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初中物理四大特征論文

時間:2022-09-23 05:31:00

導語:學習初中物理四大特征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習初中物理四大特征論文

摘要:通過多年物理教學,我發現初中學生學習物理心理品質大概歸結起來有四大特征:“好奇、好問、好動、好勝”。

一、好奇

好奇作為思維的先導,它是成功的起點。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能使他們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求知欲和解決問題的興趣。

初中學生剛開始對“物理”是什么含義,有哪些內容,怎樣才能學好,總有許多微妙的期待,當他們知道我們生活在物理世界的“海洋”里時,又感到平淡無奇;當教師談到火箭、衛星、宇宙飛船等高科技需要物理知識時,又感到高深莫測。我在講“引言”課時,列舉一些力、熱、聲、光、電等生活現象,學生就不足為奇,我打破教材程序,上課前將正在滾動的“麥克斯維滾擺”呈現在講桌,學生很快“磁化”般地被緊緊吸引住,再采用啟發性的提問,造成一個個懸念,就吊起學生的“胃口”,把學生的情緒從上節課的“余味”中或課間休息的嬉戲情緒中,“拉”到物理課上來,激發了學生興趣和急待解決問題的求知欲。“引言”課還該多準備一些初中具有代表性實驗,演示后,造成的每一個迷惑都能逐漸在以后教學中澄清,也可以準備幾個高中物理實驗,如“動量守恒演示器”,用不同的方式,拉開不同個數的鋼球進行演示,讓全體學生為之驚喜。學生畢業后,在心中總是一個抹不掉疑惑,為他們中許多學習高中物理又激發了新的興趣,這些實驗也許為他將來成為物理學的專門人才奠定了基礎。

激發學生的興趣,關鍵在于引入每一堂新課,把興趣的培養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一堂課開始,教師采用多種形式調控課堂情景:如引出小實驗、小故事、想一想、展示新穎的圖片,采用幻燈、錄像,甚至光盤、電腦等輔助手段進行演示和播放啟發誘導,提出一些新奇有趣,與學生生活經驗及知識水平相近,極易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理的問題。如在講“摩擦”時,改變教學程序,先演示“筷子提米”小實驗,學生會產生許多疑問,筷子為什么能把米杯提起來?用鐵杯行嗎?用什么杯子最好?還有什么技巧?……總想尋根究底,學生思維活躍起來,課完后,要求他們回到家里再做一遍。經過多次實驗,他們會感受失敗的痛苦,飽嘗成功的樂趣,懂得物理知識、定律得出不是一帆風順的,必須付出艱辛的代價,培養他們愛惜他人成果、珍惜書本知識,養成刻苦學習的好習慣。每一堂課,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面部表情及各種態勢去影響學生,引起學生的注意和共鳴,教師提問要制造一個個與教學相關的懸念,展示新穎的教具、圖片,講述與課題相關的故事,可以使學生熟悉老師將要講述的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斷對學生好奇心理加以激發。

二、好問

好問是學生心理又一特征,它們已具有一定基礎知識,而這些基礎知識,:具有過渡性和發展性的特點;他們認識也隨之由經驗型向思維型發展,反映在課堂上,常常交頭接耳,不時舉手發問,教師要善于鼓勵和保護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辨別正誤,引導他們對觀察到的物理現象深入分析,培養良好的物理思維方法。

曾經一位學生問“氣功師躺在釘床上,胸部放一塊大石板,用大錘猛烈砸斷石板,為什么躺著的人安然無恙?是不是他有硬氣功,刀槍不入?,如果不放石塊,在胸部直接用大錘砸,又將怎樣呢?”不難看出,這學生心理沉積著許多疑惑,從他善于觀察、勤于思索中也流露出“異端邪說”,我告訴他,“表演大師先經過特殊訓練,經摔、經打、經砸,說他‘刀槍不入’就言過其實了,等到下一周學習壓力和壓強,你就知道了。”我把已經準備好的教案重新修改:其一,自畫了一幅氣功大師表演的彩色掛圖;其二,制作兩個模擬釘床、兩個相同模擬人體的透明塑袋;裝滿水后密封,上課時,先將扎有許多小釘的床平放課桌上,一只手拿著裝滿水的塑料袋,問:水袋放在釘床上,水袋會扎破?(待學生議論后)把水袋輕放在釘床上,又問:扎破了嗎?(生:沒有),將一玻板放在水袋上,提醒學生:用鐵錘砸破玻板,水袋會扎破嗎?(等學生議論后,請原來一位提問的學生上臺演示……)。教師又出示另一個只扎三顆釘的釘床和一個水袋,將釘床放在玻璃水槽上問:“將同樣水袋放在釘床上水袋會破嗎?”(待學生議論后,教師演示)。演示時,教師善于察顏觀色,理解學生的愿望、情緒,通過信息反饋,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如果教師對學生的迷惑、愛倦、驚奇、歡樂熟視無睹,他很難激發學生質疑生問。通過巧妙設問,不斷培養學生提問的習慣和分析、回答問題的能力,特別演示實驗中不要忙于操作,遵從學生認識規律,按照實驗儀器結構特征,遵循一定的邏輯關系,操作時,對每一過程都要作出暗示,讓學生產生么這是求知的秘訣。

