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探究式學習論文

時間:2022-12-22 10:10:00

導語:初中物理探究式學習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物理探究式學習論文

摘要:創新型人才要靠創新教育來培養,探究式學習是創新教育的有效方法,要找到學生探究動機切入點,幫助學生形成探究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探究式學習講究合作,離不開信息的整合,探究式學習關系到國家教育大計,下一代人才的培養和國家素質教育的推進。

關鍵詞:探究切入點方法能力合作整合

知識經濟時代呼喚創新型人才;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創新型人才,而創新型人才要靠創新教育來培養。在中學物理教育中,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實施創新教育成功的關鍵。為此確立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課堂教學策略至關重要。而探究式學習提倡“以學生發展為本”、“強調科學探究過程”的課程理念,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讓學生親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物理的主要途徑。科學探究活動處于極為重要的地位,它包含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等要素。如何在現有條件下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以新課程的理念指導和改進我們的教學,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探究學習機會,使他們能夠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自主地獲取科學知識,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是每位教學工作者應該探索而急待解決的問題,那么,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呢?

一、找到學生探究動機的切入點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知識本身的興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自己感興趣的一切現象、事物、生活等,總是主動、積極地去認識、探究。因此,在教學中,應設法激趣,以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那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就要把握物理和生活的關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要學生掌握好物理,必須注意生活→物理和物理→生活這一辯證關系。如在教學初中物理新教材第一章第一節《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時,如果提前一天布置學生在家尋找一些能夠發聲的簡單物體如木片、梳子、鈴鐺、紙哨、筆套、橡筋、紙盒等。在課堂上先讓學生盡情地擺弄,想怎樣玩就怎樣玩,走進“聲音的世界”,創設“生活走向物理”的情景。學生通過看、聽、摸,動手做各種發聲的實驗,再經學生討論,老師點撥,得出物理結論:聲音是因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然后注重引導學生“從物理走向生活”。如讓學生用手觸摸自己講話時的喉嚨振動,觀察和解釋蟬鳴現象等,把學生得到的物理知識一般化。同時引導學生,讓學生了解物理就在身邊,物理知識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二、形成探究學習方法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課程改革,都在提倡走進新課程,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中學物理教育普遍存在的重講解輕實驗,重結果輕過程,重傳授輕啟發的現象。致使實驗的探究性、學生的創造性無法體現,也造成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嚴重不足。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改革,教學工作者必須轉變觀念,高度重視物理學中的實驗成份,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物理的實質性問題。為達到這一目的,教師應盡量多做實驗,并適當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將驗證實驗改為探究實驗,力求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科學”。葉圣陶先生也說過:“各種學科的教學都一樣,無非是教師幫著學生學習的一串過程。”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一種有利于激發與調動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良好學習氛圍,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使學生能根據探究需要自主開展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起科學的探究方法。作為教師可這樣給學生創設探究式學習環境:有計劃提出問題,有意識地設計錯誤,讓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創設師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氛圍;容忍那些與眾不同、行為古怪、有獨創性的學生;鼓勵學生指出老師的不足,修正老師的錯誤,戰勝老師,超越老師;允許學生打斷老師的講話或對老師的觀點提出批評,隨時講出自己的探究體會或好的解題思想方法;以形成自信、自強的個性,探索活動是學生形成探究式學習方式的有效途徑。但讓學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自主探究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讓學生“卷入”科學的發現過程,因此課堂上教師要把學習主動權教給學生,就是在教師精心的設計之下,盡量放手讓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按之去進行探究活動,最終了解一些知識,學會一些技能。如在講“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時,教師提出可能的因素(接觸面粗糙程度、壓力大小、接觸面積、物體運動速度)與實驗方案,但故意不講要采取控制變量法,讓學生自行判斷、分析、實驗。探究的問題提出后,在進行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實驗驗證和分析與論證的各個環節中,教師應自始至終起好引導作用,不能袖手旁觀。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要形成探究式學習方法,成為具有科學素養的人,教師角色就是要重視引導,教給學生獨立學習、研究、自行獲取知識的方法。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學會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起到了“授之以漁”的作用。

