信息安全進行維護。

關鍵詞:物聯網;信息安全;核心技術;風險;研究

早在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就已經規定了物聯網的定義,“物聯網”的定義由4條概念構成,第一,使用信息傳遞設施,包含射頻識別設施、紅外感應設施、全球定位技術、激光掃描設施等等;第二,根據協議,主體是通信協議以及傳輸協議;第三,讓任何物品和物聯網連接,讓人和物、物和物之間能夠信息交流以及通訊;第四,對物體給予智能,最后達到識別、定位、跟隨、監督以及管制智能化的一種網絡。最近幾年,物聯網作為一項新時代的信息技術的集合以及使用,物聯網不管是在社會經濟生產、生活,還是在網絡、精細化轉變中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國家也頒布了有關的政策,例如《物聯網發展規劃》、《工業和信息化部2014年物聯網工作要點》、《中國物聯網白皮書》等等,指引以及鼓舞物聯網產業、應用、科技、水準、安全等方面的推進,以此來推進新的產業改革以及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進程。但與之伴隨的也有物聯網的產業、應用、科技、安全等方面的問題,這些當中最為重要的就屬物聯網信息安全,這也是最難以克服的問題。

一、物聯網信息安全

(一)信息安全的意義信息安全就是保護信息的安全性,因為信息安全就是把信息當作價值,保護信息不受到不法分子的惡意流露、篡改以及毀壞,避開信息不可靠和不能處理的特性,本質上是注重信息自身的安全。。信息本身就包含了:秘密性、完整性、使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認性這些性質。網絡信息安全包含了計算機科學、應用數學等等各種科目,同時還有網絡、密碼、通信等等綜合性的科目。它重點是說網絡系統軟件和數據不遭受非正常因素導致的流露、篡改以及毀壞,保障系統的正常運行以及網絡服務不間斷。物聯網是個新出現的網絡,物聯網信息安全一般都觸及到了信息安全物種基本屬性有關的科技和知識。(二)物聯網信息安全的框架。物聯網通常包含了:感知互動層、網絡運輸層、應用服務層,其分別負責物聯網中的物體識別、信息收集,信息傳送以及處理,以此來達到行業智能化應用的目的。不管那一層都會接觸到多種的信息科技,應用服務層是M2M科技。任何一層的基本構成都需要滿足信息安全的要求,而且還要防止因為多種因素帶來的安全隱患。

二、物聯網信息安全核心科技

物聯網信息安全核心科技主要由三大科技構成,其三大科技為:M2M科技、WSN科技、RFID科技。(一)WSN科技。WSN科技主要包括了無線傳送節點、網管節點、傳送網絡、遠程監督中心等等多種不同的節點構成,集合了傳感設備(對信息的時刻監督)、鑲入式運算(對信息處置)、當今的網絡和網線通訊(把信息運送至遠處監督中心)、分布式信息處置科技,WSN科技是一個面向任務的無線自組織網絡,目前已運用到了我國的國防管理、交通運輸、醫療救援、環境監督、農業技術等等不同的領域使用。WSN技術的重要科技研發點和攻克點集中在:第一,網絡通信協議;物理、數據連接、網絡、傳輸層、各層之間的協調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網絡通信協議。第二,核心支持科技,其中包括網絡拓展控制技術,傳感設備節點定位科技,傳感節點電源、能源控制技術,時鐘同步科技,數據合并科技,異構網絡相連技術、網絡數據安全科技等等。第三,自我控制管理;遠端使用者經過網絡通信協議給予的服務以及網絡治理連接處,隔絕了底層網絡的細節,除去了許多麻煩的配置和使用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問題。第四,研發和使用;研發者以及體驗者合作研發服務于特殊目標的電腦硬、軟件系統。應用軟件以及高質量研發平臺,用來宣傳和使用。(二)M2M科技。M2M科技可以當作是物聯網的孩子,是經過使用無線通信技術,使得機器以及人構成一個巨大的網絡,讓人、機器、系統智能的互相的聯系到一起,以此來達到在不同行業運動的目的。M2M與WSN有相似點,其系統自身也由三層構成:第一,設置終端層;其包含了不同的通信板塊和調控系統。用處是讓網絡傳送控制命令到達目標通信設備上,然后調控系統對設施進行遠程調控。第二,網絡傳送層;主要用作傳送數據的通信網絡,在技術上可以劃分為個人、局域網、廣域網三個區域。第三,使用層,這一層包含了中間件、業務剖析、數據儲存、使用者界面等等方面。M2M科技也可以劃分為遠距離使用科技以及近距離使用科技,第一類主要以移動通信科技作為基礎,范圍大、建設完善;第二類是不同種類技術同時存在,各類技術由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在目前,這是物聯網完成的第一步。在以后,物聯網是無數個不同處理能力的M2M系統區域構成。(三)RFID科技。RFID科技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火熱,為當前較為超前的科技。RFID是通過射頻信號讓目標事物自動認識的手段得到有關數據,它有非接觸、自動認識的特征。RFID網絡包含了:全球性、開放性、低成本等等的特征,能夠對應任何惡略環境下的工作要求,最開始使用在軍事,現如今大范圍運用于物流以及供應調控、交通運輸、醫療、超市營銷、安全設施、圖書管制、汽車監督等等物聯網所設計的領域,對于人類社會的商務有著很大的影響。

三、物聯網信息安全風險以及解決方案

(一)WSN風險以及解決方案。WSN的設置要根據傳感信息的秘密、完善、時效、可靠性等等安全要求,設置適合傳感節點力量的有效性、支撐傳感網內處置、保障高容錯性能等,使用加密算法,安全MAC條款,密鑰管制、節點之間都要增加有關的加強防護設施。(上接第152頁)(二)M2M風險以及解決方案。在M2M系統中,人機不是直接接觸的交換,是間接的遠距離管制M2M設施,遠距離傳送數據,正因如此,在現實實際中M2M系統包含了多種安全隱患。解決方法:第一,M2M終端設備與鑒定信息攻擊風險;第二,M2M終端設施和服務網連接處風險;第三,服務網終端風險。(三)RFID風險以及解決方案。RFID技術的風險主要有三大集中點:第一,欺騙攻擊的風險;第二,改變數據風險;第三,淹沒攻擊風險。解決這三大問題的方案:在信息安全系統中運用開放式密鑰科技,驗證數字證書所有者的實際身份;再者,還可以使用數據保護對付風險,運用加密原理在開放、解鎖等等命令中安置特殊的口令,以此來保障信息的安全。

四、結語

本文是從物聯網體系突出每一層的核心科技,由三大核心科技組成:M2M科技、WSN科技、RFID科技,同時對著三大科技的理念、系統構成、技術內容以及設計領域和應用范圍進行了分析,同時對這三個科技的發展方向以及存在在這三個科技各層中的安全隱患以及具體的物聯網信息安全隱患進行了剖析,我國的物聯網還尚未成熟,正在不斷完善和發展中,要加大對于物聯網安全技術以及使用研發的力度,推進物聯網的正常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昌榮,曾寶國.物聯網技術概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2-7.

[2]凌晨.基于物聯網的信息安全傳輸系統的研究與應用[D].北京:北方工業大學,2014.

[3]武金木,張常有,江榮安,等.信息安全系列教材,信息安全基礎[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4]董夢林.大數據背景下網絡信息安全控制機制與評價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6.

[5]陳勇,羅俊海,朱玉全,等.物聯網技術概論及產業應用[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3:2-10.

作者:方玉杰 單位:西安高新科技職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