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興監推動監獄發展探索

時間:2022-12-23 04:06:08

導語:文化興監推動監獄發展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興監推動監獄發展探索

本文作者:黃新明工作單位:江西省贛州監獄

(一)規范高危人員管控,探索高度戒備管理新經驗。針對高度危險罪犯管理難、教育難、轉化難的問題,為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監獄于2011年2月成立了高度戒備監區。監獄經過嚴格評估鑒定,采取集中關押、集中教育、集中矯治等轉化措施,成功轉化了具有高度危險性罪犯。通過試點,摸索出“分層管理,遞進轉化;科學評估,主體矯治;自我反省,激發內因”的教育管理模式。(二)規范信息收集渠道,探索隱患排查新途徑。擴展無縫對接辦的專業職能,逐步建立了信息收集、分析處理、雙向反饋和檢查考核機制。每月作出分析報告,較好把握了獄情的源頭,為科學決策提供了信息依據,及時化解了多名罪犯與社會、家人的矛盾。(三)規范難點監控,探索解決難點管控新機制。針對出收工、夜間警力相對薄弱,人員、車輛流動頻繁等監控難點,監獄進行了多項規范,為監獄管理積極探索科學的安防管理模式。一是規范時段監控。每日定時巡邏,早、中、晚三個重點時段加強巡查,與現場值班民警,區域內衛民警交叉覆蓋對重點時段與區域的監控。二是規范部位監控。對罪犯儲藏室實行統一管理,杜絕了儲藏室藏污納垢的可能。規范大門管控,在人行通道安裝了技防設施,同時,在大門入口處增設實名儲物柜,對進監人員隨身攜帶的手機、現金、香煙等物品予以嚴格管控,確保“違禁物品零進監”。

