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實驗資源開發及利用分析
時間:2022-09-06 09:50:29
導語:初中物理實驗資源開發及利用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建立開放實驗室,提升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物理《新課標》安排了一定的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在教學過程中演示實驗大多是由老師在課堂上操作完成的,很難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要充分的開發和利用實驗室的豐富課程資源,必須改變實驗室的封閉管理狀態,通過建立開放實驗室,鼓勵學生主動利用教學設備、教學儀器、教學模型等實驗儀器進行各種探宄活動。例如:在學習《電路的組裝》時,課本只有一節內容,很難讓學生一下掌握如何組裝電路。我利用開放實驗室,首先教會學生如何識別電路,如何連接電路,然后利用實驗室的教學儀器和教學模型,設計和組裝串、并聯電路,為值班室值班人員設計一個能報知前門和后門來人情況的電路和醫院病人呼叫醫生的電路。經過一系列反復訓練,學生扎扎實實掌握了電路的連接和組裝。在學習《眼睛和眼鏡》時,我利用開放實驗的優勢從生物實驗室找來眼睛的模型,再用薄厚不同的凸透鏡模擬正常眼和近視眼在視網膜上成像的區別,讓學生真實的感受近視眼的鏡頭和像距的變化,這個實驗起到了一箭雙雕的效果,既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眼睛的結構、近視眼的成像原理,還使學生知道了青少年應如何保護好自己的眼睛。自從建立了開放實驗室,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在課堂上沒有機會做的實驗,完成效果差的實驗,以及習題實驗和一些拓展性實驗都可以在開放實驗室進行。開放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必要的實驗儀器、活動場地,讓學生自主探宄,老師做必要的指導,這一活動對突破教學難點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大有禆益。
二、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建立仿真實驗室
在物理實驗的過程中,許多實驗由于各種原因,很難在實驗室完成,為改變這種情況,可以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建立仿真實驗室。例如:學習船閘時,須向學生解釋清楚它是如何利用連通器原理工作的。但如果使用語言對照課本靜止的圖片向學生講授,學生理解起來比較抽象,對整個過程反映比較茫然。我在網上下載相關課件解決了這一難題。課件《奇妙的船閘》以flash動畫的形式模擬了船從上游到下游和從下游到上游時水位變化的全過程,形象生動,易于理解,再配上聲音效果,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配上三峽船閘圖片,直觀的圖形一下子拉近了船閘和生活的距離,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習《大氣壓強》時,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只憑老師講解,學生一臉茫然。我利用仿真實驗再現了當年馬德堡半球實驗的全過程,隨著“膨”一聲巨響,學生在驚訝中感受到大氣壓強確實存在。仿真實驗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整個物理實驗呈現出來,達到仿真效果,彌補了我們在實驗室不能解決的問題。
三、開展自制教具活動,培養師生創新能力
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的基礎,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手段。而所有的物理實驗的開展都離不開恰當、合適的實驗器材。隨著教育現代化,國家提倡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教學儀器日臻完善,為初中物理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但是學校教學設備、教學儀器等實驗器材配置雷同,整齊劃一,不利于教師個性化教學,同時學生的個性發展也受到了極大限制,從而影響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動手能力的提高。所以我與學生群策群力,大力開展自制教具的活動。例如:在學習電與磁時,我和學生自己繞制線圈,利用木塊、薄鐵皮、導線等器材制成了電話模型,效果很好,還榮獲當年全縣自制教具一等獎。學完《電磁感應現象》,我指導學生制作了一個小型水力發電機,安裝在自來水管上,利用水流就可以發電使小燈泡發光。在學習電磁繼電器時,我指導學生利用廢舊啟輝器中的雙金屬片、紅綠發光二極管、電磁繼電器、電源等設計了一個火災自動報警器來演示電磁繼電器的電路工作情況。通過學生自己觀察、自己安裝,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熱情,提升了學生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四、聯系生活實際,豐富實驗資源
新課程提倡“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探宄活動和各種實驗,可以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提出“壇壇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就是說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大力倡導簡單易行的代替性實驗。例如:在學習《杠桿》時,我找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剪刀、鑷子、筷子、鐵锨、釣魚竿等用具和學生一起通過使用,找出支點、動力、阻力,并畫動力臂和阻力臂,判斷它們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物理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簡單易行的一些小實驗起到了聯系物理內容與日常生活的作用,使學生感到生動有趣。例如:小實驗“紙鍋燒水”,在沒有實驗前,學生普遍認為紙容易燃燒,用紙鍋不可能把水燒開。課后學生親自做實驗,通過實驗,不但證明了紙鍋能把水燒開,觀察了水沸騰是的現象,理解了液體沸騰的條件,而且加深了燃燒條件之一著火點的認識,明白了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從而增加了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如:小實驗“筷子提米”,證明了摩擦力的存在,認識了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瓶子吞雞蛋”、“噴泉實驗”、“自制調光燈”等一些小實驗,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是有用的,激發起他們學好物理的愿望,增強了學習興趣。課程是知識的載體,必須和社會發展與變革緊密聯系。既要把知識學活,又要學會活用知識。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校內外的交流,引導學生更多的聯系現實社會生活,加強同當地的電視機構、科技館、工廠的聯系,引導學生更多的把知識同生產生活聯系起來,加強交流,優化組合,為學生提供更加新穎和豐富的學習資源。
總之,我們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要重視物理實驗的開展,對實驗資源進行充分應用和開發,增強我們實驗操作能力的同時,促進我們的創新意識,為綜合素質的發展打好基礎。
作者:董淑華 單位: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肅北縣中學
- 上一篇:數學思想在初中物理學習的運用
- 下一篇:學生微課在大學物理復習教學的作用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