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

時間:2022-07-28 03:29:06

導語:淺析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

高職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模式,直接關系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在當前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我國社會經濟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高職教育的目的就是為我國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因此高職教育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在高職教育中,校園文化對學生的素質培養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企業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著滲透和激勵作用,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已經成為高職教育和企業發展的新的研究方向。但是,由于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歷史較短,缺乏充足的經驗,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在融合的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問題需要學校和企業積極解決。加快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不僅能夠促進校園文化建設,而且對高職院校院校學生教育有著深刻的影響。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進而完善學生的人格,提高高職教育質量。

一、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一)是高職院校發展的要求。高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我國培養能夠從事生產、管理和服務行業一線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要想在競爭逐漸激烈的教育市場中發展下去,就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積極吸收現代企業文化,加快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創建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另外,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專業定位和管理方式都會通過校園文化表現出來。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快校園文化建設,提高校園文化的影響力。由于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主要服務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應積極借鑒企業文化中的創新精神、營銷觀念和質量觀念等先進文化,增強學生的經營意識和管理意識,進而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促進高職院校的進一步發展。(二)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要求。由于高職院校主要培養能夠從事生產一線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積極與企業合作,加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在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需要將企業文化引入到校園文化體系,使學生能夠較早地接觸企業文化,加強學生對企業精神的體驗,使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迅速適應企業的工作,成為對企業和社會有用的人才。因此,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要求。(三)是高職學生發展的要求。在職業教育理念下,高職院校教育應重點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進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而文化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能夠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能夠引導學生的思想,規范學生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應充分運用校園文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由于受市場經濟思想的影響,高職學生存在著嚴重的利益主義和利益主義思想,單純的校園文化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文化需求。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快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將企業文化中的營銷思想和管理思想引入到校園文化之中,使學生深入接觸真實的企業文化,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金錢觀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是高職學生發展的要求。(四)是企業文化提升的要求。企業文化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企業文化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的經營發展而變化。但是企業文化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是企業員工的素質。當前,現代企業的發展不僅要求員工具備完善的業務能力,而且要求員工具備高尚的情操和思想。而高尚的情操和思想的塑造主要依賴于校園文化建設。所以,校園文化建設直接影響著企業文化的提升。為提升學生情操,高職院校要加快建設校園文化,將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加強學生對企業文化的了解,使學生在進入企業之前形成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進而促進企業文化的提升。

