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精神追蹤探索

時間:2022-10-22 08:57:33

導語:民族文化精神追蹤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文化精神追蹤探索

摘要:中華民族歷史悠久,5000年的文明在人類歷史上自成一統又別具一格。西藏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和傳承西藏文化是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和使命。央視紀錄片《第三極》從民族文化精神的角度探尋并追蹤西藏文化的獨特景象,向世界人民弘揚并傳承中華文化的內核和精髓。

關鍵詞:電視紀錄片;民族文化;《第三極》;價值重構

中華民族具有博大精深的文明歷史,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需要弘揚和傳承。紀錄片是民族精神文化得以傳播的重要載體,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第三極》是中國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涉藏電視紀錄片,該片由“生命之伴”“一方熱土”“高原之歌”“上善之水”“大山兒女”和“高原相遇”構成,它以獨特的文化視角、精良的聲畫效果、合理的敘事手法,全面反映中華民族傳統精神文化的主流與根基,為觀眾奉上一場精美絕倫的視聽盛宴。

一、文化認同視角下的現實關懷

文化認同是一種群體文化認同的感覺,是這個民族共同體生命延續的精神基礎。“中國是一個人文意識十分濃厚的國家,中華民族優良的文化基因在紀錄片中的再現是創作者對人文社會紀錄片的重視。”①紀錄片的主題選擇具有明顯的現實性,現實價值是通過人文關懷的視角表現生命個體的存在形式和特殊意義。《第三極》表現的文化是深厚而堅定的,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再現,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絕美詩章。西藏民族文化一直是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具有獨特的個性、精神和品質。《第三極》以其獨特的人文關懷視角,將中國文化與普世價值相結合,充分展現了藏區人民用勤勞、善良和智慧創造生命、改變生活的場景,弘揚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第三極》出現的人物和場景都有強烈的民族文化印記,這些民族元素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和隱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發展的不平衡現象依然存在。在這種情況下,《第三極》更像是我們社會中的一個精神寄托,回應著這個時代的需求,而這些需求的表達將西藏這個曾經作為地理意義上的佛教圣地置換成了一種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符號。

二、多重鏡頭語言下的全景再現

“電視紀實片本身是一種強調以相對真實的藝術手段具體地展現現實生活情狀的影視藝術類型,鏡頭語言則是表現電視紀實作品的重要美學手段之一。”②鏡頭語言可以“提高紀實片的審美內涵和文化品位,創作出藝術表現與題材內容相得益彰、反映現實生活實際和民族審美追求的電視紀錄片藝術精品。”③根據鏡頭語言的功能可以分為情境鏡頭和敘事鏡頭,不同的鏡頭具有不同的敘事表達功能,多種鏡頭語言的綜合運用可以使被攝對象更立體、形象,更富感染力。《第三極》大量使用了高速拍攝、航空拍攝、冰下潛水拍攝、延時拍攝、微觀拍攝等拍攝手段,不同的拍攝角度反映了高原風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首先,遠景和大長景有利于展現高原多樣的地貌特征和生態環境。其次,中近和近景生動反映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特寫鏡頭將藏區人民善良樸實的內心刻畫得入木三分。在第六集花絮講述了攝制組在拍攝過程中遇到艱辛與困難,同時也有收獲的美好故事。有冰下潛水拍攝懷孕母羊過冰面吃牧草的艱辛,有攀爬巖壁拍攝采摘蜂巢時的驚險,有拍攝牧民收養小狼崽時的溫暖與感動。一個個生動的鏡頭語言全面還原青藏高原的獨特風貌。

三、故事化敘述手法的生動表達

中國電視紀錄片脫胎于電影紀錄片,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影視藝術領域呈現出兩種發展趨勢:一是故事片向紀錄片靠攏,追求紀實風格;二是紀錄片向故事片接近,青睞于故事性。電視紀錄片的故事性是在客觀真實性的基礎上體現出來的題材上的、敘述中的故事特征。”④人文類紀錄片大多強調在紀實的基礎上運用情節化的手法來記錄人和事。紀錄片在真實的基礎上,有了情節發展的過程,作品才會具有故事性。《第三極》有近40個故事,每個故事都生動表現了青藏高原上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和人性之美。在第一集“生命之伴”中多布杰與獼猴的故事、達娃和黑頸鶴的故事、次旺老人和他的羊次仁的故事等展現了藏族人民善良、友愛的人格品質,也表達了他們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在第二集“一方熱土”中多杰用狼毒草制作紙張的故事,第三集“生命之伴”中玉古因為生病而急切將自己最珍貴的手藝“鷹笛”傳給他女兒的故事,這些故事充分展現出藏族傳統文化和手藝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揚。第四集“上善之水”講述了拉姆和心上人本繞的愛情故事。這些生動的故事以自然為背景,通過個體化的對象、情節化的敘事來講述,讓觀眾在感動之余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理解我們所面對的世界。

四、國際多元化視野的隱性傳播

多元化國際是近年來中國紀錄片新的發展方向。多元化主要體現在內容、生產以及平臺三個方面。在內容層面上,紀錄片注重題材的多樣化,滿足不同收視群體的喜好和需求。在生產層面上,中國紀錄片借鑒西方國家的經驗走上制播分離的市場化道路。在平臺層面上,國家在政策上為電視紀錄片提供了平臺保障。隨著新媒體的不斷滲入,紀錄片的播放平臺也逐漸從傳統媒體向新媒體拓展。“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媒體的國際傳播力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國際話語權和‘軟實力’強弱的重要指標。”⑤衡量一個國家新媒體傳播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隱性傳播思維”。隱性傳播是相對顯性傳播而言的,“它以故事化、平民化的表述方式讓人們接受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以多變的鏡頭語言和聲畫結合的方式,使人們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產生認同。”《第三極》是一部符合國際潮流和需求的、創造中國最高水準的探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奧秘的紀錄大片。《第三極》從配樂到播放渠道都注重與國際合作,通過“景”“物”“人”的結合,將中華民族的“和諧”“精神”和“德行”通過隱喻的方式表現出來,向世界傳達了中華民族的正面形象和民族魅力。在第一集“生命之伴”中狼襲擊了牧民的羊群,造成巨大損失,讓他們既憤怒又難過。但在一個下雪天,他們遇到一群走散的狼崽,仍舊選擇把它們帶回帳篷,喂養它們。它傳播給世界一個信息:上善若水和而為貴,只要是生命就值得被拯救。在第四集“上善若水”中醫生巴桑用溫泉給病人治病,溫泉中有很多有利于人體健康的有益礦物質,巴桑也意識到平靜愉快的心境是治療疾病的有效方式。“它向世界宣揚一個道理,樂觀的心態是治療一切疾病的重要方式,這也是心態傳播的核心內容。”

五、結語

《第三極》不僅僅是自然風光和人類生存方式的呈現,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的傳播與傳承。作為我國第一部同時也是全球首部全面反映中國藏區人與自然相處之道、探討人與自然相處奧秘的紀錄大片,《第三極》具有很強的故事性、戲劇化的講述方式,以及豐富的鏡頭語言。此外,在尊重行業準則和傳播規律的前提下,《第三極》以國際化的視野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精神品質進行傳播和弘揚,在國內外獲得一致好評和贊譽,在國際化市場中贏得話語權,這也是紀錄片未來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黃琳.影視藝術[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5.

2.葉嶸.我國歷史人文紀錄片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隱性傳播[D].吉林大學,2016.

3.黃琳.張雪萍.西藏紀錄片對外傳播策略研究———以《第三級》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6(13):19-20.

作者:秦媛 單位:重慶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