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在思政教育的價值及實現
時間:2022-01-08 11:06:13
導語:校園文化在思政教育的價值及實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校園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有一定的共通性,校園文化建設能為大學生提供正確的指導和規范,并為思政教育創設和諧的育人環境,展現出獨具的育人價值。但要實現校園文化建設在思政教育中的價值,還面臨一系列困境,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不深入、文化載體的落后、方向指引的缺失及主體隊伍的不完善等,都嚴重影響校園文化育人價值的實現。所以,高校應重視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創新文化建設載體,助力校園文化建設育人作用的實現,并重申立德樹人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指引,拉近校園文化與思政教育之間的關系,完善校園文化建設主體隊伍,為校園文化在思政教育中育人價值的實現提供保障。
關鍵詞:校園文化;思政教育;立德樹人
在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互聯網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正面臨全新的局面,再加上“00后”大學生已逐步占據高校大學生主體,其習慣利用互聯網新媒體了解信息、學習知識,但其仍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尚未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易受到異質非主流意識形態的沖擊,這些現狀都加劇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困難。而建設以辦學理念、價值體系和育人方針為主要內容的校園文化能為高校思政教育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并能為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正確指導和有效規范。
1校園文化建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價值表現
文化具有一定的導向和規范作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一定的思政教育價值,其既能指導和規范大學生的學習和日常行為,還能為思政教育創設和諧的教育環境,幫助思政教育在課堂之余也能發揮對大學生的影響。1.1校園文化建設能對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正確的指導。校園文化具有對大學生提供正確學習生活指導的價值,校園文化像一座燈塔,能對大學生提供方向指引,在為大學生提供內涵深厚的學習生活環境的基礎上,能帶領學生積極向上,助其養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在文化視角下,校園文化可為大學生提供濃厚的優秀文化氛圍,為大學生塑造積極向上的精神環境,幫助大學生在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方式,引導大學生接受正確思想價值觀的指導,在校園文化中與同學、教師及校園工作者結合,共同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在思政教育角度下,校園文化能發揮其深刻的政治導向作用,同時還能為大學生提供深入理解和實踐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場域,使大學生在正確的指導下鍛煉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成長為知行合一的社會主義新型青年。如此,校園文化可發揮其對大學生正確指導的作用,從而展現其在思政教育中正確導向的價值,更好地為思政教育提供助力,提升思政教育實效。1.2校園文化建設能規范管理大學生的行為,助其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校園文化中包含著多種多樣的內涵,在思政教育中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知識學習和理論實踐習慣和規范,推動思政教育效果更好地入腦入心,真正完成立德樹人根本目標。一方面,校園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校規校紀因素,能直接對大學生形成約束。校園文化中的校規校紀雖以多種形式表現出來,但其具備的約束和規范作用一直存在,且通過校園文化影響的形式更能發揮對大學生的管理作用。另一方面,校園文化中的辦校精神、育人理念等精神氛圍,能以一種間接、非強制的方式對大學生形成約束。校園文化中積極向上的精神氛圍能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地影響,其中蘊含的育人理念、辦校精神等總是能為大學生提供深刻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濃厚的學習情感,大學生生活在校園文化中,便能在精神文化的熏陶下養成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行為規范,為學習研究的有效進行奠定思想基礎。1.3校園文化建設能為高校思政教育創設和諧的教育環境。校園文化在具有指導和規范作用的同時,還能動用其較強的感染力,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學風,并在全校范圍內形成積極學習、力爭上游的氛圍〔1〕。第一,校園文化能促進高校形成對教育有益的思想政治環境。在優秀校園文化建設中,大學生能從其中得到正確有效地指引和約束,促使大學生養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同時在校園文化中適當融入思政教育內容,或將校園文化滲透到思政教育中,能通過多種形式的文化實踐活動鍛煉學生對思政理論知識的運用技能,從而為思政教育提供良好的環境。第二,校園文化建設能優化校風和學風。校風和學風一般體現在高校校園文化中,并受校園文化的影響,表現出正向和反向雙重作用,良好校園文化建設能促使優秀校風和學風的形成,而高校具備良好的校風和學風,能為思政教育的開展營造積極的環境,尤其是在當前互聯網多元信息充斥校園的背景下,積極的校園文化更能為思政教育的開展提供幫助,幫助大學生正確應對非主流文化的沖擊,逐步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
2校園文化建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價值實現的困境
