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育人思政價值及方法
時間:2022-09-11 10:20:53
導語:校園文化育人思政價值及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環境文化等不同方式,實現校園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升文化活動的藝術水準和文化品味,打造校園文化活動品牌,達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校園文化育人;網絡宣傳
校園文化以其特有的內涵,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價值追求、行為習慣等層面,貫穿于學生成長成才的全過程。校園文化既是校園硬軟件建設的組成部分,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對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校園文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一)思想導向。校園文化決定著大學生的發展方向,左右著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校園經過長期發展所形成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教學成果積淀,形成了特定的文化環境,學生長期生活、學習于其中,會對他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追求和行為習慣產生影響,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在當今社會各種不利于大學生價值觀成長思潮的沖擊下,通過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地規范和影響大學生的行為,匡正思想道德價值取向,為科學認知和行為選擇提供導向,引導學生思想行為符合社會發展的正確要求,選擇正確的人生價值追求。(二)人格塑造。校園文化是大學的精神品性和靈魂,學校生存和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氛圍,并以其豐富的內涵塑造大學生的完整人格。學生的人格塑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的養成過程,關鍵在于校園文化能否為這種熏陶和養成提供適宜的氛圍。許多畢業生表示,畢業多年后,回過頭再想想,當年學到的知識或者早已還給老師,或者早已過時,但在求學期間受到校園文化的無形熏陶卻伴隨一生。他們會記得學校的老師、廣場、湖泊,會記得學校“鋼、鐵、火”獨特理念,會追憶同窗們風華正茂,球場上的拼搏進取,乃至樓管看門大爺的微笑,等等,這些都體現校園文化的人格塑造價值。(三)道德約束。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道德品質,約束規范自己的行為,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大學校園,學生不僅受規章制度的有形約束,也受隱形的精神氛圍與心理傾向的無形規范。校園文化蘊含著優良的道德規范與道德傳統,在潛移默化中把社會準則、思想要求、道德規范傳遞給學生,引起學生心理和思想變化,并不斷調整著學生的言行,肯定正確行為,防止不良行為,把師生員工的行為規范到正確的價值觀方向;堅持選擇與大學文化相匹配的發展路徑,形成良好的群體品格和氛圍環境,從而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推動力,激勵學生放飛希望,奮發向上。
二、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實現方法
校園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通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環境文化等不同方式實現,從而有效實現校園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達到文化育人的目的。(一)開展精神文化建設,引領思政教育價值方向。首先,通過組織師生討論、組建教師團隊研究等方式,梳理總結學校的歷史傳統,闡釋校訓精神內涵,弘揚以校訓為核心的學院精神、學院傳統。加強校訓宣傳教育,做好文字表述和詮釋,豐富校訓內容物化形式,拓展校訓精神實踐載體。加強對師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其次,加強對校史文化的挖掘整理,深入研究學校發展脈絡、文化特色和知名人物、重大事件等。通過組織老教師、老校友采集口述資料,征集實物文獻等方式,豐富校史內容,講好校史故事。成立校友聯絡組織,建立知名校友資料庫,定期開展“杰出校友”講座。加強對新生校史校情教育,發揮校史館的育人功能。第三,在堅持校園文化建設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不變的基礎上,結合各系部辦學歷史、專業特色、人才培養等,不斷凝練各系部教學理念、育人理念,反映各系部的特色文化。制作編印各系部宣傳畫冊,做好系部特色文化系統表述,促進學院各系部特色發展、個性發展和創新發展。(二)加強制度文化建設,發揮思政教育管理功能。首先,落實學院章程,健全完善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大學制度體系,健全各類議事規則和制度體系,完善決策機制,實現科學決策,規范管理。