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激發學生利用探究論文
時間:2022-05-05 11:57:00
導語:信息激發學生利用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借鑒“生活世界”的信息,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利用信息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利用最新的科技信息,激起學生的探究活力
關鍵詞:信息激發探究物理知識
新課標告訴我們“知識屬于人的認識范疇,是人在社會實踐中形成并得到檢驗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知識“更像動詞(即知識乃是一種”探究的活動“),而不是名詞(即知識是絕對的、不變的”結論“)。換言之,無論新知識的獲得或是現成知識的掌握,都離不開人的積極參與,離不開認識主體的活動。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探究的過程、選擇的過程、創造的過程,也是學生科學精神、創新精神,乃至正確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過程。”力圖將學生從課本的條條框框中解放出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要讓學生真正能做到“以物明理”、“見物思理”,將課本知識活學活用,“打破傳統的基于精英主義思想和升學取向的過于狹窄的課程定位,而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發現:一些日常信息,如“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學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會中的有趣事例……”,它們都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和學習的激情,而濃厚的興趣能激勵人不斷的進行探索,從而產生探究的動力。
那么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利用信息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活力呢?對此我進行了以下的教學嘗試:
一、借鑒“生活世界”的信息,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
俗話說:“生活是最好的教師”,這就要求我們平時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細致入微的滲透生活觀念,積極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近生活,并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引入“生活世界”中常見的場景和問題,而問題是科學探究的出發點,問題能誘發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
例如在學完初二內容《大氣壓強》后,筆者是這樣設計教學的:先提了一個問題:“你們在打吊針的時候,有什么發現嗎?”
問題一出,學生們就議論開了,通過了幾分鐘的討論、歸納,并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他們總結出了以下幾個發現:(1)輸液瓶口插了兩根管子。
(2)藥瓶要吊在高處。
(3)輸液瓶如果掛得太低,或輸液瓶里沒有了藥液,血會倒流
(4)藥瓶中的藥液是勻速滴注的對他們的發現筆者作了高度的評價,并對此原因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可能是受筆者的影響,學生的探究熱情也很高漲。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幾個問題,筆者把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先通過組內討論共同拿出一個最佳的答案,然后進行組際交流,隨著討論甚至爭論的不斷展開,他們很快就解決了一個個的疑問。
這種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傳統的教學是由教師提出問題,再由學生來回答,學生的思維方式、范圍都受到了限制,而這種由學生提出問題,再由學生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它能激起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而當他們的思維產生困惑時,他們就會主動地與別人進行合作與交流。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學提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們思維活躍,思路開闊,每個人都爭著發表自己對問題的看法,整堂課就在學生討論、探討中進行著,采用這種教學方式能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學習的“個人意義和價值”,并從中體驗到科學探究給他們帶來的無窮樂趣,從而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活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沒有興趣,學習就會變成很枯燥的事情而難以維持。但如果興趣沒有發展成為穩定的求知欲,學生就不可能對科學真理的追求產生理智感。
二、利用信息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俗話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沒有疑問就沒有思維,積極的思維往往是由疑問開始的,教師可根據教材的內容,結合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在教學的關鍵處設置疑問情境,教師創設的情境越新穎,刺激性越強,就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認知的沖突和探究的欲望。
在學習初二《摩擦力》內容時,筆者首先請一個同學從一個小口罐里試著用筷子夾出一乒乓球,當這位同學急的滿頭大汗也夾不出來時,其他同學在下面都躍躍欲試,趁勢筆者再點上兩位同學先后“上場表演”,結果還是一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在此插播一段《貓和老鼠》里的經典片段:貓被老鼠減去了腳指甲,結果在光滑的冰面上連站都站不穩),順理成章地引入本堂課的課題《摩擦力》。
大家都知道:人的思維最活躍是在新的有趣的問題亟待解決之時。筆者這樣把知識和情景有機地結合起來的,目的是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進行新一輪學習,它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并能很好地喚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使學生的探究欲望達到最濃烈狀態。用這種設置懸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探究性活動中去,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把探究內容由書本知識向社會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動由外在興趣轉化為學生的內動力。
