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校園文化論文

時間:2022-02-03 04:06:40

導語: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校園文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校園文化論文

一、獨立學院特色校園文化現狀

1.獨立學院校園文化發展基本情況。作為新機制、新模式辦學的高等教育機構,獨立學院起步較晚,辦學時間短、文化積淀淺、自身特色不足等原因更加迫切需要加強校園特色文化建設,努力使特色校園文化成為獨立學院辦學質量和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推動力。在深化學風制改革的新形勢下,獨立學院開始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教育質量。目前,各大高校十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以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品牌為切入點,推動內涵式發展,服務學生成長成長。

2.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校園文化特點。①與時俱進的物質文化,從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很多高校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從一個校區變成了“一校兩區”(新、老校區)或者“一校多區”(一個老校區、幾個新校區)的辦學格局。暨陽學院在遷址諸暨前,就校園建設方案進行了多次論證,組織專家、學者進行探討,認為校園文化的提煉與傳承至關重要。2013年遷址辦學以來,校園環境整齊一新,校園硬件設施走在省內前列,校園整體彰顯出“大氣厚重、傳承文脈、平中現奇、彰顯特色”的理念,環境幽靜、設計新穎,設施齊全先進,明凈舒適,以老校區命名的道路、景觀不在少數,如“天目湖”、“衣錦大道”等。②不斷豐富的精神文化,暨陽學院立足“求真敬業、經世致用”的辦學理念,突出實踐和創業能力的培養,著力于開拓“特色立院、創業興院、創新強院”的發展道路,打造出獨具特色的創業文化。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搭建平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高校校園文化的提煉

1.根據學院的客觀條件進行提煉。以暨陽學院為例,該校創辦于2000年,在衣錦校區的發展受到地域等多種因素的限制。遷址諸暨辦學后,依托母體的同時,有效地開拓了新的發展空間。學院在關鍵時期搶抓機遇,整合資源,增強了學院自身的文化軟實力的,并合理地進行校園文化的輸出。

2.根據學院的項目特色進行提煉。獨立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應當立足于學院項目特色和育人方針,以主流的區域文化為向導進行校園文化的提煉,去粗取精,進行校園文化的品牌化建設。暨陽學院圍繞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立足于“活動項目化,項目品牌化,品牌社會化”的工作思路,在日常學生活動中,將眾多的學生活動提煉,整合形成創業文化節、文化藝術節、學生節,社團文化節等系列活動。

3.根據學院的辦學理念進行提煉。高校的辦學方針是一所院校存在發展的根基,暨陽學院始終秉承“求真敬業、經世致用”的辦學理念,切實濃厚和加強了學院的校園文化氛圍,為學院創建省內一流、國內知名創業型獨立學院添磚加瓦。

三、高校校園文化的傳承

1.搶抓機遇,發揮優勢。學院立足遷址諸暨辦學、社會各界寄予厚望的新形勢,著眼于大力發展和繁榮校園文化,發揮大學文化的區域輻射和社會服務功能,推進學院品牌建設與市場推廣,積極通過校地合作、資源整合,以項目為依托,著力打造以“五個一”(一輛“文藝直通車”、一個高端論壇、一支高水平籃球隊、一批特色文藝精品、一系列公益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活動和文化產品,不斷提升學院在諸暨的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

2.突出主體,服務成長。學生與教師是校園文化的參與主體,創造和傳承特色校園文化自然離不開以人為伴的原則,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堅持學生的參與主體作用,不僅是高校教育人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遷址諸暨辦學以來,以思想引領和成長服務為重點,打造形成了以牢固樹立“走近學生”的工作理念,建立與學院深化學風制改革相適應的校園文化,為學生成長和發展提供高效、優質的公共服務。

3.創新平臺,積極實踐。校園品牌活動創新是一種創造性的實踐,是在前人實踐基礎上合乎規矩的突破與嘗試,是思想認識的提高和升華。暨陽學院立足校園創業文化打造平臺,豐富廣大學子的文化藝術體驗,堅持校園文化引領,營造敢于冒險、樂于創新、勇于實踐的校園創業文化氛圍,開通大學文化進諸暨——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文藝直通車,相繼舉辦“職場真人秀”、“青年成長講堂”、“古楓杯”競賽、“天目之巔”辯論賽、“寢室文化節”、“閃耀之星”大賽、學院“系系杯”賽、校園“十佳歌手”大賽等活動,獲得了廣泛認可。

四、現階段校園文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1.客觀條件:①新環境的影響。環境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缺乏文化積淀和底蘊。暨陽學院的新建校區充滿了現代的氣息,設計隨別具一格。但是,新環境缺乏長期積淀形成的辦學歷史傳統,更缺乏可作為高校的文化名片的標志性建筑及植被等高校校園物質文化載體,使得校園文化缺乏母體已有的歷史厚重感和高校校園文化積淀、文化底蘊,發展中缺少人文環境的熏陶。②辦學基礎的影響。獨立學院因其辦學晚,起步晚,存在文化積淀薄弱,校園文化建設缺乏經驗,在文化創新方面經驗尤為不足的劣勢。同時因起步晚,和錄取層次等不同,導致獨立學院與母體學校所享受的辦學條件的不同。在物質條件上,許多優秀的資源都不經相同流入母體學校,使得獨立院校的辦學基礎條件相對較差。

2.主觀條件:不同的創辦背景、學科設置,不同來源和構成的師資隊伍和生源,使得各個高校的文化有所不同,各具特色。獨立學院總體生源情況決定了暨陽學院也存在校園文化參與主體的創造性和創新能力不夠,特色校園文化的提煉與傳承特色尚不強。

五、新時期下校園文化的發展

大學是人才和文化的高地,獨立學院的校園文化品牌建設,是實現特色校園文化提煉與傳承,實現校園文化創新、提升學院核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校園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都有一個繼承和創新的問題,都在互動互變。校園文化就是在這種既封閉又開放、既傳統又創新、既迂回又前進、既繼承又批判中得以不斷的累積,不斷的提煉和不斷的升華。新時期,發展特色校園文化要在思想、組織和工作上走近學生,加強學生主體文化建設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暨陽學院打造的“暨陽紅”學生社區,將寢室作為學生校園生活和集體行為的基本單元,依托組織化方式,連結成一個學生學習和生活共同體,作為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服務工作的基本陣地,成為校園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繁榮校園文化的主要窗口。綜上所述,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進行文化的提煉與傳承,必須在繼承中求發展,讓學校精神在繼承中不斷提升,繼承中有創新,形成具有自我“靈魂”的校園文化特色,讓文化底蘊在創新中不斷博大精深。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特別要注意處理好傳承與創新的關系,要善待文化,慎待文化,敬待文化,做文化的傳承者,發展者與創生者。

作者:吳海涵單位: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