三、好動

好動是初中學生一大特征,學生的認識,主要以直觀為主,他們獲得新知常借助于具體實踐經驗。好動是學生積極思維的一種形式。

當教師演示一些有趣實驗,特別離學生生活較近的實驗時,總有不少人躍躍欲試。曾經在上“大氣壓強”一課,學生看完閱讀材料,關于“馬德堡半球”一段事故后,不少學生對小小的半球威力這么大不可理解,問:“我們為什么能生活在大氣之中?”為了澄清學生心中的迷霧,我展示了一個模擬“馬德堡半球”,強調這半球比起其馬德堡半球來小得多,用電動抽氣機對半球抽氣,抽兩位女生上講臺,我交待幾句后,她們用力拉,沒有拉開,臺下一片嘩然,有的女生在嘀咕什么,男生更是不服,有的男生說:“女生力氣小,讓男生上”,男生們都舉手想一展威風,女生中很少有舉手,我又抽兩位小個子男生上臺,全班齊喊:“加油!加油!……”結果兩位男生還是沒拉開,助威聲嘎然而止,臺下又開始不停議論著,有幾個頑皮力氣大的男生,想上臺一顯威風,我成全了其中兩位,從臺下所有學生眼神中,不難看出,都是期待著同另一時刻的到來,這兩位男生,用力甩一甩雙臂,使出全身解術猛拉,在助威聲中也沒有成功,繼續再拉,我提示“請注意觀察”,趁機擰動閥門,突然一個左倒,一個右傾,全班哄堂大笑,幸好有保險繩,否則不堪設想。待安靜下來都不吭聲,有的挖耳教師問“為什么他能拉開?”認真觀察的學生不難答道:“閥門打開,有空氣進去……”該項實驗、讓學生懂得,學習物理觀察是多么重要,既要有主次觀察,又要耐心細致的操作,讓他好動又不能亂動,把動和靜相結合,新穎有趣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增加成功的體驗。

開設學生實驗時,在教師指導下,充分讓學生動手,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遷移。實驗時,有意識引導學生在各個環節中熟悉現象、過程的觀察方法,教師不斷發問:看到什么?說明什么?結果是什么?內在聯系是什么?成敗關鍵又是什么?如,學生做“測滑動摩擦力”實驗時,;有的主動實驗了滑動摩擦力大小跟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有的主動實驗了摩擦力與運動速度大小的關系。為了增加興趣,教師可增設一些思考題,如,拉動木塊前彈簧秤示數有何變化?木塊開始運動時跟勻速直線運動相比較,彈簧秤示數有何不同?讓學生實驗后回答,從而提高學生觀察力和實驗素養。有一次,開設“組成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實驗,由于單刀單擲開關不夠,有一個組采取的是單刀雙擲開關替代,這組學生事先做完實驗后,一位男生想:“做完串聯電路后,又撤下元件重新做并聯電路,能不能不撤元件或少撤導線,再完成第二個實驗?”通過認真試做,終于只添一根導線就解決了。他把定操作結果告訴我,我及時在全班表揚,在時間充分情況下,要求有興趣的同學試做一次,再請哪位學生上臺在磁性演示板上給大家演示一遍。從這次實驗,許多學生受到很大的啟發,逐漸在以后的學生實驗中,許多學生善動腦、勤動手,有的也能完成老師補充小實驗,有的自行設計完成一些探索性小實驗,為了滿足部分學生需要,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打開實驗室,開展一些自組實驗:曾經在開設“伏安法測電阻”的學生實驗時,一位女生做完實驗后,她想:為什么把安培表接在電壓表外,而不接到內側呢?她按內接方法測量后發現,兩種接法安培表示數不同?我只好單獨給她解釋,有時為了解決演示實驗受許多因素影響,利用課外時間在室外演示,比如“太陽灶”原理的演示是屬于在冬季教學內容,如遇到強光的中午就召集學生到室外,將凹鏡會聚的光斑移到部分學生手上,再移到準備好的白紙或火柴上,讓學生多種感官協調作用。書中“小實驗”、“想一想”,練習或習題中的探索性實驗,估計條件成熟,讓學生作為家庭實驗,評講家庭實驗時,抽學生將觀察到的現象及理由加以敘述,通過實驗、觀察、認識,充分利用學生好動心理,使其思維一直處于活躍之中,總之,從生動直觀到抽象的概括,是學生認知發展的必由之路,觀察可使學生辨別存在于他們周圍、但又模糊不清的事物,豐富學生表象,培養認識事物的能力,利用初中生的好動這一特點,對智力發展極其有益。教師要把教材中的“零級目標”部分的“想一想、議一議”、“課外閱讀”、“小實驗”,知識與學生好動特點結合起來,多給學有余力的學生一些自主的空間和時間。

四、好勝

好勝是學生極為寶貴的心理特征。學生為一點小事喜歡爭論,不甘示弱,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善于將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難解習題、不易做好的實驗,有意識讓學生爭論,設置一些誤區,讓他們不知不覺,跨入。如:1)測量工具越精密越好;2)物體運動需要力來維持;3)壓力等于重力;4)對物施力,就是做了功;5)平面鏡成像,人走向鏡面,像變大;6)接上電源,“100W”燈泡一定比“15W”燈泡亮;7)數據處理時,認為保留數字越多越準;8)物理學中,計算時都用“四舍五人法”等,把這些問題,有意識放在不相關的知識點中,增加題意隱蔽性,培養學生準確分析能力,利用對上述有關知識反應分出正反兩方,舉行有序對抗,教師視其論戰情況,適時地火上澆油,擴充疑點,擴大爭論面。當然,在滿足學生好勝心的同時,要進行正確引導,達到高潮后,在樂趣中引出正確結論,分出勝負,各有所得,教師特別留意保護學生自尊心。通過問題啟發,以知識本身的魅力吸引學生,用引而不發的措詞,激起學生思考,開啟門徑,不能包辦學生長時間地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拓幽攬勝,達到“柳暗花明”的功效。創設一個個情景啟發,學生思維天性本身需要賦予美與活生生的想象。平時教學,盡量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傷其自尊心就等于傷害好勝心。公務員之家

當然學生的“好奇、好問、好動、好勝”心理是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要充分利用好這些特征,教師必須從多方面去著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