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患者安全文化影響因素探討
時間:2022-06-09 09:07:21
導語:醫院患者安全文化影響因素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了解醫院安全文化現狀,統計并分析制約不同診室醫務人員醫院安全文化的影響因素。針對影響因素的分析,為醫院患者安全文化的科學性、精確性建設提供對策與依據。方法在普外科整群抽樣,對81名在職醫護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不同量表維度的分析。結果醫護人員對于患者安全認知的總體水平良好,總體得分為(3.58±0.37)分,在各個感知維度中,科室內的安全認知得分最高為(3.90±0.51)分,其余維度按得分依次為:團隊氛圍、上級重視、心理安全、事故上報、學習改進、害怕犯錯與交接班轉科;以醫護人員對于患者安全文化的感知總體均分為因變量因素,職業、工作年限、處理糾紛數量和學歷四項指標為單因素分析后得到的有統計學意義的人口學指標。結論①醫院管理者比較重視患者安全教育。另外,團隊氛圍、上級重視和心理安全維度上得分較高;而交接班與轉科維度得分最低,反映科室在醫療風險潛在環節上存在不足。②職位、工作年限、學歷和處理糾紛數量是普外科醫護人員患者安全文化認知的影響因素。③根據醫護人員對于患者安全文化的認知情況,醫院管理部門應當注重科室的患者安全文化制度的建立,完善相關上報制度,增加人力資源引進比例,合理安排醫護人員排班和休息,共同保障患者安全。
[關鍵詞]醫院管理;患者安全;安全文化;影響因素
醫院普外科是醫療風險高發科室。基于查閱資料分析,上海市2015—2017年間醫院普外科連續三年位列醫療糾紛涉及科室的第一位。某軍醫大學附屬醫院作為三甲醫院,就診量大,發生醫療事故的風險相對較高,研究其普外科醫護人員的患者安全文化認知情況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以某軍醫大學附屬醫院普外科醫護人員為調查對象,對其進行整群抽樣,共篩選出81名研究對象。對醫院普外科全體醫護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為《醫務人員的患者安全文化量表》,此問卷參考美國醫療保健研究與質量局公開發表的用于患者安全文化測量的測評工具:醫院患者安全文化調查問卷(HSOP-SC)[1],問卷的信效度較高。
2研究結果
2.1調查人群基本情況
性別:男21人,女60人。職業:醫生24人,護士57人。職稱:住院醫師14人,主治醫師8人,副主任醫師2人,主管護師4人,護師20人,護士33人。年齡:30歲以下46人,31~40歲24人,41~50歲10人,51~60歲1人。學歷:大專38人,本科25人,碩士14人,博士4人。工作年限:1年以下30人,1~5年19人,5~10年8人,10~20年16人,20年以上8人。處理糾紛數量:未處理過59人,1~10起21人,50起以上1人。
2.2患者安全文化影響因素單因素分析
[2]被調查的81名醫護人員對于患者安全認知的總體水平良好,總體得分為(3.58±0.37)分,在各個感知維度中,科室內的安全認知得分最高為(3.90±0.51)分,反映科室醫護人員對患者安全重視程度高。其余各維度得分從高到低分別為:團隊氛圍、上級重視、心理安全、事故上報、學習改進、害怕犯錯與交接班轉科。分別進行不同變量分組的差異性比較[2-3]。2.2.1醫院普外科醫護人員安全文化水平(x±s)在不同學歷分組的差異性比較結果如表1所示。普外科不同學歷的醫護人員在害怕犯錯和上級重視維度上的得分有統計學意義。學歷低的醫護人員在醫療知識上有所欠缺,容易出現差錯,導致害怕犯錯心理產生,對上級安全教育不夠重視。學歷較高的醫護人員的安全文化水平普遍相對較高。2.2.2醫院普外科安全文化水平(x±s)在不同職業分組的差異性比較結果如表2所示。普外科不同職業的醫護人員在安全認知、上級重視和事故上報維度上的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護士經常處理繁瑣工作,與患者溝通更有經驗,安全認知程度較高。醫生在上級重視和事故上報維度上的得分較高,表明醫生比較重視患者的安全和事故后的處理。2.2.3醫院普外科安全文化水平(x±s)在不同醫生職稱分組的差異性比較結果如表3所示。普外科不同職稱的醫生在團隊氛圍和心理安全維度的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職稱是醫護人員技術的直觀反映。普外科較高職稱的醫護人員如副主任醫師,更多從管理者角度,針對普外科高負荷高壓力的工作環境,期望一個心理安全穩定的醫療團隊,所以,管理者在團隊氛圍構建上相對要重視。
