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事業面臨的新任務
時間:2022-03-28 03:28:18
導語:文化教育事業面臨的新任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為一個長期生化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我,深切地感受到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一直處于整體進步的趨勢,特別是近些年國家不斷致力于發展少數民族教育事業。隨著相應政策措施的出臺和落實,使少數民族教育事業與過去相比,可以說取得了今非昔比的巨大跨越。但針對個別落后地區,少數民族教育情況依然令人堪憂,貧困的經濟只是阻礙他們教育發展的外顯性因素,而落后的思想意識確是教育發展的不可逾越的鴻溝。我們需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新問題總是會接踵而至,就目前文教事業建設中的問題,我以學術論文的形勢發表自己的觀點,從小生活在少數民族聚居地的我,對于這些新變化,新發展,我感同身受,同時也深刻體會到教育對于個人乃至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性。
一、教育關乎我國命運
(一)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關系著一個孩子的未來,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孩子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是一個國家的希望,是一個國家未來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所以教育就是一件大事,是我國堅持的大計,近幾年我國的教育制度進行了一系列的革新。新的政策改變了一些突出的教育不公平的問題,尤其是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國家對于欠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花費了大量的心血,但是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教育在社會這個大背景下被賦予更加深遠的意義,我國堅持教育興國方針不動搖,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深水區和攻堅期,建設社會主義科學教育文化體系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建設面向普通大眾的文化事業“。文化”這一名詞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給它下一個嚴格和精確的定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然而我們在面對文化一詞時往往想到的是理論知識,想到的是一個人從小到大接受了怎樣的學校教育或者是一個人擁有怎樣的文憑,而中國目前出現的國民素質問題則說明了提升人民的道德素質迫在眉睫。尤其是孩子,一個孩子日后的道德修養與社會這個大環境是緊密聯系的。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性格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可見正確的人生觀對于一個孩子未來的人生至關重要。所以社會基層文化事業的建設是必要的,尤其是面對少年兒童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就顯得更加重要。
(二)學校教育的新變化
學校在一個孩子的教育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目前也有好多學校開設了有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課程,如愛國教育課程,這樣的課程使愛我中華的進步思想滋潤著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對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我的著眼點并不在學校,而在于社會文化建設的大背景下,淺析為少年兒童創造良好的社會道德氛圍的重要性。無可厚非在每個地區都有基層組織,由基層組織牽頭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一定會吸引很多普通大眾,比如以人們喜聞樂見的生活題材創作的文藝節目就會受到人們的好評。很顯然,社區公益性文化事業就是其中很有潛力的文化建設項目,社區公益性文化事業是指政府主導、國家和社會興辦、面向社會、面向公眾、不以盈利為目的、在社區施行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社區和諧文化的一項社會事業,是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公益性文化事業需要政府有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經濟的持續投入,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和參與,我們要大力發展道德教育事業和科學文化事業,就必須緊緊抓住面向普通大眾的公益性教育和面向高校的針對性教育,二者互為補充。
二、目前的教育事業又呈現出新趨勢
(一)大眾教育
大眾教育既是社會經濟進步帶來的必然結果,也是一個國家屹立于民族之林的必然選擇。個人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個人的發展推動社會的發展,通過教育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甚至改變整個國家的命運。因此,個人,社會,國家成為緊密聯系的命運共同體。
(二)終身教育
學無止盡,任何成功的得來都不是一朝一夕的結果。一個人、一個群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成長與發展,就必須不斷了解,不斷學習。終身終身教育這一理念的提出使教育的內涵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是這么多年教育體質改革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身教育思潮雖出現不久,卻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滲透力和影響力。
三、新的啟示新的征程
我們作為當代青年肩負起祖國復興的歷史重任,肩負著振興民族的重任,任何時候都不能因暫時的困難而向任何人任何事妥協,要相信未來是美好的,不能因為一時的沖動而意氣用事。我們始終要保持頭腦的清醒,正確認識社會,認識家庭,認識自己,明確自己的目標,堅定地為理想而奮斗,弘揚拼搏精神,把自己鍛煉成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新一代青年,這樣才不會辜負國家對于我們的期望和學校對于我們的培養,我們才能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在老師與父母的引導之下,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我們一定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珍惜受教育的機會,不斷發揚愛國主義精神。
作者:張娜 單位:西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1]龍彬.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09,(23).
[2]黃福佳.論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30).
[3]陸國棟,祝宏輝.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測評與路徑選擇———以新疆為例[J].新疆農墾經濟,2011,(9).
[4]白潤生,張嫻.我國少數民族報業改革發展之路[J].當代傳播,2004,(28).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 上一篇:基于產業生態與產業經濟的關系研究
- 下一篇:電子商務農村物流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