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體育思想與公共體育教學研究
時間:2022-09-18 04:01:54
導語:現代體育思想與公共體育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離不開現代體育思想的指導。本文主要闡述了現代體育思想的內容,以及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應有的內涵。從現代體育思想的演變過程出發,為體育的教學指明方向。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改革是要以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作為基本出發點,加以創新富有趣味的體育活動來幫助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理解現代體育思想有助于幫助高校老師提高教學水平的提升,構建一種熱愛運動、積極向上的良好氣氛。
關鍵詞:當代體育;高校公共體育;體育思想;教學模式改革
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改革刻不容緩。并且隨著經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的內涵,健身業也蒸蒸日上。我國采取了大力發揚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措施,號召各大高校對提升體育涵養的素質,使之滿足現在的國際水準和人民的需求。而高校公共體育是大眾教學領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承擔著大學生身體安康,為國家奉獻的重任。
1現代體育思想的內涵
古代還沒有出現“體育”二字,他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后融合外國元素而形成的一種新理論。體,即是要做耗費體力的一件事,育,便是傳授他人的意思?,F代體育的思想是要將體育鍛煉所帶來的積極向上傳授給大家,讓大家有身體健康,心情愉悅的功效。而體育也是一種為他人的教育精神,隨時間發展,傳統的體育思想已經無法跟上時代。我們要從體育的本質出發,了解體育,參與體育,從而將體育所帶來的樂趣分享出去,同時改進體育運動中的不安全地方。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改革,讓和諧氣氛傳播到大學每個角落。
2我國高校體育思想的形成和存在的弊端
舊中國時期,我國處于大量吸收國外思想的饑渴狀態,大量新課程由此傳入中國。后改革開放時期,又將教育等方面加以討論,在1990年了《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給各個學校的體育教學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之后的體育改革便將素質提上了線。在綜合了國內外體育的教育路線,我國的終身體育教育思想被大眾所普遍認同。而為了不斷滿足我國對體育認知的需求,又必須將創新理念不斷融入現代體育思想,把以人為本、體育強國的思想順理成章的展開,將提高學校學生身體素質放在中間,逐步形成了當前社會的體育理念。可如今在各大院校中,公共體育教學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不足。我們普遍已經認識到體育的教學是為了學生的健康發展。可是在眾多高校中學習體育的教學方式仍然是采取過去的老方法,沒有將當代體育理念與實際高校體育教學很好地進行結合,同時學校中的老師們也沒有經過新的培訓,將最終的成績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學生的身心健康,也沒有將創新融入,只是按照以往教學模式枯燥的教學,造成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低下,沒有將培養自己把體育作為終生事業的意識。同時,有些高校還存在體育設備老舊等問題。這些都是造成現代體育思想還無法真正融入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的原因。
3體育思想與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存在的關系
當代體育觀念為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其樹立了明確的方向,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需要方向和思路,從而滿足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發展的基本條件。各大高校在建立新型體育教學模式的同時,應當將當代體育思想的要求作為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并在此基礎上調整適合的教學內容,采取豐富的教學方式,形成全新的且具有現代化的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此外,各大高校要實現高效公共教學的多元化,必須深入貫徹改革的要領,建立終身體育的理念,促進各大高校的體育教學科學健康發展,為學生的體育學習創造優質的條件。調整好當代體育觀念和高校體育教學之間的關系,有利于高校體育教學模式變得更加多元化,這樣一來能夠給學生們更多選擇的機會,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各大高校應當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在現代體育思想的基礎上,構建更加科學的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4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創新與發展
4.1學生健康為主要保障,終身體育觀念為目標,實現體育教育的持續性發展在現代體育思想下創新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的時候,應該將學生的健康放在第一要位,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此基礎上也要照顧到學生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實施相應的教學模式來平衡關系,達到整體的和諧發展。各大高校應要認真研究改革內容,積極落實體育運動的教學改革,不斷促進提高學生們的體育鍛煉興趣,培養廣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不斷完善充實體育課程內容,降低學生對體育的依賴程度,提高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掌握科學的體育鍛煉技巧,讓體育運動成為生活學習的一組成部分。與此同時,高校的體育教學應當以培養學生終生體育觀念為教學目標,提升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水平,為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高效和諧發展提供重要支柱。4.2優化體育課程結構體系,不斷更新充實體育教學的樣式及內容學校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和自身的條件資源,以提升學生素質為目標來設置課程,不斷充實、優化體育課程結構,為體育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提供良好平臺。學校也要適時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對體育的不同需求來劃分出合適的體育課程,而相應的課程內容在分類和考核等方面都應該有所不同。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以及設計上,積極推動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通過了解學生各式各樣的需求,改變老師為主體的上課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出良好的體育學習氣氛,以此來培養濃厚的體育情感。4.3構建和完善高校體育教學平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普及,促進了體育信息傳播的同步化。體育課程教學評價體系主導著體育教學思路的走向和體育教學質量的效果標準。各大高校應運用互聯網等平臺,將高校體育教育進行整合,構建成一個專業化的平臺。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有效地培養出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對體育學習中的課程進行一系列的評價。相較于傳統的教學管理,高校體育教學平臺將更加注重對各個學生的體育技能掌握情況和和身體綜合素質進行全面的評價,同時將各個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納入考核范圍,以更加完善的數據來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更好地去學習體育基本技能以及知識。
5結語
在現代體育思想的狂潮下,樹立學生終生學習體育的理念變得更加重要,為了加強每個學生對體育教學活動的興趣,各大高校就應該在符合新課改的標準下,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位置,來有效實施全新改革的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面對于即將走向各個崗位和社會的大學生,各大高校應該持續加大改革的力度,樹立正確的發展方向,明確當代體育發展的目標,結合自身學校的實際情況和資源,明確認識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立起與高校公共體育教育的和諧關系,從而形成正確的高校體育教學平臺以及評價體系,教育引導和塑造大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良好發展,盡快使我國成為人力資源強國。
作者:盤華 單位:湖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王雪芹,奚鳳蘭,陳士強等.運動生理學教學模式創新及實踐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34(1):112-114.
[2]莫偉彬,李國峰,鄧啟烈等.運動生理學實驗課教學效果分析與改革研究[J].體育科技,2013,34(6):129-131.
[3]任勇,劉宏騫,宋愛霞,趙金良等.運動生理學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與研究[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14,36(1):45-48.
[4]李旭輝.PBL和傳統教學法相結合提高運動生理學教學效果的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23(9):149-150.
- 上一篇:新農村建設公共體育服務研究
- 下一篇:大學公共體育選項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