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傳承社區營造實踐研究

時間:2022-07-08 05:28:57

導語:紅色文化傳承社區營造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紅色文化傳承社區營造實踐研究

摘要:百萬莊小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早的國家公務員小區,留存著我國早期城市建設、人居生活環境的歲月印跡,可以說感受百萬莊小區的滄桑變化,就能感受到70年來我國人居環境的變遷,這里凝聚著豐富的紅色文化和強大的精神力量。百萬莊小區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城市建設和人居環境建設的里程碑。本文通過分析百萬莊小區的歷史文化價值,提出其紅色文化傳承的意義,并對百萬莊小區的文化保護、文化傳承和人居環境的社區營造工作提出策略和思路,以期為同類型地區的保護與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紅色文化;保護傳承;社區營造;百萬莊小區

1引言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重視中國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多次強調文化在大國崛起進程中的戰略意義。紅色文化是中國文明進程中文化延續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并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獨特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①。2020年8月,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國家文物局印發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管理辦法(試行)》,將“見證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和“見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與發展歷程”。作為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條件與標準的組成,反映了紅色文化在中國文化保護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價值與地位,也對下一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如何保護、傳承具有紅色文化內涵的物質載體指明了方向。

2百萬莊小區的紅色文化基因與歷史文化價值

2.1基本情況

百萬莊小區位于北京市西二環外車公莊大街南,占地面積約為0.21km2。小區建設于20世紀50年代,竣工于1956年,百萬莊小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的住宅小區②,建成之初主要作為建設部、機械部等中直單位的配套住宅,因此也被稱為最早的“公務員小區”。

2.2歷史文化價值

第一,從空間價值分析,百萬莊小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早期首都規劃建設的實物見證。百萬莊小區在借鑒西方“鄰里單位”模式和蘇聯風格的基礎上,融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八卦圖形”,圍合布局的建筑圈定出各區范圍,建筑間形成的院落型空間內向且安靜,這種空間是良好的交往型空間。時至今日,這些樓間的院落依然吸引著居住于此的人們停下腳步,促膝而談。小區比較突出地反映了早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居住建設的理念,具有中國居住小區“教科書”的意義。第二,從文化內涵分析,百萬莊小區是社會主義初期進入城市建設的人民生產生活方式的典型物質載體。百萬莊小區的第一代居民來自國家諸多部委機關,如核工業、冶金、航空、電子、機械、建設等部門,百萬莊小區幾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各行各業開拓者、佼佼者的生活區域,曾經在百萬莊小區生活的名人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領導人,如李鵬、李濟深等,也有紅色文學《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還有革命年代多次參加過愛國救亡運動的地下工作者。百萬莊小區可謂是“臥虎藏龍”,這里真實記錄了當時國有部門職工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遺存不多的計劃時期生活空間的物質載體。第三,從建筑特色分析,百萬莊小區整體呈回字形、圍合式的組群布局。作為當時的重點項目,建筑戶型設計、建筑施工、工藝和材料都體現了較高水平。小區內建筑以4層以下建筑為主,建筑材料講究,選用上等紅磚砌筑,建筑門窗選用東北紅杉木,樓梯及內部設施(門把手、門鎖)選用蘇聯黃銅料,建筑內部統一裝修并布置有成套家具,可以做到“拎包入住”,反映出中華人民共和國集中財力、物力保證建設品質的時代特點。

2.3紅色文化基因

百萬莊小區自建成之時就具有鮮明的紅色文化基因。在居住理念和模式上,百萬莊小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社會主義文化和優越性的集中體現,其紅墻黛瓦的建筑風格具有突出的地域文化和居住建筑特色,是紅色文化基因的空間和表象呈現;就其精神內涵來講,百萬莊小區銘刻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城市建設、人居環境的發展印跡,可以說感受百萬莊小區的滄桑變化,就能感受到70年來我國人居環境的變遷,這里凝聚著豐富的紅色文化和強大的精神力量。百萬莊小區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城市建設和人居環境建設的里程碑。