當前環境下,高校逐步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的開展,致力于通過校園文化的建設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發揮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實現校園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價值。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其育人價值的實現也存在困境。2.1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不深入,影響在思政教育中價值的實現。在文化受到國家提倡和重視的氛圍下,高校也逐步開始進行校園文化建設,雖有部分高校在文化建設層面取得了成就,但總體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其在思政教育中多種價值的實現。一方面,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忽視精神文化,導致校園文化建設多處于表面。高校在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時,首選的是對校園景觀、建筑及教學和娛樂設施等進行改建,投入大量資金支撐建設校園外觀,而忽視對精神內涵的開發和探索,使校園文化多表現為空中樓閣,缺乏必要的精神歸屬。另一方面,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時對時代精神、校園特色精神及校風等的建設缺乏整體規劃和有效推動。高校內缺乏時代精神的展示、校園特色文化無法被大學生感知、校風和學風建設落后等都會影響校園精神文化對大學生的指導、規范和感化,從而為以時代精神等為主要育人內容的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帶來阻礙,校園文化的育人價值也無法有效發揮。此外,還有部分高校過度重視娛樂化設施的建設,導致校園文化蘊涵的育人作用也無法得到有效發揮,大學生還會受到娛樂化的影響,在學習中也表現出不專心、不深入的情況,從而影響思政教育的實效。2.2校園文化建設載體落后,無法發揮其育人作用。由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載體的陳舊與落后,無法吸引大學生的關注,其隱性育人作用便無法得到有效發揮。一方面,高校校園文化載體未與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融合,其載體表現出一定的落后性。當代大學生成長于互聯網時代,其對互聯網信息技術有天然的親近力,而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卻未從互聯網信息技術中獲取支撐,造成校園文化載體在互聯網信息技術層面的缺失,從而使大學生無法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從互聯網中獲得校園文化的熏陶,校園文化便無法以全新的形式對大學生產生影響。另一方面,高校校園文化載體仍采用傳統形式,未進行創新,造成大學生對校園文化缺乏深入關注,影響大學生對校園文化深刻內涵的理解。當前高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仍注重硬件設施和校園景觀等層面,且缺乏創新,硬件設施建設和相關文化活動的形式較為傳統,與當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生活習慣不適應,導致校園文化無法對學生形成較深的影響。如此以單一載體的形式發揮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便展現出一定的弊端,且大學生多在其中處于被動地位,育人效果便受到嚴重影響。2.3校園文化建設缺乏正確方向指引,實現育人價值受阻。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多以美化校園景觀、優化校園環境及豐富大學生課余生活為主要目標,其中蘊含的育人價值無法有效展現,校園文化便無法對大學生提供正確的指導和約束。一方面,高校管理者未意識到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目標的一致性,未將立德樹人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和方向。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相關管理者和建設者為主要參與者,其只重視校園景觀和硬件設施的完善,其中蘊含的精神內涵卻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且其中也未融入立德樹人相關內容,使校園文化無法直接展現育人價值,其對大學生的影響也較為表面,無法推動優秀文化的入腦入心。另一方面,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未與思政教育建立密切聯系,雙方未形成良性互動,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發揮受到阻礙。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未重視雙方的共通點,將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割裂開進行,校園文化的建設便缺乏重要的理論支撐和實踐依據,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多重價值便無法順利實現。2.4校園文化建設主體隊伍不完善,思政教育作用。無法有效發揮當前高校多以文化建設管理者和實施者為文化建設主體,校園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育人價值受到影響。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及大學生群體未被納入校園文化建設主體,使文化建設主體較為單一。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僅以相關工作者為主體隊伍組成,其余工作者及大學生群體未被納入其中,導致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和意見缺乏多樣化的元素,也表現出與思政教育聯系的不密切,從而造成其育人價值實現的困境。另一方面,校園文化建設主體綜合素質有待提升,主體隊伍建設不完善。僅以管理者和實施者為主體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其多以工程管理和建設為主業,對文化應有的內涵和思政教育價值缺少深入了解,從而影響立德樹人目標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展現。此外,大學生主體在文化建設和思政教育中的主觀能動性無法得到展現,也會影響校園文化和思政教育與大學生的密切聯系,造成文化建設和教育不符和大學生學習特征的困境。
3校園文化建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價值實現的路徑
為突破校園文化建設實現育人價值的困境,高校應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的創新,以更深刻的內涵和立德樹人目標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密切校園文化與思政教育的聯系,在雙方的互動及交流中推動校園文化育人價值的實現。3.1重視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助力實現校園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多重價值。要實現校園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價值,必須重視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首先,校園文化建設須重視時代精神,促使思政教育緊跟時展。高校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代表性的價值觀和思想理念融入校園文化中。如高校可設置專門的時代精神園區,集中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在道路兩旁、路燈下懸掛旗幟,明確標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表現,讓大學生隨時隨地感受時代精神。