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中有效發展學生體能的策略
時間:2022-09-10 07:48:50
導語:體育教學中有效發展學生體能的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課改不斷深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體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老師要科學、合理地規劃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采用相應的教學方式,兼顧每一位學生,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本文主要分析小學體育教學中有效發展學生體能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能;身體素質
小學是學生為以后的學習打基礎的重要時期[1]。為了保證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老師要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因此,體育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學生體能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體育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負責引導,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逐漸提升學生的訓練強度,保證學生的安全,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體能。
一、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能訓練的作用
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體能訓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引導學生進行系統化的訓練,提升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為學生設計多樣化的體能訓練內容,能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科學、系統、規范的體能訓練中,學生將通過運動的洗禮改善既有神經系統等功能,有效提升身體的協調能力,鍛煉、提升消化、吸收能力及反應能力等運動素質。學生通過適量的訓練,能保持精力、體力充沛。這對學生的智力開發也有非常好的輔助作用,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體能的策略
(一)改變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體能教學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可以鍛煉學生體魄,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2]。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教學理念,根據小學生的發展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體育教學計劃,設計有趣的體育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對體育知識及技能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進而提升學生的體能。小學生的基本體能要素包括很多方面,如身體機能、身體均衡及心智水平等。老師必須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鍛煉,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例如,老師在帶領學生開展障礙跑訓練時,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來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并提前做好準備工作。首先,老師要為學生圈畫出100米的跑道,用輪胎、欄桿等物品設置一些路障,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其次,老師要組織學生分成小組,有序站隊,來回通過障礙物,進行接力比賽,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及能力,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效完成教學任務。(二)完善體育教學設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運動條件。體育設施是教學的基礎,直接影響到學生體能訓練的質量及訓練安全。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安全、順利地完成訓練,老師要不斷完善體育教學的基礎設施,創造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讓學生能順利成長。與此同時,老師要與學生隨時溝通,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及需求,適當增減活動項目,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確保學生在體育訓練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并根據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設定訓練強度,完成體能訓練的目標。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先組織學生進行熱身運動,依次完成熱身運動的各個項目。然后,老師要根據日常的調查研究,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置一些活動興趣小組,如籃球、足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等,為每個興趣小組分配一個帶隊老師,保證學生的安全。學生在自己興趣的推動下,會積極參與學習、訓練。這樣做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參與度,也能進一步提升學生體能訓練的效果。(三)開展體育運動,有效培養學生的體能意識。為了讓體能訓練的質量及效果得到保障,小學體育老師要做好體育鍛煉流程的設計,確定科學、有效的訓練時間段,避免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出現身體損傷,有效鍛煉體能,保證學生體育學習的效果。例如,鑒于學生的年齡、思維特征,老師在體育教學中,要制定相對有效的體育教學活動,確定合理的訓練時間,保證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進行體能訓練的有效性,提升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效果。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良好的體能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體能訓練,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實現小學體育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黃李源.談小學四年級體育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體能的發展[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三).2019.
[2]譚利海.中小學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措施[J].好家長,2019(23):246.
作者:姜兆飛 單位:遼寧省沈陽市于洪區華城小學
- 上一篇:將傳統文化融入體育教學的策略研究
- 下一篇:高素質農民支撐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