3百萬莊小區社區營造實踐

社區營造是新時期我國推動社區品質提升和老舊住區改造的重要途徑。社區營造的概念最早出現在1920年的英國,維基百科的定義是:居住在同一地理范圍內的居民,持續以集體行動來處理其共同面對的社區的生活議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創造共同的生活福祉。逐漸地,居民彼此之間,以及居民與社區環境之間建立起緊密的社會聯系,此過程即稱為“社區營造”。清華大學的羅家德教授提出:社區營造的定義不同于政府主導,社區的管理實施多由民間自發,社區營造志愿小組幫扶,使社區自組織、自治理、自發展;幫助政府解決社會福利、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問題,社區營造的重點是自下而上的規劃、更新、管理。2000年以后,已過了半個世紀之久的百萬莊小區面臨著環境和建筑的不斷衰敗,就其是拆是留,各方僵持不下。正當百萬莊小區要拆遷的消息引起社會熱議之時,中國青年規劃師聯盟(以下簡稱“青盟”)成立了“愛上百萬莊”社區營造志愿小組,希望通過社區營造的方式,喚醒大眾對于這一具有紅色文化基因的空間的關注,進而促進其物質空間的保護、生活環境的改善和可持續的文化傳承利用。

3.1文化保護方面

2015年底,“愛上百萬莊”志愿者小組開始就百萬莊小區的保護開展了一系列的宣傳、研究和空間整理工作。首先,來自各界的關注百萬莊小區的人士相繼在媒體發聲,他們不約而同地成了“愛上百萬莊”的一員。因此,關于百萬莊小區歷史文化價值和保護的文章相繼刊登到各大媒體上并累計獲得過百萬的轉發量。例如,家住百萬莊小區的北京《法制晚報》記者成懷喜對百萬莊小區進行了報道,刊登了《百萬莊歲月枯榮》一文,一時間百萬莊小區保護在社會中反響甚大。在將百萬莊小區保護下來避免拆遷的第一步工作中,社區營造志愿小組的發起人通過政協文案積極建言,并推動將百萬莊小區列入歷史街區的文案順利遞交到兩會提案的行動。2019年6月21日,北京市第一批歷史建筑被公示,包括人民大會堂在內的429處建筑被擬定為歷史建筑,這其中就有百萬莊小區。此時,是保護百萬莊小區的重要歷史節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60歲的共和國第一住區百萬莊小區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的歷史見證終于迎來了新的曙光。有了“歷史建筑”這一身份的百萬莊小區明確了法定地位,遠離了拆與保的紛爭。百萬莊小區應該保留下來并受到保護的共識至此形成。但是,就目前工作而言,百萬莊小區的保護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針對歷史建筑群的修繕、維修工作處于前期研究階段,其作為歷史建筑本身,沒有經過系統的資源梳理和更新設計,下一步應對入選歷史建筑進行專項研究,針對性地制定修繕措施。

