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學校體育教學研究
時間:2022-12-21 08:18:06
導語:假期學校體育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體育資源共享開放日益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進行假期體育資源整合以促進中小學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和大學生準體育師資的對接。本研究構建假期學校體育學生內部“教”與“學”模式,對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分析,進而提出模式實現路徑:政府學校協調管理,多渠道籌集資金,企業分擔風險,進而實現學校體育資源的有效對接。
關鍵詞:假期;中小學學生;大學生;學校體育
1.假期期間學校體育資源利用現狀
作為公共資源的學校體育設施向民眾開放共享是大勢所趨。1999年國家就提出學校在雙休日和寒暑假期間學校場館就近向學生開放的通知,但現實情況是上述時間大多大門緊閉。學校不開放體育資源原因歸納起來大致是管理、物耗、和安全。[1]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了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共建共享,全民健康。”。[2]大多數中小學學生正常體育課受課時、體育師資和場地限制,實際上場鍛煉機會少。課下鍛煉又面臨學校放學即鎖門的尷尬境地。學生有鍛煉需求但場地匱乏,從而引發近期發生的學生和社區居民爭搶場地的矛盾。[3]與此同時,大量學校體育設施資源非教學時間限制,這就造成雙休日和假期期間學校體育設施閑置造成利用率低。充分利用雙休日和寒暑假時間對中小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教學是提高學校體育設施利用率,調整中小學生緊張學習狀態、培訓體育技能實現體育和藝術“2+1”工程的重要途徑。學校體育資源對廣大中小學生假期開放,人群相對單一,便于管理,也可為進一步向社區居民開放體育場地積累經驗。與此同時,作為學校體育資源的組成部分—大學準體育師資在假期時間上和中小學學生吻合,可以在學校體育教師的指導下就近進行指導。
2.假期學校體育學生內部“教”與“學”模式
2.1假期學校體育學生內部“教”與“學”模式釋義。在學校假期期間(周末、寒暑假),把中小學學生體育學習和大學準體育師資進行整合,在學校體育內部充分共享自身資源進行體育的“教”與“學”。概括起來就是把中小學學生就近組織起來,在非教學時間去周邊學校在體育準師資的指導下進行體育鍛煉。2.2必要性、可行性分析。中小學學校體育階段是體育運動技能形成的關鍵時期。體育運動技能掌握的程度直接關系著以后體育鍛煉積極性。中小學生健康意識淡薄,沒有中老年人或失去健康的人認識深,雖然“陽光體育”和“2+1”工程目的是身體健康,終身體育。但在操作層面上還是要回歸體育的游戲屬性。受中小學體育課時和班級人數限制,常規學校體育很難充分體現游戲屬性,最終結果是體育技能掌握效果不理想。反觀體育技能掌握較好的學生大都參加過商業體育培訓課程。然而商業培訓隊員間組織形式比較隨機,課下一起鍛煉不容易組織。如果是按照本文模式路徑,鍛煉成員大多是學校社區附近學生群體,一起鍛煉的可能性大,較容易養成定期鍛煉的習慣。大學準體育師資本身有實踐要求,放假時間上和中小學吻合。二者有效對接可避免大學體育教育和現實脫節,有利于畢業前掌握中小學體育教學狀況和自身積累教學實踐經驗,畢業后能盡快地融入中小學體育教學工作過程。另外大學準體育師資年齡上有優勢,大學生體育師資比中小學自己體育老師要年輕,在溝通和交流時會更暢通,更適合小班授課和體育游戲屬性教學。學校設施開放共享管理上已經有市區進行過實踐,積累了實踐經驗,為模式的實施提供了場地設施開放相關管理經驗保障。
3.假期學生內部“教”與“學”模式實現路徑
3.1運營管理。學校體育場館開放課題已經有很多學者研究,理論框架相對成熟,操作實踐層面已經有城市城區展開試點,積累了成功經驗。在國家相關體育政策的指導下結合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出臺學校體育設施開放方案,較成熟的運營管理模式有政府主導模式、學校組織模式和企業模式。[4]政府主導模式需要政府設立專門負責部分或小組與學校協調,在人力、物力、財力給于學校體育場館支持。學校組織模式是各個學校作為獨立的場館開放單位,在人員調配、開放時間、開放場地方面作出適合自身運營模式。企業模式是在學校非教學時段把學校的體育設施使用權外包給專業體育運營企業或者是物業公司。對中小學生在雙休日和寒暑假開放學校體育設施,人群相對單一,相對管理難度小,可以采取政府引導和學校組織相結合的模式進行管理。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根據當地條件出臺相應指導性文件,學校體育部根據本校體育資源開出相應體育興趣課余班。學生按照不同年齡、不同水平進行分組,隨著水平提高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比如說一學期,申請更高水平組別。大學體育專業學生在放假休息時間上和中小學生吻合,可以從高年級中選拔出優秀學生作為體育興趣班助教老師,在體育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體育教學。綜上,在管理規劃上,政府主導協調中小學校、大中專學校相關事宜,再引進商業保險分擔風險就構建起假期學校體育學生內部“教”與“學”模式的各方主體框架。假期學校體育學生內部“教”與“學”模式組織框架圖3.2運營資金來源。一些先行先試的體育設施開放學校得到了政府的財政補貼或獎勵,以及體育彩票公益金支持,讓廣大群眾享受到社會發展紅利。同時考慮到體育教師和體育助教工作量,要適當給以補貼。這種體育培訓模式非盈利性質,需要在工商、民政、物價等部門聯合協調下,適當的收取費用用于正常的管理運營。另外可以引進商業贊助,為人力補貼、設施維護、安全保障提供資金支持。從而構建政府補貼一部分,個人承擔一部分,企業贊助一部分的資金來源渠道。3.3運營安全保障。作為模式運行的主體,中小學學生安全意識淡薄,體育助教風險評估經驗不足,加上體育本身有一定風險性,安全成為了學校體育資源開放運營的一大難題。部分市區解決這一難題的方法就是引進市場商業保險分擔風險,為開放學校免除顧慮。再社會保險的基礎上引進商業保險,提高保險額度,從而為學校和學生提供最大的風險保障。
4.結語
在社會資源共享的背景下,利用雙休日和寒暑假時間對中小學學生進行體育培訓,是體育教學的有力輔助,是培養體育運動技能有效可行途徑。學校體育設施開放實踐為其提供了管理經驗,相關研究為政府部門提供了理論支持。利用好中小學學生和大學體育準師資假期對接,有政府引導的假期學生內部“教”與“學”模式一旦實施,對中小學學生體育鍛煉習慣、中小學校校際間體育比賽組織有很好的基礎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假期、公休日學校體育場地向學生開放的通知》[Z].1999—06—10.
[2]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Z].2016—10—25.
[3]于秋芬.社區體育運動開展中權利沖突分析[J].體育與科學2014(2):83-87.
[4]劉安劍.上海市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現狀及運營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
[5]殷國璽.對影響唐山市市區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因素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
[6]韓風月.廣州市中學生假期體育聯動模式研究[J].廣州體育學報,2010(5):24-27.
[7]張李強;汪曉贊.運動教育模式的國際研究熱點述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7(02):13-16.
作者:李正春 單位:商丘師范學院
- 上一篇:房地產企業稅務管理特點和措施
- 下一篇:學校體育改革文化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