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視域下區域文化傳播策略
時間:2022-02-17 09:53:12
導語:新媒體視域下區域文化傳播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傳播速度大幅度增快信息以碎片化形式傳播信息資源具有共享性、交互性隨著微博、微信、短視頻等信息傳遞形式的普及,大眾對于信息的接收越來越趨向于碎片化。而傳統媒體傳輸信息的體量依舊較大,逐漸不符合受眾所需,因此被受眾逐漸拋棄。這種與信息社會的快節奏發展有關,也與信息爆炸社會的屬性有關。信息量的增多讓人們不再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有主動性地選擇想要了解的信息。因此,對于當下的宣傳方式重點,應放在“微傳播”之上。例如,紀錄片這種欄目形式,已經開始變成“微紀錄片”;電影產業也早已出現能夠適應網絡環境播出的“微電影”。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信息傳播技術呈現在我們眼前。這些技術的出現,顛覆了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不僅是傳播速度產生質的飛躍,傳播者與接受者雙方的身份也逐漸趨于平等,雙向交互性特點逐漸加強,有著大眾傳播的本質卻有著人際傳播的形式。人們想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不再需要長途跋涉親自去感受,而是可以通過各種網絡平臺了解,大量節省了時間和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同時,在了解信息的過程中,大眾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傳播者,在接受信息的同時也在制造信息、傳遞信息,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新媒體技術的出現,讓大眾可以更快、更廣、更真切地傳播與接受信息,雙向性特點加強,對于傳播進程來說也是一次新的變革。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氣候環境獨特的地方語言特性多重文化的融合遼寧省位于中國東北地區的南部,歷史悠久。受地形和氣候影響,遼寧整體多以平原為主且四季分明,地域文化多樣。遼寧既有內陸的景色特點也有海濱城市的獨特魅力,四季分明的特性也造就著遼寧人民開朗大氣的性格。同時遼寧的地理位置東與日韓相望,西鄰內蒙古,加上古代滿清文化和漢族文化的融合,使遼寧人民開朗熱情,遼寧文化也是集眾家之特色,取眾家之所長。在一些影視劇中或綜藝欄目中,遼寧人民給觀眾最大的印象就是特色的語言風格。遼寧語言不同于其他地區的方言,主體與普通話接近,可以保證在全國人民都能理解的基礎之上又傳遞出東北特色的語言文化。遼寧方言豪放、大氣,這種方言的形成與遼寧人民不拘小節、瀟灑奔放、淡然處世的性格有關。這種性格養成了遼寧人民愛笑豁達的性格,因此許多喜劇或帶有幽默元素的文藝作品經常采用遼寧籍演員,說的也都是遼寧方言。
遼寧方言不僅是一種語言工具,也不僅僅是喜劇平臺常用的幽默元素,而是一種獨特的文化,一種歷史沉淀下來的瑰寶。遼寧文化的形成較為復雜。遼寧地理位置緊鄰吉林省、內蒙古、河北省,同時也與朝鮮相鄰。遼寧自古以來是入關必經要道,因此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并且融合了滿蒙、朝鮮和漢族等極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獨樹一派的遼寧區域文化。同時與日本、朝鮮、韓國相距較近,因此也有一定的外來文化熏陶。從歷史文化來看,從秦漢時期的移民遷入到契丹族和女真族與漢民族進行融合,再到明清時代的移民由入關到出關的回流,構成了遼寧文化結構的復雜性和獨特性。無法否認,傳統媒體如報紙、電視、廣播、雜志,其由于歷史較長,在內容設計、傳播模式、與受眾溝通等方面均有較為豐富的經驗,且受眾對傳統媒體的信任程度要高于新媒體,傳統媒體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但在新形勢下,新媒體在傳播形式、傳播特點、受眾特點、經營與管理等方面卻有更多優勢。從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有關遼寧區域文化的研究比較豐富,這些前期研究成果梳理了遼寧區域文化的發展脈絡和過程,描述了遼寧區域文化的獨特性和傳承性。這些研究成果能夠為遼寧區域文化的總結和傳承起到一定作用,但橫向來看,結合新媒體的研究較少,能夠給予一定的創新性意見的內容也較少,以新媒體角度對遼寧區域文化宣傳的策略提出也不夠全面,可借鑒性和可行性較差。基于當下遼寧區域文化的傳播現狀進行分析,總結出以下遼寧區域文化傳播面臨的困境。遼寧的形象文化傳播目前以傳統媒體為主,新媒體的利用不夠全面。從現階段來看,雖然遼寧文化試圖利用新媒體進行傳播,但傳播效果不盡人意。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都沒有做出較為知名的內容,受眾面較小。
