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下城市旅游導向系統研究

時間:2022-12-24 09:50:12

導語:旅游文化下城市旅游導向系統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文化下城市旅游導向系統研究

隨著國家旅游政策的不斷完善,各地旅游產業遍地開花,同時一些問題也顯現出來:旅游同質化發展,追逐利益忽視文化內涵。旅游導向系統的建設逐步被重視,但各城市僅對某一景區內部的導向標識進行了系統的建設,即關于城市旅游導向系統的研究多從小尺度的空間范圍進行,缺乏城市內部各景區之間、城市及區縣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導向的聯系。因此,以旅游文化、旅游出行方式、旅游服務為基點,構建山東省城市旅游導向系統有重要意義。

1基礎研究

1.1旅游文化意象

意象概念是Boulding①1956年首先提出的,Fakeye②將意象應用于旅游研究中,旅游意象是對旅游地現實的一種理性再現[1]。從形成過程看,旅游意象可以通過宣傳媒介手段建立起來,也可以通過親身體驗后建立,都需要具體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來加以實現[2]。在國內,旅游地意象的研究,主要是對旅游目的地研究,集中在旅游地意象的設計和塑造等微觀方面[3,4]。旅游文化意象基于本地文化特質中最能顯示自身特點且最具視覺沖擊力和心理召喚性潛能的元素的組合。旅游文化分區可用來對旅游文化意向進行塑造與表達,旅游文化分區從總體研究來看是不同地區對應著不同的自然資源及文化景觀,旅游文化區域的劃分多是以本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來區別,有利于文化與經濟的共生、協調發展[5]。

1.2旅游導向系統

旅游導向系統是充分利用城市的旅游資源,引導游客在城市中進行旅游活動的信息系統。城市旅游導向系統的設置是旅游城市硬件環境建設的一部分,該導向系統的建立對完善旅游城市的管理、提高旅游服務質量、提升旅游城市的整體形象、方便游客在旅游城市的活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6]。旅游者的觀光過程實際上就是選擇“通道”對“地域”和“標志”進行認知評價的過程,它既是旅游意象和旅游體驗的過程,也是城市旅游意象與城市物質空間的吻合或分離的過程。

1.3旅游文化意象與旅游導向系統的聯系

國內外研究現狀,主要為交通設施導向、公共服務設施導向視覺化與人性化等方面的研究,很少從文化意象角度出發對城市旅游導向系統進行研究。旅游導向系統的作用在于通過交通方式與提供的服務信息,引導游客到達旅游目的地,在過程中形成對旅游目的地的意象[7],旅游文化意象也反作用于游客選擇目的地。以游客為中心依據城市旅游文化意象構建省域城市旅游導向系統、區域城市旅游導向系統及市域城市旅游導向系統,涵蓋“食住行游購娛”多方面信息,服務于游客的不同層面的旅游線路需求。聯系意象與現實物質空間,同時強化旅游文化意象。

2山東省文化意象內涵挖掘

根據山東省城市旅游文化資源劃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明確文化歸屬劃分山東省域城市旅游文化資源,以此為出發點來開發山東省層面文化旅游區,奠定旅游開發的文化基石;第二是指旅游文化上屬于同一文化脈絡的,包含不同特色旅游區,使得旅游開發有了更多的活力,該地區的旅游開發有了更多的協作主體,使相同文化旅游區域優勢放大;第三是在旅游文化開發中具體旅游目的地限定能夠使旅游特色文化開發更加符合需求,使游客對目的地有整體把握,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2.1山東省城市旅游文化內涵