二、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可行性

(一)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人有著規范作用。校園文化能夠通過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精神教育規范大學生的行為,實現大學生素質的提升。在高職院校發展的過程中,校園文化對學生有著強大的內驅力和感召力,能夠加強學生內化自身的行為準則和人格追求。另外,校園文化所構建的文化氛圍和精神環境能夠加強對學生的教育,使學生自覺遵守校園中約定俗成的規則,進而規范學生的行為舉止。而企業文化能夠加強員工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影響,引導員工樹立正確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進而使員工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提高員工的職業道德素養。(二)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在融合過程中能夠吸收對方的優點。校園文化在建設的過程中能夠加快信息的流動,并不斷吸收外界的科技文化、經濟文化、政治文化和社會文化,形成完善的校園文化體系。尤其對于企業文化來說,高職院校為了實現學生與企業的對接,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積極吸收企業優秀文化,加強學生對企業文化的了解。另外,企業文化在建設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員工自身的素質和員工所接受的校園文化,將優秀的校園文化引入到企業文化體系中,實現企業文化的提升。(三)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都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校園文化是我國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校園發展的精神動力。校園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加強對學生的影響和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企業文化主要強調員工責任感的培養,強化員工的責任心,加強文化對員工素養的影響,進而促進員工綜合素質的提升。由此可見,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都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兩者相互融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對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的影響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偏低,文化素養有待提升。而且,相當一部分高職學生缺乏學習動力,沒有學習興趣。但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觀念正處于逐漸成熟時期,自我意識強烈,思想活躍,價值觀念很容易改變。加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能夠使學生深入接觸企業文化,體會到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進而加強學生對社會經濟的認識,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專業知識和技能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二)有利于塑造學生的人格。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在學生人格培養的過程中有著各自的側重點。校園文化能夠加強學生的道德人格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人格品味。而企業文化作為管理理論的重要內容,強調質量意識、效益觀念、責任觀念和協作精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能夠引導學生在塑造道德人格的同時,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競爭與合作、現實和理想的關系,進而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理性認識,全面提升高職學生的人格品質。(三)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高職院校學生由于沒有真正接觸過社會,心理尚未成熟,思維方式呈現出理想化特征,在遇到現實問題的時候,容易沖動。因此,高職院校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較差,無法適應企業的發展。加之,現階段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為獨生子女,家庭比較寵溺,缺乏責任意識和吃苦精神,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一旦遇到困難很容易一蹶不振。而將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能夠加強學生對社會經濟和企業工作的了解,使學生深入接觸競爭激烈的現實社會,改正學生理想化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進而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法寶,只有將創新納入到企業文化體系中,才能夠不斷提高員工的創新意識,增強員工的創新能力。但是,在當前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提升,高職院校積極重視社會的人才需求,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但是,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需要高職院校根據經濟發展實際和學生的知識水平鼓勵并引導學生創新出符合經濟發展的技術和產品。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積極將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加強學生對企業發展和企業工作的了解,根據工作內容和企業的發展需求進行創新。因此,加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過度重視物質文化。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融合的過程中十分重視物質文化的融合,而忽視了精神文化的融合。但是,物質文化融合只是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載體,沒有充分體現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精神核心。具體來說,現階段大多數高職院校積極與企業開展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培養的模式,高職院校與企業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而高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大多停留在實訓基地、委托培養、訂單等硬件層面上,精神文化交流很少,企業不了解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理念,而高職院校也不了解企業的經營發展理念。(二)融合方式單一。當前,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模式主要包括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工學結合和產學結合這四種模式。但是,大多數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過程中都采用單一的校企合作的融合方式,缺乏對其他融合方式的應用。而且,雖然部分高職院校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融合方式,但是其文化融合的過程往往是形式上的,沒有涉及到文化的實際內涵。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缺乏實效性,長此以往勢必會破壞高職院校和企業的合作藍圖。(三)缺乏全員參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需要企業和高職院校全員參與。但是,在實際融合的過程中,雖然高職院校積極參與文化融合,但是大多數企業對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持冷淡態度,缺乏參與積極性。而且,高職院校學生和教師的參與往往是被動的,學校領導階層強制要求的。另外,在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過程中,缺乏權威專家的引導,部分高職院校將校園文化建設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只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與企業文化的融合,導致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內容過于片面。

五、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途徑

(一)加強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職業素質教育直接關系著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的培養,加強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能夠深化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加快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為此,高職院校應積極加強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一是高職院校應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強化大學生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二是高職院校應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將職業能力訓練和職業素養的培養納入校園文化中,通過校園文化活動加強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而促進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三是高職院校應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指導,引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就業觀。為此,高職院校應積極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二)確立融合交點。一是高職院校與企業應確立文化融合的共同目標,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的引導。例如,高職院校以文化先進學校為目標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目標的引導下增強學生與教師的團結能力,加快校園文化建設。企業可以以構建優秀企業文化為目標,增強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加快企業文化建設;二是加強高職院校與企業的交流與溝通。交流與溝通是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重要途徑,因此,高職院校應積極與企業進行文化交流,加強高職院校和企業對彼此文化內涵和文化優勢的了解,積極尋找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聯系,加快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三)建立融合紐帶。一是高職院校和企業應共同研究企業文化,加強對企業文化的學習,完善企業文化理論知識。高職院校研究企業文化能夠了解企業的人事制度和企業的工作制度,將企業文化運用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對企業的了解,使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盡快適應企業的工作。并且,高職院校和企業共同研究企業文化能夠加強高職院校和企業在文化方向的交流與合作,使高職院校在企業文化的指導下開展職業教育,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職業素養;二是高職院校和企業應共同建設校園文化。這是因為校企共同建設校園文化能夠將企業中的管理觀念和營銷理念引入到校園文化中,豐富校園文化的內容。高職院校應積極邀請企業優秀員工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另外,高職院校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企業實習,使學生深入接觸企業文化,加強對企業文化的了解,實現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

作者:王 慧 張曉冬 單位:河北政法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敏輝,王群生,侯廣林.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融合的思考[J].價值工程,2012,7

[2]楊燕.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認識與實踐[J].教育探索,2010,11

[3]高慶.高職學校文化建設與企業文化對接的思考[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