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時間:2022-06-09 09:09:22

導語:信息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終端設備的迭展,信息技術逐漸被應用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現代人類的思維習慣和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借助新媒體技術來促進校內日常教學活動的落地與開展。相較于傳統應試教育模式,利用新媒體技術實施理論教學有利于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其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我國高校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當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等方面意義深遠。為此,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如何與新媒體技術有效結合,逐漸成為各高校思政專業教育團隊的核心課題,受到了學者的廣泛關注和討論。通過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實踐的調研,發現存在教師教學理念待更新、師生多媒體綜合素養與實操技能薄弱、多媒體教學落地效果差等現象,影響了我國高校思政教學的長足發展。為此,針對上述問題,近年來學界陸續出版了一系列關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研究書籍,以期為高校開展思政多媒體教學提供優化策略。

由楊非和張敏編著、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于2019年出版的《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一書,作為研究信息技術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的學術著作,緊跟時代趨勢,以信息化社會背景為視角切入點,對現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實踐進行了多維度的分析與總結。作者基于自身多年高校思想政治一線教學經驗,對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學現狀做了專項討論,并從教學目標、教學形式、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等方面,深入探索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革新之路,為提高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水平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優化策略。相較于開門見山的敘述方式,該書在序言部分,首先對新媒體技術的更新發展進行了相關探討,為讀者建構出較為清晰和全面的新媒體技術發展脈絡,在引起讀者閱讀興趣的同時,為后續高校思想政治新媒體教學研究做了鋪墊。從章節布局來看,作者將該書劃分為九個主要章節。其中:第一章為課程分析,主要對21世紀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歷史演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點與價值進行了詳細闡述。第二章為教學現狀,對大學生眼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學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等方面做了專項分析。

在介紹完高校思政教學的改革背景和現實意義后,作者在第三章至第六章依次從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信息化教學以及實踐教學四個維度,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改革進行了詳細的討論與總結。其中,教學設計作為高校思政教學的先導,需要圍繞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及教案課件制作等方面進行細化。在具體的課堂和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授課老師要遵循新課導入、教學課堂管理及教學反思等順序,注重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信息化教學的內涵及目標、思想政治理論課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以及教學能力培養的強化和把握。此外,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學除了要強化教學設計、教學實踐等環節,還要積極開展教學競賽等活動,利用系統科學的考核機制來進一步提高高校思政教學水平,確保教學目標的最終達成。

相較于其他同類研究書籍,該書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特點:1)緊扣時代前沿。該書基于信息化背景發展趨勢,對高校思政教學的發展現狀、面臨機遇及挑戰進行了詳細討論。與此同時,對教學設計、教學實踐以及教學反思提升等環節做了細分探討,整體具有極高的學術參考價值與實用意義。2)章節緊密,環環相扣,語言深入淺出,可讀性較強。該書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順序,援引了眾多高校經典教學案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的必要舉措、高校思政教學創新途徑等方面給出了針對性改進策略,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3)該書對重要知識要點均給出了歸納總結,并對文中所用數據和材料進行了文獻標注,便于讀者開展后續的進階學習,加強對該書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提供了理論參考與實踐借鑒,十分適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專業作指導用書使用,也可以作為高校思想政治老師的閱讀書籍。

作者:呼禾 單位:包頭師范學院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