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探析

時間:2022-10-31 02:57:10

導語:高校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探析

一、大學城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2002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中明確提出,“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讀者開放”。2005年,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圖書館是公益文化事業單位之首。這些文件的出臺為高校圖書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指明了方向,也為呈貢大學城高校圖書館履行公共文化服務職能提供了政策保障。昆明高校師生入住大學城為呈貢新區帶來了新的活力,也產生了一定的文化沖突。具體來說,師生與呈貢區尤其是所在地界的吳家營社區居民在生活等方面有廣泛接觸,他們之間文化程度不統一,文化水平的巨大反差不利于他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呈貢區文化基礎設施匱乏,居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滿足。為此,大學城高校圖書館應積極響應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利用已有圖書資源為當地居民開展文化服務,提高居民文化素質,滿足居民不同內容與層次的文化需求,構建好區域和諧社會。同時,這也是履行大學社會教育功能的具體表現,是對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有益補充。大學城高校圖書館借搬遷的東風,在館藏資源、設備裝置、人員結構等方便得到了較大充實與改善。各校根據自身學科特點,引進了大量圖書和電子資源,配置了先進的電腦、桌椅等設備,補充了大量人員,這為大學城高校圖書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從地理位置上來講,大學城高校比較集中,部分高校之間甚至步行即可到達,方便居民來校借閱書刊,對于大學城所在地界的吳家營社區來說,這種便利顯得更為突出。

二、構建大學城高校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一)明確公共文化服務對象

盡管大學城高校圖書館在搬遷之際,在硬件和軟件等方面都得到了較大發展。而從實際情況來看,受一些因素的影響,多數高校都沒達到國家《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規定的生均圖書標準。2011年末,呈貢區有戶籍人口19萬人,如果要對整個呈貢區實行文化開放顯然有些不太現實。為此,大學城高校圖書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要量力而行,可先縮小范圍,對與師生接觸較多的吳家營社區居民實行文化開放,這樣既能緩解學校資源緊張的壓力,保證學校師生的文化需求不受影響,又能總結試點經驗,為以后大學城擴大文化服務范圍奠定基礎。吳家營社區現有戶籍人口1萬多人,按大學城高校數量來計算,每所高校平均分擔1000多人,這個數字應在高校可承擔的范圍之內,因而可先對該社區開展文化服務試點工作,將吳家營社區居民納入文化服務對象,讓大學城成為吳家營社區居民名副其實的身邊的大學,讓圖書館為其生產和生活發揮積極作用。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內容

大學城高校圖書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旨在提高當地居民的文化素質,普及專業技術知識,為當地經濟文化的繁榮做出應有貢獻。高校圖書館要根據學校和吳家營社區的實際情況,研究文化開放的程度,制定文化服務內容,研究服務模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文化服務工作。1信息咨詢服務吳家營社區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居民是否了解圖書館工作流程尤其重要。為使社區居民快速并準確獲取所需信息,大學城高校圖書館可設立居民咨詢服務臺和信息借查通道,也可印制操作守則和借閱流程圖,為居民詳細介紹圖書借閱流程、訪問和下載電子資源的方法。此外,有條件的高校圖書館可設立專門居民借閱室,方便居民查閱文獻。居民熟悉各校圖書館服務流程,能大大提高圖書館工作效率,消除居民心理障礙,使他們愿意來館,愛上閱讀,愛上圖書館。2允許居民進館借閱文獻目前,紙本文獻借閱是大學城高校圖書館對吳家營社區實施文化服務的基本內容,各校結合自身資源,對居民借閱種類、借閱冊次和借閱時間等權限做出相應規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將文獻對社區居民開放,提高館藏文獻的使用率。此外,大學城各高校均有自己的電子資源,很多高校都購買了相同的資源,如CNKI、超星數字圖書等,居民分散查詢和下載這些資源時,不會給各校網絡增加太大負擔,也能減少紙本借閱給圖書館帶來的資源短缺和人員有限造成的壓力。3開發網絡資源,建立數字圖書館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網絡閱讀以其方便快捷成了部分人群的主流閱讀。大學城各高校均有各自網絡資源,有的資源針對性非常強,如農業大學的共卉、農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和病蟲防治技術等都很符合當地居民信息需求,可有針對性地將這些資源建成居民專用數據庫供其使用。針對大學城片區居民素質普遍不高的現狀,高校圖書館需要加強網絡資源的宣傳,增強居民自我服務能力,減輕圖書館的工作負擔,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各校還要適應形勢的發展,盡可能建立數字圖書館,保證各校圖書館真正意義上地履行好公共文化服務職能,讓圖書館真正成為居民沒有圍墻的大學[2]。

(三)確立公共文化服務模式

社區居民與在校師生在能力、素養、興趣等方面存在不同,因而在服務模式方面,要多方面考慮居民特點,制定方便可行的服務模式。首先是聯合體服務,所有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圖書館在一套統一的服務準則之下,為共同讀者提供信息服務。其次是自助服務,居民根據自己的需求,自行完成查借和閱覽任務。最后是圖書館滿足個體用戶的文化需求的個性化服務[3],如圖書館根據社區居民或團體的具體要求,接到文獻信息申請后,開展代查代檢和文獻傳遞業務,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訂單”的搜集、整理和傳遞等服務工作。創新服務模式,多種服務協調統一,讓居民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服務方式,讓讀者來有所獲,滿意而歸。

三、加強制度建設,促進規范管理

大學城高校圖書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是一新的嘗試,開展這項工作必然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為避免各校服務的隨意性,提高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和效益,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加以保障。各校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制度,在師生與居民之間就文獻資源的分配、居民讀者管理等方面制定統一的服務公約,加強隊伍建設,站在發展公共文化事業的高度,提高服務積極性。同時,相關部門也要制定合理的文化服務評測等制度,對各校的服務能力、服務內容、借閱冊次、下載數量、開放時間等方面公開考評,并處理好各校文化服務與經濟回報的關系,權責明確,規范管理,共同促進大學城公共文化事業的繁榮和發展。四、大學城高校圖書館對吳家營社區開展文化服務的意義大學城高校圖書館利用自身資源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可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也是提高社區居民文化水平的有效舉措和發揮大學社會教育功能的良好體現。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吳家營社區居民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圖書館對其開放文化服務,能不同程度地緩解呈貢區公共文化設施匱乏的壓力,提高居民文化素質,滿足居民基本文化需求,有效推動區域科學技術和經濟文化的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一份力量。為此,大學城高校圖書館要認真領會國家關于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等相關政策,結合地區特色與現狀,各校之間通力合作,認真研究文化對外開放的程度、范圍和服務內容,充分發揮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拓展服務領域,細分服務內容,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吸引更多人才、資金和企業來呈貢區發展,促進區域經濟文化的繁榮,加快云南現代新昆明建設的步伐。

本文作者:張華工作單位:云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