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實踐探究

時間:2022-02-03 03:33:18

導語: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實踐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實踐探究

【摘要】物理學科是一門有關研究物質運動規律的自然學科,初中物理中大部分知識點都與我們的實際生活貼近,或者來源于我們的生活。隨著新課標不斷的深化,更是要求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時要建立起物理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能夠在具體的生活問題或者生活場景中體會到物理知識的深層內涵,將抽象難懂的理論知識呈現在生動具體的現實生活中,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因此,為了滿足初中物理學科標準提出的要求,開展生活化教學時必然趨勢,只有這樣才能使初中物理教學得到更好的發展。本文將重點探究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具體實踐策略,旨在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使物理教學得到更好的進步與發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新課標;實踐策略;探究

物理學科知識的學習是建立在對實際問題和物理實驗觀察的基礎之上的,重點研究物質之間的時間、空間、能力等變化規律,而這些內容都是與我們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由此可見,在教授學生物理知識時,也應該遵循學科的特點,與生活實際相關聯,來反映生活中的物理問題,用生活來驗證物理之間的變化規律。因此,如何實現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是當前教師進行教學方式改革的重要方向,也具有很現實的必要性。

一、開展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重要性分析。第一,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于初中生而言,物理知識的學習難度較大,學習的內容大多都是理論概念、變化規律等,學生無法將其完全吸收,時常出現知識點的混淆。而開展生活化教學能夠將這些抽象、枯燥的物理概念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有利于幫助學生找到各物理知識之間的規律,使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程度得到提高,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例如在教學魯科版八年級物理“運動的快慢”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運動的快慢,教師可以以田徑比賽、交通工具等這些生活中有關物體運動的快慢的現象,能夠讓學生對抽象的內容產生形象化的認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第二,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物理教學模式下,教師只對教材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并沒有進行知識的拓展,使其與實際相聯系,以此來突出物理知識的實用性,導致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認為物理知識沒有實際用處,并且還難以理解,從而嚴重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將生活與物理知識想聯系,能夠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物理與生活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物理知識能夠讓其理解更多生活中的現象,從而調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師在教學“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聲音產生實驗的研究,讓學生進行抽象知識實際化的學習。(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隨著新課標的逐步深入,以往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所以初中物理教學必須要做出轉變,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和創新,以此來完善老舊教學模式的不足和缺陷,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質量,教授學生更多、更好的知識內容。初中物理實施生活化教學既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大方向,也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策略,更是新課標所提出的要求,能夠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喚醒學生內在的共鳴,使學生能夠深刻的學習和感悟物理知識的內涵,讓學生進行高效學習。因此,開展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十分有必要,不僅能夠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還能轉變學生學習的情感,讓學生擁有主動學習的態度,有利于初中物理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從而推動物理教學的進步。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具體實踐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是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基礎。一直以來教師都是教育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備受尊敬的人,教師的思想觀念和教學能力對教育的發展和進步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想要有效的開展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轉變傳統的教學思想觀念是基礎。首先教師要意識到傳統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的弊端,擁有主動轉變教學觀念的意識,這樣教師才會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更多先進的教學思想,彌補自身的不足。其次,教師要主動學習生活化教學的理念,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開展需要教師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不是隨意將生活中的實例引入到物理課堂教學即可,而是要在符合學生理解范圍和認知能力的基礎上,對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實際生活場景進行舉例,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相應的知識。所以,教師要多加對生活化教學的實踐進行研究,不斷的提高生活化教學開展的有效性,從而發揮出生活化教學的實際價值。最后,積極進行教學實踐,所有的理論只有落到實踐中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與價值,教師了解、學習了生活化教學的相關理論基礎后,必須要進行教學實踐,才能準確的知道自己在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此進行調整和改變,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師不能將一味地進行知識的傳授,也不能將學生成績的好壞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是要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情感,讓學生收獲真實的學習感受,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二)新課導入實現生活化,是促進生活化教學開展的關鍵。正所謂“好的開頭意味著成功了一半”,對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而言,在新課導入階段引入生活實例能夠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一來再進行接下來的教學會容易很多。以教學魯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光的傳播”為例,通過該節內容的學習學生要掌握光的反射、折射現象,明確光沿直線傳播需要具備的條件,并且讓學生對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有非常深刻的認知,使學生產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動力。筆者在進行實際教學時,會運用以下兩種生活化教學進行新課導入:根據相關心理研究表明,學生接受新知識的程度取決于該知識與學生所處的環境和該知識與所學知識之間的關系。因此,要想讓學生進行更好的學習,初中物理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進行新課導入,這樣能讓學生在實際場景中感受物理問題,以便學生更加積極的進行知識的探索。在進行光沿直線傳播所需要的條件知識講解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現實生活問題進行思考:工程師在挖掘隧道時,通常是用什么方法來保證隧道是直的?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創設生活問題情境,能讓學生主動進入到生活情境中學習其中的物理知識,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樣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始學習有關光的傳播內容,將會讓學生迫不及待的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有利于學生更加高效的進行知識的學習。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利用生活疑惑進行新課導入。愛因斯坦曾說過其發明創造的動力來源于他不斷的思考,所以要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就需要調動起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勤于思考。因此,教師在運用生活化教學時,要能準確的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和疑惑點,從能激發學生思考的角度出發,讓學生深入思考相應的物理問題。如在講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想象時,教師可以用一只激光筆、一個平面鏡、渾濁的水進行實驗教學,并提出假設問題:光的傳播是否一定是按照直線進行傳播的?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學生會產生巨大的好奇,對教師的意圖進行猜測,使學生產生一定的疑惑心理,能夠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集中精力觀察實驗的現象,從而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相應的物理現象,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三)教學活動生活化。物理知識的理論概念是從對各種物理現象規律的總結和研究得來的,是對物理現象的一種歸納和概括,所以物理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舉的例子需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知識與學生生活認知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去思考、分析、理解相應的物理知識,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掌握物理知識的內涵,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師在開展魯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重力”教學時,教師可以例舉為什么無論我們從哪個角度扔東西,這個物體最終都會落到地面上,為什么沒有向上繼續運動,或者漂浮在空中?教師還可以舉例我們在領東西的時候為什么會感受到東西再往墜,東西越重我們所感受到的這種力越強?通過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建立起與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系,能夠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物理知識的實用性,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是一個綜合性的教學過程,教師需要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找到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并通過有效手段將其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實現生活與物理知識之間的聯系的構建,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教學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何梅.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1):90-91.

[2]陳魯閩.生活點滴我留意——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實踐探討[J].亞太教育,2016(08):146-147.

[3]魏彥斌.初中物理課堂生活化教學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3(29):149.

作者:黃啟萌 單位:肥城市桃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