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義心理學體育教學論文
時間:2022-07-24 09:17:21
導語:人本主義心理學體育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國體育教學工作面臨著多方位的挑戰,肩負著更為重要的責任,我們需探討多元化的理論體系以便不斷適應新情況。而人本主義思想源遠流長,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始終占據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它強調以人為中心,發展學生的個性,對每個學生都能做到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主體性,而這也正是我們如今體育教學所缺失的重要內容。本文將對我國體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剖析,進而運用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提出對問題的解決方案和指導意見,提出對體育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人本主義心理學;體育教學;啟示
一、人本主義心理學概述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基本形成于60年代,迅速發展于70至80年代,作為心理學的第三種運動,它既反對行為主義單純的將人等同于動物,不追究人的本質需求,又批評弗洛伊德只研究人的精神和神經癥而忽略正常人的心理活動。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是馬斯洛,代表人物是羅杰斯,強調人的尊嚴和主體性,以人的自我實現作為本能,能夠實現以人為本。
二、人本主義心理學對體育教學的具體指導
(一)堅持以人為本,體現體育本質。現代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木匾不僅能促進學生的現代化發展,而且能促使社會的和諧統一。不難發現,人類的發展長河中,主要依存實現自己的價值,物質是基礎,精神是上層建筑,單獨追求物質生活并不能實現生存的價值。馬斯洛的五層需要理論就像一個金字塔,自下而上體現了人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向,如果低層次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人就不會追求更高的層次,相反,如果低級層次得到滿足,那么高級層次的需要就成為了人努力的目標。自我實現沒有高貴低賤之分,跟隨欲望的驅使,促使自己潛力的發揮,每一次都能得到所謂的“高峰體驗”。這種體驗具有巨大的能量,給人帶來歡喜,而且能促進人性的飽滿,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因此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我們也可以運用學生的需要挖掘體育活動的催動力,不管學生參與體育項目是為了強身健體或是發泄負能量,都應該從需要出發,讓學生把體育教育過程當作實現自我需要的重要手段。(二)轉變以體質為中心的思想。我國新的體育課程標準的頒布,使“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被教師所熟知。但部分教師將健康僅僅理解為身體狀況的良好,卻忽視了學生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教師過分的追求體育對學生的生物作用,而忽略了體育的其他功能,片面的追求個別的體育功能,使學生將體育理解成單純的強身健體的課程。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強調體育對學生身體的積極意義,還要在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上做進一步的拓展,讓學生真正的掌握體育的精髓,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完整的人”。(三)轉變以運動技術為中心的思想。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培養完整的人,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憑借多種運動項目和教學游戲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單純的技術教學。應從學生的發展的角度全面的貫徹體育課堂,讓學生不僅能在愉悅的心情中習得技術,還能促進自身和諧的發展。當今我們體育開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運動會等體育競技項目的組織與開展迫使教師的眼光落在技術的形成,往往會忽略其他形式的游戲活動,導致課堂缺乏活力,缺乏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忽視學生內在需要。(四)注重健康意識的形成。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穩固和體育事業的發展,國家對全方位人才的需求逐步增長,這就需要當代青年應該在身體和精神上齊頭并進,但互聯網和代步工具的日益普及,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狀況和鍛煉意識都有所退化。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孵化所,體育事業則是相當一種特別重要的催化劑,不僅能讓學生的身體狀況得到改善,還能進一步養成體育鍛煉的優良習慣,在學校教育中有重要的意義。2001年國家新體育課程標準強調人的差異性,從“健康第一”的原則出發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從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三個方面入手指導體育教學工作,應以心理意識作為基礎,先讓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對人生不可缺失的作用,意識到體育鍛煉和體育課程的重要性。教師應從全方位解讀人本主義思想,體會人本主義思想的精髓,與各校教學實際相結合,與我國“健康第一”的標準相適應,融會貫通的落實在每一次體育課程上,真正能夠做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運用人本主義心理學貫徹基礎體育教學
(一)體育課程目標。體育課程編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體育課程目標,在國際上各個國家也基本將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體育的首要目標。現階段的發展目標,更符合人類發展的潮流,從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等各個方面出發,切實為了學生的健康正常。體育研究者或者體育教師在制定體育目標時要考慮當今體育指導思想與之前有何異同,熟知人本主義在制定體育目標時的確切作用,運用人本主義思想檢測體育教學過程可能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案,能否順利實施。學校體育作為基礎教育中重要的一環,最為重要的是增強學生體質,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明確正確的指導思想,充分讓學生明確體育課程對未來的意義和積極影響。一個正確的學校體育目標應該符合人本主義思想,順應社會發展潮流,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正確認識體育教學過程,積極反饋教學情況進行修正。人本主義認為體育過程是發展人的過程,是尊重主體實現個人價值的過程,只有正確的使用了該思想,才能使我國少年成長成真正的祖國護衛軍,保障自己的國家和社會。(二)體育課程內容。隨著我國新的課程標準的頒布,“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促使人們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體育就是保障生命健康的重要防線,應始終堅持以促進學生健康為首要目標,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制定不同的健康標準,按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選擇符合能促進該年齡段健康正常的課程內容,切實能夠保障學生能夠逐漸建立健康意識,為正確的健康理念打下堅實的基礎。人本主義要求我們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制定多樣化的課程內容,以滿足學生的需要。教學內容要選擇能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和對生活有實際意義的項目,在課堂中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活動,激發課堂活力,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所以教師在制定和選擇課程內容時應體現其彈性和多樣化,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制定出適合本校的課堂內容,充分利用學校的設施和地理環境,擴大對內容的選擇性,在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發揮更大的實施空間。體育過程的實施需要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人本主義要求我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有效的促進體育課堂實施。教師通過對學生的了解和討論制定出一套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內容,系統的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形成教師和學生和諧的雙邊關系。在當今的教學課堂中,仍存在著師生關系不平等,諷刺指責的不當行為,對學生的活動參與和身心健康造成了直接的不良影響。因此,教師應該創造一個和睦的教學環境,正如人本主義心理學教學觀提到的教學成功關鍵在于良好的師生關系,而良好的師生關系又決定了教師良好的態度品質。課程評價是指學生參與體育活動過程的行為給予的一定分數,制定正確的課程評價體系,必須符合人本主義思想,真正發揮評價反饋的作用。教師應轉變如今單一的評價眼光,向多元化評價發展,單純憑借體育成績就評定學生的好壞是不可取的,應該多重視學生的縱向發展,對學生的進步和努力程度給予獎勵,做到定量與定性以及相對與絕對評價相結合。
四、結論與建議
(1)政府應大力發展基礎教育,完善體育設施,進一步完善學校體育場地,教師善于利于器械設備,敢于創新(2)全面落實人本主義思想,貫徹學生“人性”教育(3)注重學生全方面發展,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價值(4)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雙邊關系,突出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作用(5)評價學生采用多種評價方式,避免單一評價(6)采用多種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運動興趣。
作者:趙國松 單位:魯東大學體育學院
- 上一篇:林業經濟效益提升低碳經濟論文
- 下一篇:機關檔案室信息安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