在5G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信息的傳遞越發迅速,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逐漸從傳統媒體過渡到新媒體,再由新媒體衍生出了“微傳播”,甚至出現了VR、AR等多重手段。這些手段無疑使大眾了解世界的方式更加多樣。但目前對遼寧區域文化形象的傳播依舊以傳統媒介為主要手段,如遼寧衛視的宣傳,利用新媒體更多地也只集中在短視頻傳播這一方面,無法全面立體地展現。在傳遞地區文化內容方面,大多只集中在所謂特色的、著名的且宏大的歷史文化和名勝古跡上。針對本區域而言,從傳播渠道單一傳播內容片面,挖掘深度不夠已有的傳播內容來看,多是遼寧的風光風景、遼寧的美食或是遼寧的二人轉文化等,給普通大眾留下單一的印象,傳播效果不佳。而這種單一的文化傳播類型卻是較為容易獲得傳播效果的,也能帶來一定的商業受益,如遼寧特有的二人轉文化等。但文化的傳播不僅僅通過商業價值所體現,對文化的傳承才是重點。遼寧文化博大精深,除已有上述所述,遼寧也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名山大川、風土人情,也有著現代城市化建設的優秀成果。多方位立體地傳播遼寧區域文化內容,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新媒體發展過程中,信息傳播在觀念、定位、資源、創新、監管等方面存在問題。新媒體的發展態勢迅猛,但其中依舊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價值觀與使命感模糊、定位不清楚、管理體制陳舊、資源分配不合理、工作流程陳舊、創新思維不夠、監管缺失等。除傳播的方式與傳播內容本身外,客觀環境也應當給予一定的支持。
新媒體發展迅速,對傳統信息傳輸形式帶來了沖擊。對于遼寧省區域文化的形象構建也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區域文化形象品牌的建設對于任何地區都是十分重要的,這種文化的宣傳和形象的建立能夠帶來良性受益,也能更好地延續到地域自身的文化傳承。借助新時代下社會環境和媒介環境,遼寧文化形象應進行良好傳播,以期帶來經濟和社會雙收益。在宣傳手段上,除了對已有的傳播方式改善以外,也應加入新形勢下的新的傳播方法,如與5G網絡傳輸特點結合,文化觀念及文化設施的建立不夠完善結合時代技術條件,擴大新媒體宣傳方式可利用在介紹遼寧區域的風景風光類紀錄片上,可實時傳輸當地具有時令特色的內容,能更加深入了解“天遼地寧”的深層含義;與VR等體驗式形式相結合,可用在遼寧歷史文化的宣傳上,使受眾更能身臨其境地感受遼寧悠久歷史文化的魅力;與“微傳播”形式相結合,可用在遼寧帶有明顯地方特色的人和事的宣傳上,讓更多人們了解現今真實的遼寧。其他地區大多已開啟了新媒體全方位傳遞信息模式,但遼寧地區并沒有緊跟時代的潮流,對于自身文化的宣傳方式比較滯后,導致大多數人了解到的遼寧只有“燒烤”“二人轉”這樣較為表象的內容。遼寧地區文化資源眾多,種類豐富,有東北特有的老工業基地文化,有極具民族特點的滿族文化,也有風景優美的溝峪旅游文化,更有歷史感厚重的紅色文化。這些文化都可以是作為地域宣傳的重點,而不是只把眼界放在表面現象的一些宣傳中。這些文化的宣傳,不僅能夠讓大家了解到不一樣的遼寧,更是對遼寧文化的一種傳承。新媒體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傳播者由媒介組織為主轉變為現在人人都可以是媒介本身的“自媒體”,傳播信息的話語權更加平等與普及。每個人皆可發聲但不等于可以隨便發聲,新媒體內容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更應該同普通傳統媒體一樣,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增強自身的法律意識,樹立社會責任感,優化產業結構,完善制作傳播等相關體系工作,才能體現出長久的優勢與生命力。遼寧特色文化傳播效果提升,是文化積累與傳承的內在需要。因此,文化管理部門應該將文化的傳播看做是服務性信息的傳播,而不能僅僅將文化的傳播等同于市場化的需要。政府機關要加大對地域深入挖掘遼寧地域文化內容,多方位多角度立體呈現促進文化建設,完善基礎文化設施科技進步的今天,新媒體早已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以新媒體為主要的傳播方式以及“媒介融合”是當今研究的重點話題,也是信息傳播的主要方式,這是時代的必然也是受眾的需要。我國各地區文化是經過長期的歷史進程,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積淀和發展形成的,區域文化反映著城市的發展脈搏。我們需要用嶄新的、先進的文化理念和傳播方式引導區域文化的發展,不斷豐富其文化內涵,用新技術新眼光傳承優秀的經典地域文化。新媒體在傳播遼寧特色文化的過程中,將顯現出明顯的優勢,以更貼近受眾的角度,一改傳統媒體對遼寧文化形象塑造的刻板印象,使文化的傳播與推廣呈現多渠道相融合的態勢,以期樹立一個嶄新的、多元的、優秀的遼寧地域文化形象。
作者:何淼
- 上一篇:高校美育課程創新性問題及路徑
- 下一篇: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