其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還需重點考慮本校特色精神文化,提升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應著眼于本校特色,將能體現本校發展特征和辦學特色精神的因素融入文化建設中,為大學生提供了解學校歷史的多樣化窗口。高校可設置校史館、堅持創辦校報,重視本校特色在校園文化中的展現,大學生可通過參觀校史館、閱讀校報的途徑感悟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園精神。最后,校園精神文化還應重視良好學風校風的建設,推動思政教育的更好開展。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融入一定的校風學風建設內容,將文明班級、優秀宿舍等納入校園文化活動范圍,定期開展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學習促進活動,弘揚努力學習、積極探索的正能量,并在教師和學生群體中樹立教學和學習的先進榜樣,發揮榜樣帶動作用,致力于在全校范圍內形成健康和諧的教學研究風貌。3.2創新校園文化建設載體,實現校園文化熏陶育人價值。新載體的開發、傳統載體的創新等都可為校園文化建設帶來深刻的影響,促進校園文化載體朝著信息化、影響范圍擴大及影響力持久等方向前進。一方面,高校應開發校園文化建設新載體,發揮新形式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吸引作用。在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影響下,高校應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重視信息化載體的建設,發揮新載體對文化的支撐作用,同時以信息化載體激發大學生了解校園文化、探尋校園文化深刻內涵的積極性。如高校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占領新媒體平臺,在微信、微博等大學生習慣的平臺中開辟校園文化專欄,將校園文化以大學生習慣的方式進行建設和傳播,以信息化形式宣傳校園文化,實現校園文化更快速、更便捷的傳播。另一方面,高校應對校園文化傳統載體進行創新,豐富校園文化熏陶育人價值發揮的形式。在新環境下,高校應對傳統文化載體進行創新,力求通過更深范圍的精心設計、更多形式的活動開展等展現校園文化的深刻內涵。如高校應對校園社團建設進行創新,鑒于學生社團在大學生群體中的重要影響,高校可成立專門的機構管理社團建設和發展,為社團建設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撐,助力社團創新發展,并在社團中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幫助社團活動更好地發揮對隱性育人作用〔2〕。3.3以立德樹人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在與思政教育的融合互動中實現育人價值。高校必須保證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以立德樹人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引領,推動校園文化與思政教育在目標層面的一致性。首先,高校應確立立德樹人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指引,確保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方向的共通性。為此,高校應以立德樹人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總體部署,在校園景觀建設、硬件設施設備建設及新媒體文化平臺建設中都體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使校園文化向著以文化人的正確方向發展,致力于實現校園文化育人的總體價值。其次,校園文化建設應在立德樹人總方向的指引下與思政教育建立更密切的聯系。在立德樹人總目標下,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育人價值更得到重視,其在豐富校園文化氛圍的基礎上,能在思政教師和輔導員等群體的帶領下更好地發揮其中的思政教育功能。同時雙方目標一致、主要參與者又都包括高校輔導員和大學生群體,如此雙方便能更有效地打破隔閡,實現互相促進、互相助力的共贏局面〔3〕。3.4完善校園文化建設主體隊伍,促進以文化人價值的有效實現。要發揮校園文化以文化人的作用,必須完善文化建設的主體隊伍〔4〕。首先,高校應將校園文化建設管理者、輔導員及思政工作者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重視發揮多方建設主體的積極主動性,共同致力于建設具有育人深刻內涵的校園文化。其次,大學生群體也應成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反促校園文化實現育人價值。校園文化建設應重視大學生的意見,選擇學生代表組成校園文化建設重要意見人,或培養大學生意見領袖,發揮學生意見領袖在收集意見信息、綜合處理信息及挖掘有效信息的作用,在代表意見領袖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建設校園文化,從大學生實際出發,建設更符合大學生學習需求和習慣的校園文化。最后,高校應對上述校園文化建設主體進行整合,提升文化建設主體的綜合素質,完善主體隊伍,更好地帶動校園文化建設朝著更高的水平前進。管理者、思政教育工作者及大學生代表在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及改進活動的過程中,應多交流、多學習,從自身出發,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更多優秀建議和指導,幫助校園內文化形成更有水平的發展。
4結語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辦學理念、價值體系和育人方針的總體表現,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思政教育內容、體現思政教育理論,能有效發揮文化育人作用。但發揮校園文化建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價值仍存在一定的困難,校園文化建設中缺失精神文明相關內容、文化建設缺少立德樹人理念的指引以及建設主體隊伍結構不完整等,都阻礙校園文化以文化育人作用的體現。為此,高校及相關工作者應以立德樹人理念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為校園文化實現育人價值提供助力和保障。
參考文獻:
〔1〕楊小平,文莉.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多維關系的解析與融合〔J〕.教學與管理,2019(30):38-40.
〔2〕徐曉寧.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深度融合〔J〕.中國高等教育,2020(12):37-39.
〔3〕楊金輝.校園文化建設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探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35):87.
〔4〕徐曉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互動模式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06):146-149.
作者:丁若蕊 張炯炯 單位:淮北師范大學建筑學院
- 上一篇:留學生校園文化活動困境及對策
- 下一篇: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互動要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