三、注重生活實際,培養探究能力

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相當密切,在物理教學中,我們要學會將學生的探究視點從課堂引導到社會,展開廣泛的社會調查及其他學習活動,切實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例如:“生活中的聲音”、“比較材料的保溫性能”、“生活中的測量”、“電冰箱中的物態變化”、“生活中的光現象”、“自制指南針”等,都離我們的日常生活相當近。教學之余,我們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布置學生利用生活經歷來探究新知識、實踐新知識。又例如:在講到“聲現象”時,我們要求學生調查家鄉的噪聲現狀,鼓勵學生調查了解當地噪聲嚴重的企業,根據各種噪聲研究減弱和防治方法,給這些噪聲嚴重的單位提出自己整改建議;在學習了“光現象”后,我們讓學生到校外廣泛了解光污染及光污染的治理,如:給學生提出探究式問題:“光污染引起的交通問題”,讓學生進行探究。在交給學生探究式學習任務時,同時將探究評價量規發給學生,學生在進行探究活動時可以作為活動依據。當然,科學探究,百花齊放、形式多樣。我們通過不斷嘗試,從學生學習的每一個方面展開探究活動,一方面可使學生更好的領悟科學思想和精神,經歷發現科學的過程;另一方面,也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其終身發展夯實基礎。

而我們提倡的探究式學習,強調要讓學生經歷科學家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了解科學是如何經過無數次的試驗性實驗而慢慢累積形成的,讓學生明白科學是不斷發展的,人類對自然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從而提升學生利用實驗來探究未知事物的興趣和能力。實驗結果表明,通過教師讓學生感知探究模式,激發探究欲望,內化探究方法和分析探究結果,使學生自己學會了“捕”,學會了如何去自主學習,去主動地獲取科學知識,讓學生掌握了科學探究的方法,在學習中體驗科學探究的快樂,養成了良好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創新能力,新頒布的物理學科的課程標準在課程理念中明確提出了“要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并將其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同時,“物理課程應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將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探索精神。

四、探究式學習講究合作

合作學習能夠促進學生間在學習上的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在探究式學習中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積極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每個學生由于發展水平、興趣愛好不同,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這種認知程度上的差異,是學生間可以進行交往與合作學習的前提。教師應在科學探究的教學活動中,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彼此之間進行充分交流、切磋,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充分討論、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論,創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圍,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在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交流中,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傾聽他人的探究經驗,進行客觀的比較和鑒別,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克服獨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促進對所獲得知識的正確、全面地理解,從而使自己的探究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培養。教師在實施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多方位、多途徑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要制造機會讓同學們進行合作,在學生分組實驗時,有很多實驗必須要通過實驗小組的合作才能完成,比如,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小組中的學生分工不同,有動手操作的,有記錄的,有觀察現象的、有收集材料的等。在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合作的方式和方法,掌握合作的技巧,確保探究活動的成功。

五、探究式學習離不開信息的整合

在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中,還應重視培養他們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收集要多元化,可以在小組合作中收集他人的信息,可以在圖書管收集,可以在社會生活中收集,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尋找相關的信息和資料,從多方獲取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整合,為自己的探究活動服務,以強化在探究中學會知識的學習、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問題的解決等方法,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如在探究“噪聲污染”,就可以讓學生在學校收集有哪些噪聲,在生活的小區收集有哪些噪聲,在公共場所收集有哪些噪聲,在工廠企業收集有哪些噪聲,在圖書管查閱噪聲的有關資料,在互聯網上瀏覽噪聲的有關知識等。教師指導學生把收集到手的這些信息進行分析整合,以形成相對完整的探究報告。這對學生探究式學習的形成,探究式學習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也極為有效。

物理是一門以探究為基礎的學科,探究式教學在問題研究和問題解決中所用到的科學方法也正是物理學科課程目標所要求的。因此在物理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對于學生從整體上認識自然界中的各種物理現象,掌握相關知識,提高自學能力,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