從地理空間來看,山東省境內中部山地凸起,西南部和西北部地勢低洼平坦,東部緩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為骨架、平原盆地交錯環列其間的地勢。山東省在空間上大致可以劃分成三大地理區域,分別是西部黃河流經的濱河平原地區,東部濱海丘陵地區和南部低矮的山地地區。從旅游文化的空間分布上看,傳承中華文化的黃河依次流經山東省西部區域的九個城市,分別為菏澤市、濟寧市、泰安市、聊城市、德州市、濟南市、淄博市、濱州市、東營市,同時歷史上南北文化交融紐帶的京杭大運河流經德州市、聊城市和濟寧市,該區域主要以黃河、運河歷史文化旅游為主。濟南市位于山東省西部核心位置,是山東省的省會城市,處于黃色歷史文化旅游區域的中心位置,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旅游資源,故選擇濟南市作為此區域特色的典型城市。山東半島所屬海域遼闊、物產豐富,濱海旅游資源開發處于全國領先地位,東部沿海具有優良的沙灘資源,其中青島、煙臺、威海的日照沙灘、海水浴場、沿海岸活動是居民日常活動方式;而對于濰坊、東營和濱州沿海地區則以灘涂資源著稱。青島市、日照市、濰坊市、煙臺市、威海市集中在山東省東部,該區域以濱海文化旅游為主。其中青島市位于山東省東部核心位置,是山東省兩大交通樞紐城市之一,海洋資源豐富,故選擇青島市作為此區域特色的典型城市[8]。山東省南部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集中的區域,主要包括濟南萊蕪區、棗莊市和沂蒙革命老區,紅色革命文化元素濃厚,其中萊蕪境內萊蕪戰役遺址和棗莊市境內臺兒莊戰役遺址是山東省最重要的戰役遺址,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山東紅色旅游規劃綱要》中劃定:以臨沂為中心的沂蒙山革命老區作為山東核心紅色旅游區,沂蒙革命老區與井岡山、延安并稱為中國三大革命根據地。沂蒙革命老區包括18個縣市區,具體為:臨沂市的費縣、沂水縣、沂南縣、郯城縣、平邑縣、蒙陰縣、臨沭縣、莒南縣、蒼山縣、羅莊區、河東區、蘭山區,淄博市的沂源縣,濰坊市的臨朐縣,濟寧市的泗水縣,泰安市的新泰市,日照市的五蓮縣、莒縣。臨沂市位于山東省南部的核心位置,是魯南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紅色旅游資源豐富,沂蒙紅色旅游文化形象鮮明,故選擇臨沂市作為此區域特色的典型城市。

2.2山東省城市文化意象塑造

2017年8月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加快推進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設實施方案》,2018年5月,省發展改革委和省旅游發展委聯合印發《山東省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8—2025年)》中強調要全力進行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設,完成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規劃。擬在旅游導向、旅游文化意象空間認知的基礎上構建三大城市旅游文化品牌,分別為“歷史文化旅游品牌”“海洋文化旅游品牌”和“革命文化旅游品牌”。其中,歷史文化旅游品牌包括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中的“東方圣地、平安泰山、泉城濟南、齊國故都、魯風運河、水滸故里、黃河入海”;海洋文化旅游品牌包括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中的“仙境海岸、風箏之都”;革命文化旅游品牌包括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中的“親情沂蒙”。“歷史文化旅游品牌”是三大文化旅游區中資源最豐富、種類最多的品牌,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游客前來體驗。該區域主要包括“山文化”(泰山)、“水文化”(黃河山東段、濟南的泉水和京杭大運河山東段)和“圣人文化”(三孔景區),由此構成“山-水-圣人”歷史文化旅游意象。“海洋文化旅游品牌”由濱海城市構成,該區域主要包括“海島文化”和“濱海文化”,“海島文化”主要指脫離陸地位于海上開發成旅游景點的島嶼,包括海洋文化所孕育的建筑、聚落、文學藝術、科技、民俗、宗教等人文因素。“革命文化旅游品牌”是游客感受紅色革命精神的代表。沂蒙山區是全國聞名的革命根據地,被譽為“山東小延安”,在革命戰爭年代,沂蒙山區人民為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城市色彩是城市特色的組成部分,構建城市專屬色彩、符號,以點串線,在連續的導向空間中展現城市形象與城市文化,有利于構建旅游文化意象,塑造城市個性[9]。突出旅游目的地在游客心里的意象,增加感官刺激[10],結合山東省城市旅游文化特色,把山東省城市旅游劃分成黃色歷史文化旅游區、藍色海洋文化旅游區、紅色革命文化旅游區三個主要區域研究。

3山東省城市旅游導向系統

山東省城市旅游導向系統應涵蓋游客旅游過程中“食、住、行、游、購、娛”等多個方面,還要依據游客的三個層次空間意象構建省域、區域、市域三級旅游導向系統,給予游客不同的文化體驗。

