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開放性教學論文
時間:2022-07-22 08:30:22
導語:初中物理開放性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設置開放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體現在教材之中,但教材內容相對固定,而科技發展卻是日新月異的.教師要以教材為藍本,但不能困囿于教材,要突破教材、駕馭教材,開放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重組、補充,使之真正能服務于學生.
1.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物理源于生活,教師要以課本為起點,從學生原有的生活和知識經驗出發,用社會生活知識充實教材,使初中物理課堂變得豐富有趣.
2.要聯系前沿技術.在信息時代,知識的更新越來越快,而教材卻是相對固定的,教師要了解物理的前沿技術,探索最新的科技成果,使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例如,在講“熱學”時,教師可以介紹德、美科學家開發的新型熱離子發電,利用兩金屬片之間的溫差將熱能轉換成電能,其發電機的效率可達40%,有望在太陽能和廢熱回收方面取得廣泛應用.
3.注重其他學科的滲透.學科知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交叉、相互影響的.如,牛頓在研究萬有引力過程中創造了微積分,物理學的慣性、摩擦力、重心等問題在體育訓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要將初中物理知識與其他學科彼此滲透,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照相機與眼睛視力的矯正”時,教師可以結合生物學科知識,讓學生了解青少年視力下降的原因,學會保護視力、預防近視.
二、實施開放的教學過程
教師要創設民主、開放的教學氛圍,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生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情感、分享經驗,促成課堂的動態生成.
1.實現課堂的有效互動.教師要構建開放性課堂活動,拓寬交流渠道,實現信息的多向傳遞,實現教師、學生、環境、內容、媒體等各要素之間的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
2.注重課堂調控.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加強管理,適當地運用規章制度約束學生,保證有秩序地開放,不至于使課堂活動處于無序狀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問題難度,以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采取開放的教學方法
1.問題具有開放性.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滿足于形式單一的常規題,使學生刻意“揣摩”教師的“標準答案”,難以產生獨到的見解.教師要有意識地設計條件不充分、結論不唯一、解題方法多樣的開放題,讓學生從不同的視角觀察、不同的層面思考,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法.例如,野兔在草地上以10m/s的速度向前方40m處的樹洞奔逃,鷹在野兔后方120m處以50m/s的速度沿地面飛行追擊野兔.問:鷹能否抓住野兔?有的學生比較野兔、鷹進樹洞所用的時間:野兔t1=s1/t1=40m/(10m/s)=4s,鷹t2=s2/t2=(120m+40m)/(50m/s)=3.2s,因為t1>t2,因而鷹能抓住野兔.有的學生求鷹抓住野兔所需時間t=s/(v2-v1)=120m/(50m/s-10m/s)=3s.因為t1>t,所以鷹能抓住野兔.有的學生計算野兔逃進樹洞的時間4s,再據此時間計算鷹飛行的距離200m,大于160m,因而能追上野兔.
2.實驗具有開放性.開放的物理實驗淡化演示講解,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例如,在做“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時,教師引導學生先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運用彈簧測力、長木板、木塊、毛巾、砝碼等器材進行實驗,學生在不同表面拉動木塊的過程中記錄壓力、測力計示數、摩擦力的數據,在分析論證中獲得結論.學生通過分析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穩定的情況,提出改進的意見.學生在思考、交流、猜想、驗證中提高分析能力,感受到成功的愉悅.
四、構建開放的教學模式
初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教師要讓學生在實驗中提高觀察、分析能力,做到心明眼亮,留有讓學生解決問題的空間,讓他們設計多樣化的實驗方案,感受運用實驗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為新舊知識建立聯系的紐帶,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完成教學目標.總之,物理教師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構建開放性的物理課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開啟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作者:張會廣 單位:江蘇阜寧縣古河初級中學
- 上一篇:兩化融合工作要點
- 下一篇:財政局民生工程工作要點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