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金屬工藝教學文化建設研究
時間:2022-04-27 04:15:33
導語:現代金屬工藝教學文化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現代藝術的迅速發展,現代手工藝作品似乎漸漸被人熟知,但它的高貴典雅、大氣厚重,還是讓我們傾慕于這么具有神秘魅力的金屬工藝。金屬工藝,在華夏大地上歷經幾千年漫長變遷由極盛到衰退。直到20世紀,隨著社會歷史的重大變化,又逐漸由衰而興,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自1984年第六屆全國美展中把金屬工藝確立為獨立工藝種類之后,中國金屬工藝這門藝術才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復蘇與發展。而現今作為純藝術的現代金屬工藝創作面臨著很大的教學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重觀念輕技術或者重技術輕藝術的現象。本文通過對于金屬工藝教學方式的研究,從政治角度探討我國教學文化建設問題。
關鍵詞:金屬工藝;文化建設;藝術設計;教學模式
據古代文獻資料驗證,我國是第一個被發現使用金屬工藝裝飾品的國家。金屬工藝作品作為一種傳統手工藝品,是手工藝人在經歷了相當多復雜的技術程序后,最終才成為一件實用品的,器皿上面將噴繪高光漆,既起到保護器皿的作用也有美觀裝飾的作用,自金屬工藝作品誕生之時就與藝術有著藝術密不可分的關系。現代金屬工藝作品嚴重脫離了傳統金屬工藝以實用為目的的制作,卻繼承了傳統金屬工藝的手工鍛造技術,金屬工藝藝術家們在新的技術革命的環境下充分運用傳統金屬工藝技術自由的表達自我。在當今藝術設計領域,金屬工藝教學文化建設更是被視為重中之重。
一、目前我國金屬工藝教學文化建設
近年來,不少國內學者在金屬工藝的課題研究方向進行深入研究。經研究得知,目前,國內外的各大高校在教學方式的分歧逐步擴大化。在國內,現代文化教學的生活論轉向是后現代消費社會出現的文化現象,對于金屬工藝的發展帶來了一些新變,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普遍美、標準美、審美的幻境以及與現實社會脫軌等.這些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思考,進而破解消費社會的審美謎題。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期里,我國藝術設計教育,尤其是在工藝課程中,我國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十分重視理論教育,對學生進行大量的藝術設計理論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操作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極度的遠離現實生活,走進了藝術設計的理論知識的書籍中,以至于學生長期養成只看不做的習慣,并且導致了學生所創作出來的作品與現實生活軌跡脫節,毫無實際生活意義可言。
二、目前國外金屬工藝教學文化建設
目前,國外各大高校對于藝術設計金屬工藝教學方面有著獨特的教學方式。首先,在所有學生都能學好的思想指導下,以集體教學為基礎,輔之以經常及時的反饋,為學生提供個別化的藝術設計金屬工藝理論知識及制作技術方面的幫助以及額外的學習時間,使大多數學生都能達到要求;第二,國外教師顯然是根據學生目標,在促進學習者學習時,不斷地給予設計思想上的強化,促進學習者向著創新設計思路上邁進;第三,以最好的藝術設計金屬工藝教學效果來達到學生最理想的金屬工藝作品水平。把設計理論知識的學習看成信息的獲取、加工和儲存。在此基礎上,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設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嚴格要求學生作品要與現實社會生活接軌,也因為國外各大高校這種獨特的教學模式,國外學者的社會實踐以及實地考察經驗十分豐富,也因此才會設計出那些十分驚艷且貼切社會生活的優秀作品。此外,教師應努力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即課堂上獲取知識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他們按自己的需要,可能、意愿和興趣,去安排自己的學習。通過教材中典型事例的研究,使學生從個別到一般,理解帶普遍規律性的一種教學方法,支持學生獨立進行藝術設計思考,獨立完成作品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學過程必須有利于發揮學生的聯想能力和現實記憶能力,有利于發揮學生的設計聯想能力和現實記憶能力,有利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教育者都認為在設計教育領域,使學生缺乏感情的學習不是真正的學習。
三、國內外金屬工藝教學差異
分析過國外高校對于金屬工藝教學的文化建設,便可很清晰的得知國內外在藝術設計金屬工藝教學方向上有著很大的差異。在藝術設計金屬工藝教學方向上,國內的教學文化建設較為內斂,拘束了大多數學生的設計思維。而且,我國的金屬工藝專業教學過于重視理論教育,而忽略了對于一個藝術家最為重要的培養方向,即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進入社會生活時顯得無所適從,不知如何下手。使學生極度的遠離現實生活,走進了藝術設計的理論知識的書籍中,以至于導致了學生所創作出來的作品與現實生活軌跡脫節,毫無實際生活意義可言。而且缺少實地考察經驗,使得學生作品而這種差異則是導致國內金屬工藝領域發展前景不夠樂觀,更是這種教學文化建設的差異,導致金屬工藝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使得大多數優秀的專業人才轉行就業。因此,在金屬工藝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還有許些問題值得思考與解決。
四、總結
作為高等教育的工藝美術專業教學,尤其是手工藝教學文化建設上,直接指導學生日后實操,必須引導學生從書本中走出來,進入社會這個真實的環境中,直接指導學生日后實操。過去很長一段時期,我國的金屬工藝專業教學過于重視理論教學,從而忽略了操作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進入社會生活時顯得無所適從,即使在金屬工藝理論知識教學方向上,也應組織學生進行群體性交談,討論是一種群體性交談,良好的討論應在學生中隨意開展,是多向性的信息傳遞,討論的方式是多種化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可見,教學實踐與社會生活密不可分,向社會回歸才是當今教學改革與發展的主流。在此,我呼吁不只是金屬工藝課程的教學,而是所有藝術設計的課程教學,在中國傳統理論知識基礎之上,我們應主張藝術設計的教學與所學專業以及現實社會生活所結合,重視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搞好藝術設計金屬工藝教學文化建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活動能力,掌握更多的生存與競爭的本領,更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作者:張星晨 單位:天津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鄔烈炎主編.設計教育研究[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年
[2]王漢卿.《金屬裝飾藝術教程》[M].北京: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年
[3]章利國.《設計藝術美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年
[4]百度百科:工藝美學
- 上一篇:統計局廉政宣傳周活動總結
- 下一篇:農民收入調查統計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