3.1省域城市旅游導向系統

省域城市旅游導向系統利用三大旅游中心城市(濟南市、青島市、臨沂市)門戶空間和三大中心城市之間旅游路線上的旅游導向標識系統,將旅游人群按照不同文化旅游區進行引導,并提供不同的交通方式(主要為航空、高鐵和高速公路)和交通路線供游客選擇。門戶空間是人們對城市總體把握的重要意象點,門戶空間從廣義上指城市入口,狹義上指城市火車站、長途客運站、機場等交通樞紐處等,在此處提供旅游咨詢服務中心、旅游導向標識系統、旅游文化區海報等旅游導向服務;旅游交通路線沿線增設旅游導向標識牌、旅游信息提醒等旅游導向服務,能起到很大作用。

3.2區域城市旅游導向系統

區域城市旅游導向系統利用區域內主要城市門戶空間及其至各個地級市之間旅游路線的系統,將旅游人群進行域內引導,并提供不同的交通方式(主要為鐵路、高速公路、國道和省道)和交通路線供游客選擇。例如,將體驗山東省歷史文化的游客引導到濟南市,再通過城市旅游路徑將游客引導至旅游目的地或通過不同交通線引導游客至區域內共享城市旅游資源;將體驗山東省海洋文化的游客引導至青島市,再通過城市旅游路徑將游客引導至旅游目的地;將體驗山東省革命文化的游客引導至臨沂市,再通過城市旅游路徑將游客引導至各具體旅游目的地。如果游客不滿足于某一類旅游文化體驗,還可以按照省域交通路線到達另外兩大旅游文化區域體驗。

3.3市域城市旅游導向系統

市域城市旅游標識導向系統是指通過城市市區和縣區中心的門戶空間與交通路線處的標識進行引導,提供不同的交通方式(主要是鐵路、公路、公交)和交通路線供游客選擇。在門戶空間處及交通線路必要處設置旅游咨詢服務中心、游客中心、餐飲、住宿、購物、急救、公共衛生間、停車場、無障礙設施等,場所周邊的主要道路節點處及人員流動節點處,應設置相關導向標志,向游客提供該城市的旅游資料及宣傳品、特色商品、特色美食、著名文化娛樂場所等相關資料,為一些距離稍遠的景區配備旅游客運公交專線同時體現城市旅游文化。旅游交通路線處應增設旅游導向標識牌、旅游信息海報、旅游信息語音播放等旅游導向服務。例如,體驗青島市海洋文化的游客可游覽市區內各景點,還可根據市域旅游路線導向系統到達周邊各個區縣。

結語

通過旅游文化意象構建山東省城市旅游導向系統有利于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突顯地方優勢和地方特點。通過獨具文化特色的旅游導向系統來吸引游客,游客通過旅游系統方便快捷地到達想要體驗的旅游目的地。在未來,應進一步構建旅游導向標識系統,設計符合當地旅游文化意象的導向標識,并且合理布局;結合全域旅游倡導,構建包含鄉村旅游導向系統的全域旅游導向系統,規劃合理旅游線路,實現旅游資源的合理配置,以更加豐富的旅游文化吸引游客;旅游文化意象具有相對穩定又不斷變化的特點,因而需要后續的研究來進行豐富和深化。

參考文獻:

[1]FakeyePC,CromptonJL.Imagedifferencebetweenprospective,firsttime,andrepeatvisitorstotheLowerRioGrandeValley[J].JournalofTravelResearch,1991,30(2):10-16.

[2]張建忠,孫根年.基于文化意象視角的宗教遺產地旅游文化內涵挖掘——以五臺山為例[J].人文地理,2012,27(5):148-152.

[3]呂連琴,陳天玉.旅游目的地宣傳形象與游客感知形象對比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2020,39(06):98-102+107.

[4]楊慧敏,姜海濤.游客感知與文化認同:西部旅游中歷史文化資源的利用與保護[J].社會科學家,2020(12):65-69.

[5]吳澗鑫,沈楚紅.山東文化分區研究[J].黑河學刊,2013(3):55-56+177.

[6]張亮.《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導向系統設置原則與要求》國家標準解讀[J].大眾標準化.2015,(9):8-17.

[7]鄧愛民.全域旅游理論·方法·實踐[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6.

[8]蔡禮彬,宋莉.基于網絡文本的城市旅游意象符號表征研究——以青島市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9,38(03):78-83.

[9]趙瑩,林家惠,劉逸.基于眼動實驗的旅游地景觀視覺評價研究——以珠海市唐家古鎮為例[J].人文地理,2020,35(05):130-140.

[10]賀小葉.淺談媒體宣傳對城市色彩藝術表達的影響[J].當代電視,2017(10):56-57.

作者:薛凱 高敏 曹時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