學生有了探究的興趣,探究的欲望,也就有了探究的動力,而教師的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把這種探究動力長久的保持下去。
三、利用最新的科技信息,激起學生的探究活力
目前,我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速度都很快,許多高新技術如通信技術、現代交通技術、納米技術等的發展都與物理學密不可分,隨著21世紀的到來,一個嶄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術時代已經來到,隨著信息量的日益增多,教師不只要教學生知道過去,尤其要教會學生如何去關心并認清明天。
因此教師在平時除了悉心備課、認真鉆研教材外,還應時時注意物理科學的新動向,有選擇地給學生介紹一些相關的理論信息和事實材料。并利用一切能為我們教學所用的手段,如網絡技術、遠程教育技術等,讓學生及時了解國內及國際上的最新科技信息動態,從而來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如在學習“磁現象的應用”時,筆者先結合磁極間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紹上海磁懸浮列車的建成情況,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學生作了簡單的介紹。當學生聽完介紹后對磁懸浮列車很感興趣,課后他們還不斷向筆者提出問題,這時筆者靈機一動,沒有馬上給出他們所想要的答案,而是趁勢引導他們,教他們通過哪些方法、通過哪些途徑去查閱相關的資料。還做出一個決定,讓對此感興趣的學生利用課余的時間寫一篇有關磁懸浮列車的小論文,兩個星期后,大部分學生交上了他的作品,筆者對他們所寫的每篇論文都作了肯定,還評出了各種的獎,過后筆者發覺學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變得更濃了。
從這個學期開始,筆者又每天上午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出一道關于“生活中的物理”的知識竟答題,下午從學生交來的答案中取一份好的反饋給所有同學,并計劃將其整理成冊。另外,筆者還計劃讓學生利用國慶節及春節休息時間,學會上網查找資料。利用學校每周兩節的微機課加以檢驗和加強。在信息獲取的渠道上,也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擴大容量,迅速便捷,形成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而是要“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要充分利用報刊雜志等文字媒體,使學生了解社會,貼近生活。最大限度地發揮學校的多媒體教室的作用,鼓勵使用多媒體技術,把教學內容變虛為實、化遠為近、促靜為動,從而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當然當我們在大談如何利用信息激發學生探究活力的同時,還應該利用好信息讓學生在平時教學中潛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德。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智育不僅要發展學生的能力,而且還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德。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德的形成不是靠教師的說教能完成的,我們應把它跟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利用教學資源、社會事件,抓住一切時機進行教育,讓學生通過體驗自己去領悟。例如筆者通過一段資料“據世界自然基金會和聯合國環境計劃組織聯合發表的《2000年地球生態報告》顯示,人類依照目前的速度繼續消耗地球資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資源會在2075年前耗光。”的應用,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好好利用、節約能源的重要性,筆者從他們臉上看到了擔憂,這則信息引出了他們很多的感慨,由此他們發出了發自內心的“我們應為子孫后代節約能源”的感嘆。這種教育方法比純粹的說教有效得多,他們將忘不了這些數據,這段資料將伴隨他們走上社會。
這樣的探究式教學能充分發揚學生的獨立自主精神,“教師的權威不再建立在學生的被動與無知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教師借助學生的積極參與以促進其充分發展的能力之上”,不僅注重全體性、全面性、主動性,而且注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持續性,促進學生個性、潛能、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的發展。通過學生自主地觀察與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讓學生擁有充分從事物理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的氛圍中獲得物理知識、技能和方法,讓每個學生體驗到物理帶來的無窮樂趣。在當前馬上要使用新的課程標準,大力提倡“減負”的新形勢下,將這種開放性的教學引入到初中物理課堂及課外教學中,大有益處,勢在必行。
對于課外教學這一塊,筆者也絲毫沒有放松。我就利用平日的休息時間和節假日在網上給自己安了幾個“家”,一個是我個人網站,名為“新課標數理天地”,網址為/;還有一個“家”在著名的K12,我在那兒有一個個人專輯。我還打算在“中國基礎教育網站”(簡稱“中基網”)和“虎翼網”上再多安幾個“家”,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將學生的“愛盲目上網”改為“上網有去處,上網有所得”,避免學生誤入歧途。當然這也更加要求網站內容要充實、形式要豐富多彩,還要能在“留言版”或“BBS論壇”內能給學生及時的反饋。
總之,在探究活動中我們應該很好地利用各種信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同時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并從中獲得學習上的獨立和探究中的成功感,豐富學生成功的體驗,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對自我價值得到體認。
參考文獻:1、教育部: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實驗稿)
2、《課堂教學論》袁金華江蘇教育出版社
3、《江蘇教育》2002年第6期
4、《人民教育》2002年第1期
5、《教育研究》“科學探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驗研究”課題組
6、《中小學教師視野中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學習導引東北師范大學出版
- 上一篇:檔案局科學發展觀學習的總結
- 下一篇:交通局科學發展觀學習調研總結
精品范文
3信息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