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創新論文

時間:2022-05-06 05:14:00

導語:物理教學創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教學創新論文

物理教學創新要求教師由重教轉向重學;重結果轉向重過程;重繼承轉向重創新;重知識轉向重能力.有目的、有意識地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一、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興趣的培養

1、要實行教學民主,從根本上改變“以灌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

我們應當明白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物理,而不是教師“講”物理.學生的學習活動是課堂的主要活動,老師的責任是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啟動起來,組織起來,使他們能夠緊張、高效地投入學習,并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學情,提供適時而有效的支持和幫助,使各類學生都能按自己的特點進行學習.如果教學是灌輸知識,那決談不上創新,但如果是由學生“自我構建”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必定包含著創新.因為學生的創新,不是從無到有的發明,只要獲得知識的過程對他本人來說是獨特的、新穎的。具有價值的,就是創新,而且,學生自主學習的目標,邏輯地包含著基礎知識.因此,教師的任務就是以呈現教學目標、學習情景、活動情景等方式來呈現學生的學習任務,啟動并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哪怕是物理概念、規律的背誦,都可以作為學習任務來啟動、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

2、要減輕課業負擔,把課外時間還給學生開展課外興趣小組,要讓學生當主角,給他們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從策劃、組織到具體實施都要由學生自己確定,推選負責人,教師則從旁指導和協助.如提出整體設想,給予必要的指點,遇到困難幫助解決.這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他們的創造才能就可以充分展示出來.

3、要搞好考試改革,發揮考試的導向作用考試題目不要出得太死,不要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可以適當聯系生活實踐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的能力.適當增加一些開放性的試題,允許一題多解,鼓勵學生大膽探索、鼓勵創新,有創見的答案要給高分等等.這樣考,不僅能檢驗學生運用物理的能力,而且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勇于創新.

二、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1、鼓勵創新想象心理學研究表明,想象是一種可貴的心理品質,是創新的基礎,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我們可以用實驗、圖形、表格、模型、實例去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物理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多練習、多操作,這樣大家開動了腦筋,積極參與,踴躍發言,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也增加了知識的總量.

讓學生巧于動手、勤于動腦是開發學生智力和非智力資源的有效途徑.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說:“人身兩大寶,雙手和大腦”.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要認識一個客體,就必須動之以手,智慧始于動作”.中學生的特點是好動、好奇、好強.教學時讓學生巧于動手勤于動腦以動促思是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的.

我們在教學工作中要借助教具學具,讓學生動腦、動手,使他們看到斑斕多彩的物理天地,激發學生去探尋物理的奧秘,產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學會觀察思考、探索學習方法,養成自學習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啟發創造想象.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豐富的想象是創造的翅膀,對培養學生創造思維進行創造性勞動和掌握知識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中要盡量喚起學生們頭腦中儲備的有關表象,引導他們延伸,從而加速他們從再造想象向創造想象轉化.

積極引導學生的求異思維,教師要憑借教材,教會學生舉一反三,推陳出新,引導學生進行回憶,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加以分析歸納,得出規律.

2、鼓勵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是一種開拓型的思維形式,發展發散性思維對培養創新意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在同一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是培養發展思維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

發散性思維又稱輻散思維,是創造思維中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根據已有的信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從多方面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展開性思維方式.它表現出流暢、變通、獨特三大特征.

(1)注意訓練、梳理,培養流暢性

流暢性,是發散性思維量的指標.所謂流暢,是指學生的智力活動反應靈敏,思路通暢,聯想豐富,能在短時間內匯集與所研究的問題有關的概念、公式、定理.

為了達到思維流暢的目的,首先要加強基礎訓練,要使各種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爛熟于胸中,成為隨時可以呼之欲出、信手拈來之物,這樣,在具體運用時,學生就可以左右逢源,達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其次,在一定的學習階段,將證明某一類問題所需用到的定理,進行系統的歸納梳理,這對于學生從知識貯存中迅速檢索相關的定理、公式,順利、暢通地進行思維、分析,是頗有益處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學生面對題目,要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盡可能地思考出較多的解題方法.

(2)注意多變、多聯想,培養變通性

變通性,是思維活動不局限于某一框架中,不受消極的思維定勢的束縛,能夠隨機應變,融會貫通,巧妙地應用公式與定理,使問題得到解決.變通性,一方面體現發散思維的質,表現了思維的靈活、適應、通達;另一方面,也關系到發散思維的量,變通的結果必然帶來了發散思維量的增加.

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性,要求教師在平時的物理教學過程中,對所給的例題、習題、試題的形式應富于變化,防止學生的思維桎梏于某種固定的程式,不動腦筋地照套某一種常規的解題方法,要讓學生在條件和問題的不斷變化中鍛煉和培養變通能力,

我要求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不受思維定勢等因素的干擾,發揮其思維的變通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求解.如果長期堅持把簡潔的解題思路教給學生,那么對于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會大有益處的.

(3)鼓勵別出心裁,培養獨特性

所謂獨特性,是指思想方法新穎、奇特,能從一般所考慮不到的新角度去認識問題,提出超常的解決問題的構想、方法.獨特性是發散思維的標志.

教師應鼓勵學生不因循守舊,不因襲前人,敢于突破相關知識的局限,敢于提出別人未曾想過的方案、問題、方法.教師引入新課不平鋪直敘,不落俗套,力求有創意有創見,以此感染啟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習的各個環節中作創新探索,利用興趣題組,勇攀高峰的階梯題組和做題擂臺賽、搶答賽等方式互出考題,開設錯題診所,激發學生探索、創新欲望.教師應通過一題多解,一圖深鉆,一理多變,一法多用等活動誘發學生求新求異思維、發散思維,同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問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

在日常教學中,我經常提醒學生:學習不能死守書本、不知變化、人云亦云,要不拘泥、不守舊、打破框框,敢于創新.實踐證明,優化學生的解題思路,對于提高其思維的獨特性有很大的幫助.

3、鼓勵逆向思維逆向思維就是從反面思考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培養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以前人們把動物關在籠子里給人看,現在利用逆向思維把人關在籠子里(坐在汽車里)給動物看(參觀野生動物園)便是運用逆向思維成功的典范.

4、鼓勵“爭論”在課堂上適當引導爭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品質.在進行概念、規律教學,閱讀理解練習時,往往由于學生各自對概念、規律的理解不同,就會得出不同的見解,從而引起爭論.從教學角度講,“爭論”有利于加強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從思維的角度講,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因為“爭論”是面對面的,爭先恐后的)、廣闊性(因為“爭論”是針鋒相對的)、深刻性(因為“爭論”不是重復別人的意見);從表達角度講,“爭論”往往是即興發言,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演講才能無疑是一種極好的鍛煉.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學生“爭論”.當然,引導學生“爭論”要講究一定的藝術,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前提.針對教學中的疑、難點,有意識地設置爭論情境,讓學生參與爭論,既給學生創設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又給學生一個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