發揮學術組織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會議制度。加強制度宣傳,使規章制度內化為師生的自覺意識行為,為學院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堅持樹立以師生為主體、以育人為中心、以教學為本位、以學術為先導的制度建設理念。充分體現尊重學術、尊重人才、尊重教師、關愛學生的導向,通過各類意見征詢和論證,擴大師生參與面,使制度內容充分考慮師生工作和發展訴求,以更加科學合理、方便高效地工作。逐步實現多柔性引導、少硬性管理的方式,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作用,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第三,完善各類評優評獎、榮譽獎勵的條件、范圍、組織等,構建滿足師生發展要求,以榮譽激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的榮譽激勵體系,激發師生更高層次追求。大力宣傳榮譽獲得者的先進事跡,引導師生員工有方向、有榜樣、有動力。健全各類學術活動、文化活動、慶典活動儀式規范體系,創新和規范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優秀師生表彰、文化藝術節、體育運動會等活動流程。使典禮儀式富有內涵,個性突出,品味高雅,成為學校的經典文化品牌,延伸典禮儀式的育人功能。(三)開展行為文化建設,樹立思政教育榜樣示范。首先,健全學風建設工作體系,加強創新團隊建設,加強師生學術文化引導,提高師生學術交流層次,營造學術交流氛圍。落實對教師的科研誠信教育和考核,構建誠實守信、鼓勵創新的學術生態。加強師德教風建設,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績效考核、聘任和獎懲的首要內容,實施師德一票否決制,建設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宣傳教師中的先進典型、優秀團隊,讓其成為校內外知名人物、知名團隊,發揮典型示范和帶動作用。其次,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提高服務意識,嚴肅工作紀律,懲戒推諉與不做為,杜絕慵懶散等現象。進一步精簡公文、會議和事務性活動,推進辦事公開,優化工作流程,簡化辦事程序,承諾辦結時限,實施各機關處室問責追究制。提高師生服務滿意度,提升管理服務人員職業素養、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第三,開展文明創建工作,規范教學、科研、管理等各類人員工作質量和標準,開展文明單位、文明個人創建評比。以建設文明校園為主題,開展“講文明、樹新風”等道德主題活動,通過道德模范人物事跡宣講、“講述身邊感動”、“推薦身邊好人”、“捕捉最美瞬間”等活動,提升學院及師生文明水平。(四)加強環境文化建設,創造思政教育內涵氛圍。首先,進一步完善校徽、校標、校訓、校名等標識系統,確定校歌、標準色、吉祥物等形象標識,塑造學院文化形象,確定標識系統使用管理辦法。設計開發體現學院特色文化紀念品,完善校標商標注冊,保護學校品牌形象和正當權益。加強校園文化景觀建設,在規劃建設中,注意整個校園文化環境的互相關聯和內在統一,提高學院文化品位。選擇合適地點,建設若干與校園環境相符合、表現學校精神與辦學理念的專題雕塑、文化長廊、假山園林等公共設施。加強教學樓、實驗室、實訓車間和學生公寓的文化氛圍營造。其次,完善文化設施建設,利用現有校史館、博物館功能,發揮文化場館的育人作用。加強展覽館、藝術館、大學生活動中心、教職工活動中心、校園文化廣場等公共文化場所的建設,完善圖書館、體育館等設施的文化功能,提高使用效率。加強校園環境綜合治理,建設并規范校內宣傳欄、張貼欄、宣傳條幅、電子屏等設施管理,規范校園小廣告,凈化校園文化環境。充分利用文化設施,精心策劃影響力大、師生參與面廣、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動品牌,提升文化活動的引領作用和育人效果。第三,強化網絡宣傳傳播平臺,加強校報、校刊、校園網、廣播站等媒體建設,加強手機客戶端、校園官方微信公共號及各系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建設,提升管理傳播水平和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加強數字化校園和網絡文化建設,搶占校園文化建設的網絡主陣地。定期制作校園形象宣傳片、宣傳畫冊,設計定制學院官微卡通形象及命名,充分反映學校的文化特色和底蘊。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邀請文化大家、學術大師進校園,利用文化講座及新媒體網絡點播,線上線下結合,提升文化活動的藝術水準和文化品味,打造校園文化活動品牌。
參考文獻:
[1]王志強.職業學校特色校園文化育人功能探究[J].遼寧師專學報,2018,20(6):115-116.
[2]王振.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文化育人的回顧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8(12):90-95.
[3]高曉松.文化發展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智庫時代,2019(9):248-249.
作者:宋振海 單位:山東工業職業學院
- 上一篇:城市規劃與城市建設管理解析
- 下一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園文化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