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傳統(tǒng)文化“家風”的重要性
時間:2022-08-21 03:11:19
導語:淺談傳統(tǒng)文化“家風”的重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家風文化”以它獨特的含義,在構建文明家庭建設、增強國民凝聚力和向心力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優(yōu)秀的家風文化因其獨蘊的誠信友善、文明和諧、愛國敬業(yè)等精神,有助于強化社會整體的道德文明建設,也有助于提升社會整體對主流價值的認同。筆者通過搜集并閱讀大量有關古代和現代家風方面的相關資料,利用文獻分析法,對家風的發(fā)展及其發(fā)展中的功能和作用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進而對傳統(tǒng)文化“家風”進行論證,得出其在新時展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家風;新時代;重要性;傳統(tǒng)文化
一、選題來由及研究意義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家風建設的號召以及學術界對家風研究的不斷深入,國內掀起了新一輪關于家風建設研究的熱潮。中國家風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之一,其深扎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之中,其內含豐富多彩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髓,并通過教化等功能,影響著家庭的生存和發(fā)展。因此,家風文化的建設在推動社會發(fā)展和維持社會穩(wěn)定等方面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家風”在新時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二、家風的概念
“家風”這一概念最早出現于西晉著名的《家風詩》里,詩人寓情于詩,生動形象地稱贊了“家風”這一傳統(tǒng)美德。但要正確理解“家風”的含義,還應從它的發(fā)展過程來具體闡釋。“家風”的第一個字“家”從其構詞來看,是由上下兩部分構成,上面是一個“房子”下面是一個“豬”。由構詞的形式我們不妨這樣解釋:“家”給予我們一個場所,接著,在這個場所里應有適宜的居住空間,可以飼養(yǎng)家禽、家畜等。眾所周知,在古代要使得家庭生活穩(wěn)定,都會養(yǎng)殖一定數量的牲畜。隨著時間的推移,“家”也被賦予了更加多元的含義,具有現代我們所耳熟能詳的寓意。于“家”的含義不同,“風”的寓意會更抽象一點,通常會構成如“風俗”“風氣”“風格”“風采”等。由此不難看出,“家風”一詞往往同一個家族的風氣與風俗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其起源于一個家族,也伴隨著一個家族,并與之休戚與共。“風”對于一個家族來說還有著另一層意義,那便是“門風”,其代表著整個家族的外在形象、道德水平、綜合素質以及審美格調,不僅存在于一個家族的日常生活中,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這個家族的思想品德與習性。
三、家風的功能和作用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一個家庭要想和睦,家風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家風是組成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基石,有著特殊而深刻的內涵,尤其是在古代儒家時期,家風已發(fā)展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家風是一個整體系統(tǒng),既包括自我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也包括心系國家為國效力的信念。正如大家耳熟能詳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將“家風”文化進行了高度概括。由此我們不難得出,從古至今不論時代如何變化、不論生活方式如何改變,家庭的建設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中華傳統(tǒng)文化浩瀚精深,我們要學習其中的各種思想精神,并將其融入到新時代的建設中。(一)家風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組成細胞,是社會能夠穩(wěn)定運行的主要載體,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培育和踐行的關鍵陣地。其作為道德風尚的另一種載體,它的發(fā)展不僅有利于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路徑,也有利于創(chuàng)新和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而實現家庭和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無縫銜接。家風汲取了眾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是在現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中逐漸形成的。兩者都扎根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之中,并不斷生根發(fā)展,因此必然都會顯現出傳統(tǒng)文化的印記。雖說兩者的內涵不完全相同,但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實質是相同的,不僅體現在教學內容上,還體現在教學要求上。要想讓人們充分理解社會主義核價值觀,讓人們產生心靈上的震撼和共鳴,必然就需要受到家庭和家風的熏陶和影響,必然就需要長期積累的家庭教育。(二)家風是國家富強的重要支點。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高度重視家庭,提倡“家和萬事興”。“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是最小國,是一個國家得以有序發(fā)展的重要支撐點,因此,家庭的建設對國家的繁榮發(fā)展、富強民主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作為社會組成的核心單元,是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實踐課堂,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家庭是國家的最小組成,而人則是家的最小組成。因此,家庭中的個人道德品行對于一個國家的繁榮發(fā)展有著深刻的影響。首先,優(yōu)良的個人品行有助于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從而推進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其次,優(yōu)良的個人品行有助于更好地推進國家政治、經濟的發(fā)展。最后,優(yōu)良的個人品行同樣也可促進家庭內部的和諧穩(wěn)定,進而可以保障國家有條不紊地發(fā)展。(三)家風是民族振興的精神力量。優(yōu)秀的中華兒女一直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奮斗目標。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政治、經濟和文化如何發(fā)展,對于一個社會來說,都要圍繞著這個中心。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中國精神的支撐,因此,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要弘揚中國精神。中國精神包含的內容較多,優(yōu)良家風的傳承和熏陶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優(yōu)良家風”即是每一個家庭的核心,也是中國精神的內在表現,更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必要精神條件。它關系著個人和由個人組成的每個家庭的前途命運,也關系著一個國家與一個民族的前途。家風對于一個國家的發(fā)展、民族的振興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每個家庭都好、每家家風都正,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華兒女在汲取眾多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將民族振興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動力。不論是在和平年代還是在民族危亡時期,要實現民族復興,就必須要弘揚包括優(yōu)良家風在內的民族振興精神。(四)家風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依托。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因此必須要緊緊圍繞人民、依靠人民來實現。我黨一直將實現人民幸福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抓手。強調人民幸福不僅包含著在經濟方面有所提升,也包含著在政治精神方面有所提升。如何提升我國貧困地區(qū)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我黨始終最關切的問題。為此,在深度貧困地區(qū)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要想推進深度貧困地區(qū)的脫貧攻堅工作,就必須加大內生動力培育力度,將扶貧、扶智與扶志相結合。不斷激發(fā)貧困地區(qū)人民的內生動力,使貧困地區(qū)人民自身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而家風建設作為其內生動力的重要組成要素,在實現貧困地區(qū)人民自身潛能最大化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民幸福的實現還需要不斷加強對家庭精神文明的建設,在提高人民獲得感的同時,也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精神方面的要求。良好家風的培育,有助于家庭和睦、有助于減少內部摩擦增進鄰里情誼,實現和諧共處。同時良好家風也影響著青少年的道德素質的養(yǎng)成,家庭教育是每個孩子所接受的最早的教育,作為啟蒙教育的家庭教育,其在教育方式和內容方面,對培育青少年道德品行等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在家庭成員素質教育方面家風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必須重視家風在家庭教育中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家庭文明、生活幸福美滿。四、結語綜上所述,“家風”在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提供了一定的基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添了一份力量。
作者:郭劍英 張靜 單位:南京林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