3.2文化傳承方面

在確保百萬莊小區不被拆除的基礎上,作為民間組織,青盟與展覽路街道共同發起了講述百萬莊小區的故事和百萬莊60周年攝影征集活動,開啟了挖掘小區獨特歷史和人文價值的嘗試。2016年12月,“百萬莊60年”主題展覽正式向公眾開放,這里真正的主人—老居民們,對著模型、照片追憶著屬于自己的故事,展覽期間留言墻上記錄下了“慢慢的故事”,讓現今的我們仿佛親歷了那段“紅色歲月”中的點滴。為傳承百萬莊小區紅色文化精神,“愛上百萬莊”社區營造小組成立了“口述史小分隊”,對百萬莊小區中的歷史文化和生活記憶進行了收集和整理?!翱谑鍪沸》株牎甭摵险褂[路街道工委、辦事處共同啟動“講述百萬莊的故事”征集活動。一批年輕的志愿者走訪了李沛鈺、劉波等多位百萬莊小區老居民,最終將那些紅色故事記錄在冊,形成了《血色浪漫百萬莊—李濟深之子李沛鈺夫婦的故事》《飛入百萬莊的小白鴿〈林海雪原〉作者曲波的家庭故事》《中國第一代“江姐”的藝術人生—音樂家陳小曼的故事》《百萬莊“永不消逝的電波”地下工作者陳達后人的故事》《老八路在百萬莊—抗日英雄呂文凱的故事》《蘑菇云下的愛情—革命夫妻許廷寶、柳南的故事》等口述史文章,并在百萬莊小區建成60周年之際,舉辦了集中的文化展覽(見圖1)。同時,街道辦也在這一次活動后,專門設立了百萬莊社區博物館,為定期舉辦百萬莊歷史文化交流會提供了重要的場地和媒介,這些活動都有益于百萬莊小區紅色文化的追憶、再現和傳承。

3.3宜居品質提升方面

在對百萬莊小區進行文化保護和傳承的同時,筆者更關注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感受。百萬莊小區是一個典型的老齡化的社區,更新改造中需要格外關注老齡化設施的改善。以西南角的卯區為例,其南臨百萬莊大街,是當年中國地質科學院的單位分房,居住其中的多為老一輩地質科學家,現狀設施較為陳舊,空間利用率低,以消極利用的停車、雜物堆放為主,除此之外建筑樓前多私搭亂建。據此,青盟組織了設計師志愿者對院落空間進行了嘗試性的改造設計,更新改造工作是由青盟平臺的愛上百萬莊志愿者為百萬莊小區改造和品質提升提供的技術咨詢。在改造方案中,不斷對百萬莊小區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特色進行強化、傳承、回溯。建筑組團之間的院落整治成為重點,在改造中,設計者注重多元人群的使用需求,強調對老人兒童的活動關愛。對車行流線與人行流線進行分離,布置靜態休息區,增加休憩座椅等安靜空間。在建筑前增加更多兒童活動區及塑膠場地,利用植物及小微地形進行圍合。改造突出了對紅色文化特色的運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初期,地質勘探的諸多元勛居住于此,他們在這里為新中國的勘探事業奠定基礎,于是志愿者在改造方案中,引入地質文化主題,建議利用地質特征明顯的石材打造特色條帶鋪裝,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勘探發展中的重要事件作為主題元素,并塑造由入口至北側的文化軸線。對于百萬莊小區下一步改造工程,尤其需要格外關注的是生活其中的人物、事件、時代變遷等因素,品質提升應與紅色文化彰顯緊密相扣,弘揚紅色文化,切實營造屬于人民的生活宜居社區。

4結語

百萬莊社區營造的發起人王宏杰曾說,百萬莊小區的保護與文化傳承,需要先“更心”后“更新”。當前,在全社會已經對其文化價值和保護形成共識的基礎上,管理者、設計者,乃至參與者應更多關注使用者的居住需求,將文化遺產進行活化利用,才是下一步百萬莊文化傳承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賈榮香,孫熒.北京百萬莊住宅區建筑的文化特征與存在價值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2,28(03):76-80.

[2]王玉虎.愛上百萬莊,一次社區營造公益活動的探索[J].住區,2016(05):100-104.

[3]石瑩,劉英檀.有機更新視角下的北京老城住區組織變化與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百萬莊小區為例[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9,4(04):78-82.

[4]佘高紅,陳田野.鄰里再生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以百萬莊小區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2017(05):105-110.

[5]崔勇.由北京百萬莊住宅區看城市建設的歷史變遷[J].建筑,2018(20):53-55.

[6]劉賀.北京百萬莊:街坊式住宅在我國的發展[J].北京規劃建設,2018(02):84-87.

作者:王暄 孟娟 單位: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北京北林地景園林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