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武術文化功能及傳承的研討

時間:2022-06-14 04:06:13

導語:對武術文化功能及傳承的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武術文化功能及傳承的研討

當代武術的純理論與純技術兩級分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把武術割裂成連個部分,2007年的第十屆第五次上海市政協會議上,邱丕相針對這個現象提出中小學武術課程的開展不適用與武術對高、新、美、難的追求,中小學武術的開展應著眼于促進身體健康成長的運動,并通過武術練習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學習。被西方競技體育思想影響的競技武術,把傳統的中國武術中內涵豐富的武術文化給拋棄了,以至于這種被體操化了的競技武術失去了原有的教育價值,也因此沒有什么傳承和發揚傳統的武術文化之說。因此,對武術中武術文化教育的傳承研究,對進一步推動武術走向世界,更好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傳統美學的傳承。中國傳統的名族文化中對美的闡釋在武術中得到了傳神的表達和描述。在武術教學過程中,對武術美學的傳承也不容忽視,而且傳承方式有很多,如借助古典文學藝術中的文學表達手段或者是武術著作中對武術的經典描述,調動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是學生從中體會出武術之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對傳統哲學的傳承。中國武術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在太極拳中得到了印證,又如國家統一推行的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中就包含著求陰陽思辨、求靜的思維。通過對太極拳的學習,可以把原本抽象的哲學內涵通過具體的太極拳動作生動的演繹出來,人體通過練習太極拳動作套路,不僅可以使身體更加強健,而且可以從中學到相關的武術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中國傳統哲學中對辯證法的理解和領悟。對傳統道德禮儀的傳承。道德禮儀在武術中表現為武德,武德也是武術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包括:武技精、武風良、武境美、武志堅、武旨正、武禮謙、武紀嚴、武德高、武儀端、武學勤等十個基本內容。通過對武德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傳統文化中關于道德禮儀的內容,也從而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以及激發學生的民族精神。

教育理論的轉變。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今天,中國傳統文化隨之淡化,中國武術想要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更好的傳播,武術教育理念必然要做出一些是影視界發展潮流的改變,而這些改變在吸收西方外來思想中好的一部分的同時還要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實現以健康第一為理念,傳授武術技術與武術文化相結合的中國武術。在國內,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應把武術課程設置為適用于各年齡階段學生學習的必修課。并制定一些相關的規章制度,以確保武術在學校中更好地開展,另外,還應準們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武術教師,這些教師不僅要有高水平的武術技術,更應對傳統的武術文化有深刻的理解,這樣對武術文化教育的傳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重視武術人才培養的同時,必須加強對武術場地、器材等硬件設施的建設和投入,以確保武術文化教育的順利進行。武術器材和武術服裝等也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在不同武術套路風格對武術器材又不一樣的講究,不同風格的武術套路,所選擇的武術服裝的款式、色彩也不盡相同,這些都為武術堵塞的審美價值增添了不少色彩。注重武術課堂教學。注重武術課堂教學首先體現在所安排的武術課的課時上,要增加武術課的課時數。如果課時一定的情況下,就應該考慮選擇更具有武術代表性的學習內容進行授課。學習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應適合學生現階段的身心發展的需要,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是學生在參與武術運動的同時,了解傳統的武術文化內涵。例如,在中小學的武術教學中加強武德等內容的學習,培養學生對傳統武術文化乃至中國傳統的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在高校中則要致力于弘揚傳統文化的美德,培養民族精神和愛國精神,并通過對武術技術的學習或參加舉辦的武術比賽展現出來。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武術文化內涵逐漸被細化淡化的現象對無數的生存和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而武術作為一種優秀的傳統民族體育項目,在今后的發展中加強對武術文化教育的傳承,把中國武術的獨特性保留下來是是武術走向世界的關鍵所在。因此深入了解武術文化內涵,加強對武術文化教育的傳承,走本土化與國際化相結合的道路,全面深入的開展武術文化保護工作,實現武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本文作者:劉海科工作單位: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