2.3患者安全文化認知影響因素多因素分析
為了進一步明確各因素對于患者安全文化認知的影響作用,在研究中采用多重線性回歸的分析方法尋找影響較大的因素。以患者安全文化總分為因變量,將醫護人員的一般人口學特征、工作特征及患者安全相關情況中所有變量為自變量,包括性別、年齡、學歷、職位、職稱、工作年限、處理糾紛數量等變量[4-5](表4)。結果顯示,職業、學歷、工作年限和處理糾紛數量是患者安全文化的影響因素。具體結果如表4所示。關于職業,在本研究中(護士的安全文化水平總分為(3.58±0.37)分,醫生的患者安全得分為(3.57±0.37)分,護士的患者安全文化水平情況總體得分要高于醫生。在科室診療過程中,護士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接觸最多,也最容易發現患者安全隱患并及時作出改善措施。這樣的工作環境要求護士了解并掌握科室醫療安全制度,并對患者安全有較好的認識,這是護士在患者安全文化認知方面得分高于醫生的主要原因[6-8]。關于學歷,此次調查中涉及大專、本科、碩士和博士四種學歷的醫護人員,學歷較高的醫護人員對于患者安全文化的認知情況較好。關于工作年限,工作年限越久的醫護人員對于安全文化的認知情況得分越高。1年以下醫護人員在害怕犯錯和學習改進方面的得分較其他醫護人員更高。作為科室中的低資歷醫護人員對醫院的患者安全相關規章制度不夠熟悉,較為容易犯錯[9]。關于處理糾紛數量,未處理過糾紛的醫護人員在團隊氛圍、害怕犯錯和學習改進維度得分最高,處理過50起糾紛的醫護人員在交接班與轉科維度得分最高。正常情況下高資歷的醫護人員在處理糾紛中積累更多的經驗,但也導致處理糾紛數量更多的高資歷醫護人員在診療過程中對于患者安全意識較強,相對的標準較高,因此可能在患者安全文化個別維度得分情況并沒有比低資歷醫護人員高。
3對策
根據之前對于患者安全文化認知情況影響因素的分析,本研究主要針對事故上報、人員配置、安全教育和溝通機制方面向醫院管理者提出對策和建議[10]。
3.1完善患者安全事件上報機制
此次調查普外科醫護人員事故上報總體得分為(3.36±0.31)分,得分較低,醫護人員對于事故上報機制仍有認識不足的問題。我國醫療機構側重于安全事件發生后處理的問責,故阻礙醫護人員對安全事件的態度。醫院應該建立并完善安全事件上報的制度,安全問題時刻反饋給醫院并不斷改進,建立非懲罰環境,轉變醫護人員的態度與理念,積極鼓勵上報事件,這樣有利于對醫院患者安全事件的預防、監控和分析。
3.2科學安排人員配置
此次調查發現,40%的醫護人員認為人員配置無法滿足科室診療工作。醫院近幾年由于軍隊體制編制調整,人員流動性較大,好多科室和崗位存在崗位設置不合理、可調整人力資源數量少、人力資源浪費與緊張并存等問題。醫院管理者可結合本機構的情況,每年制定招人計劃、定期對在崗醫護人員進行崗位考核和評定等方式優化人員結構,提高機構的人員配置效率,減輕醫護人員負擔,科學合理排班和休息,充分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保障患者安全。
3.3加強員工患者安全教育
調查顯示年輕人在醫院中壓力較大,安全認知水平相對較差,醫院管理者應加強對年輕的醫護人員進行患者安全文化理論和制度學習的培訓,同時鼓勵全部醫護人員共同參與科室患者安全質量建設,排查安全風險,為質量改進尋找機會[4-5]。鼓勵高資歷的同志幫助并且帶領新同志對醫院的醫療環境進行熟悉,積極進行安全方面的教育,共同維護好醫院的團隊氛圍,完善心理上的構建。
3.4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
交接班與轉科是醫療糾紛潛在發生的主要環節,但在此次調查各維度中得分最低,一定程度上反映醫護人員對此不夠重視。交接班轉科主要與科室人力資源、上級重視程度和溝通機制有關。溝通作為醫護人員與患者有效減少醫療糾紛的方式之一,也是防止安全事件的重要環節。因此為了達到更有效的溝通,醫院管理者可建立相關制度與機制:一是在交接班過程中建立一種標準規范化溝通模式(SBAR);二是建立并完善高質量的床旁交接班制度;三是統一患者轉科轉運流程,轉運過程中有專人陪同;四是通過信息化手段持續改進溝通環節。
作者:張世林 沈卓捷 李冬 許蘋
- 上一篇:移情設計理念在兒童陪護的應用
- 下一篇:信息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