(一)創新評估對接,陽光操作科學分流分押。罪犯分流分押工作是促進罪犯順利改造的第一關,更是推進監獄層次化管理的重要基礎。為此,監獄成立了入監和罪犯分流分押評估專家小組,從罪犯入監提前介入,結合入監甄別、心理測試和矯治效果,提出綜合分析意見、分流建議和工種調配計劃,推行罪犯“凡調必評”,力求工種、刑期、年齡、犯罪類型、心理等改造要素相匹配,實現科學分流分押,并使執法過程置于陽光和監督之下。(二)創新幫扶對接,共享成果激發改造信心。“三無”犯、貧困犯是監獄中的特殊群體,適時加以關心、關愛,促其安心改造,將成為維護監獄穩定的重要基礎。針對困難罪犯的幫扶工作,監獄以改革發展的成果共享,激發罪犯的改造熱情。通過定期摸排、定期幫扶、跟蹤幫教等措施,充分利用端午、中秋、除夕三個傳統節日,適時開展幫扶活動,以親情感化促改造。2012年3月,監獄建立困難罪犯幫扶基金,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操作辦法,明確基金的適用范圍、資金來源、申請程序、使用標準和過程監督等,構建貧困犯幫扶工作長效機制,對穩定改造秩序、提高改造質量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三)創新培訓對接,掌握技能拓寬就業渠道。針對回歸社會后就業困難,容易滋生重新犯罪的問題,監獄創新罪犯職業技能培訓,引導罪犯掌握職業技能,為回歸就業、創業奠定基礎。監獄與江西育才技術學院聯合辦學,建立職業技能實踐培訓基地,在實踐中加強對罪犯的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一些罪犯在刑釋前已被地方企業選中預定。監獄密切聯系勞動就業部門、社會企業,定期來監開展就業推薦活動,及時提供就業信息,提升罪犯回歸就業率。(四)創新信息對接,信息互通共促社會和諧。針對過去監獄與社會各管一塊、信息不通、銜接不暢的問題,監獄創造性地開展了監獄與社會無縫對接工作,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和諧。一是搭建無縫對接信息平臺。監獄成功開發并應用“刑釋人員數據庫”,與全市19個縣(市、區)司法局實現了數據互通共享,達到了即時聯絡、快速反饋、幫教跟蹤,為地方安置幫教和預防重新犯罪的刑釋人員提供了信息平臺。二是開展專家評估。監獄聘請社會各界專家,對即將出監的罪犯是否重新犯罪等方面聯合進行科學評估,提出具體意見,并將評估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通過數據庫平臺與地方共享,為做好安置幫教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一)引領價值導向,培育共同文化。在大力發掘和弘揚監獄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制定了《贛州監獄文化發展五年規劃》,積極培育和提煉新監獄文化精神。在弘揚監獄傳統文化方面,大力倡導“榮譽、責任、團隊”的價值觀,開展了“監獄文化口號征集”、“監獄文化口號解析”、“書畫影視資料征集”、“我聽前輩講故事”和“我是監獄主人翁演講”等監獄文化系列活動,民警隊伍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凈化和升華。在培育新監獄文化方面,總結提煉了“嚴、信、愛、快”的監獄精神、“允許錯,不允許不做;允許改,不允許不管”的管理理念、“服務、攻心、對接”的教育理念等新理念,“文化管人管住魂”的目標日益深入人心。(二)規范績效考核,培育執行文化。全面推行以項目、流程、標準、考核為架構的“四位一體”規范化建設。“四位一體”是指將工作項目名稱、工作流程圖、工作標準和考核辦法集于一體的工作管理模式。為確保激勵到位,營造公平公正的工作氛圍,監獄按照“四位一體”項目進行考核。考核結果正確運用,使激勵效應明顯,形成了“用結果說話,以實績論英雄”的工作氛圍和“不甘落后,你追我趕”良好風氣。(三)推行典型引路,培育榮譽文化。榮譽文化是監獄價值觀的核心部分,監獄積極推行典型引路工作,將典型引路打造成為重要的榮譽文化品牌,使其成為提升凝聚力、向心力的有效載體。在典型引路工作中,形成了每月一期的典型宣講長效機制,明確了“推薦—審查—宣講—宣傳”的工作規范。一是推薦。每個季度首月由各監區科室在全監范圍內推薦先進典型。二是審查。監獄政工部門對推薦的先進典型進行審查,遴選出先進典型候選名單報監獄黨委審核。三是宣講。每月兩個先進典型在月度考評會上進行典型引路事跡宣講,監獄長親自點評。四是宣傳。監獄宣傳部門對先進典型的事跡進行加工提煉,利用局域網、宣傳欄廣為宣傳,提升了民警隊伍的榮譽意識,創先爭優,比學趕超的氛圍日益濃厚。(四)打造責任體系,培育責任文化。監獄不斷規范責任體系建設,培育濃厚的責任文化。一是內化責任意識。針對不同的工作崗位,提出了不同的責任目標并不斷加以強調,達到固化、內化的目的。在監管安全工作中,強調安全“首位責任”;在教育改造工作中,提出“管得住、教得好、有技能”的目標;在監獄企業,則倡導“為用戶創造更大價值”的宗旨,做到“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肩上有責任”。二是強化責任追究。監獄規范了一系列責任追究制度,做到“有錯必糾,有責必擔”。(五)注重團隊激勵,培育團隊文化。監獄采取多種手段規范團隊激勵,培育新型團隊文化。一是注重團隊認同。通過組建各種團隊,定期開展系列培訓、拓展等措施,強化團隊認同感。二是注重團隊考核。在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中,建立“學分制”學習模式,倡導全員學習,個人學習成效與黨組織學分緊密掛鉤,個人獲得學習獎勵,所在團隊也相應增加學分。在日常考核中,對序列排名名列前茅的團隊予以獎勵,排名末位的取消獎勵資格;團隊整體工作落后的予以黃牌警告并進行整改整頓;個人獲得表彰獎勵或處罰的,所在團隊也相應予以考核獎分或扣分;為監獄獲得榮譽的,對歸口部門予以考核獎分。形成了“榮辱與共”的團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