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學再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05 06:33:00

導語:高中物理教學再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物理教學再分析論文

【摘要】作為教育最前線的中學教師的我們應當怎樣適應這次改革呢?在我走近新課標的這段時間里,用新課標的理念,對曾經被自己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的審視,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教師應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由“重視現成結論的傳授”向“重視學習過程的體驗”轉變。學生也由“以被動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由“接受知識的容器”向“獲取知識的智慧者”轉變。在課堂中努力貫徹新課標思想,廣泛開展“探究式教學”

【關鍵詞】轉變思想;改進教學方式;適應;新課標

【Abstract】Beeducationhighschoolteacherofthefrontlineofwehowshouldorientationthistimereform?InIwalkupnewlythistimeoflessonobjectusenewlessonobjectprinciple,rightnesseverdriveoneselfseeasexperienceofstandpointandwayofdoingcarriedontore-examine,tooneselfofteachingthoughtandthebehaviorcarriedontointrospect,teachershouldfrom"withteachsettlelearn"to"withlearnsettleteach"change;From"theinductionofthevalueready-madeconclusion"to"valuelearningprocessofexperience"change.Studentalsofrom"withthepassivestudy"to"independencestudy"change;From"acceptthecontainerofknowledge"to"obtaintheintelligenceofknowledge"change.Intheclassroomeffortcarrythroughanewlessonmarkthought,extensiveopentheexhibition"investigationtypeteaching"

【Keywords】Changethought;Improvementteachingway;Orientation;Newlessonmark

為了適應未來教育的需要,國家進行了課程的大調整,這一次新課標改革規模之大,是我國恢復高考后從未有過的,新課標已是大勢所趨,作為教育最前線的中學教師的我們應當怎樣適應這次改革呢?在我走近新課標的這段時間里,我的體驗很多,感觸也頗多。我用新課標的理念,對曾經被自己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的審視,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我想就《物理教學如何適應新課標》談談我的體會和看法以供廣大同行商榷。

1.在教學中要深刻領會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切實轉變教育觀念

要真正用好新教材,提高教學質量,根本在于轉變教育觀念。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教師應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由“重視現成結論的傳授”向“重視學習過程的體驗”轉變。學生也由“以被動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由“接受知識的容器”向“獲取知識的智慧者”轉變。因此,新課標下的教師不能再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好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而應該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并且“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發展”也是我所在學校一貫所堅持的辦學理念,即以學生為本,學生是教育之本。教育的目的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發展學生的一切。為了貫徹這一理念我認為:

首先,教師在學法上要扮演指導者。比如我校高一的新生往往感到物理很“難學”,其實高中物理難學,難就難在初中與高中銜接中出現的“臺階”。這個臺階存在于物理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方法與心理特點上。初中物理學習的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大多是“看得見,摸得著”,而且常常與日常生活現象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大多屬于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直觀實驗為依據的具體的形象思維,較少要求應用科學概念和原理進行邏輯思維等抽象思維方式。初中物理練習題,要求學生解說物理現象的多,計算題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結果。高中物理學習的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現象比較復雜,且與日常生活現象的聯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緊密。分析物理問題時不僅要從實驗出發,有時還要從建立物理模型出發,要從多方面、多層次來探究問題。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抽象思維多于形象思維,動態思維多于靜態思維,需要學生掌握歸納理,類比推理和演繹推理方法,特別要具有科學想象能力。剛從初中升上高中的學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適應過來,都覺得高一物理難學。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學的銜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學習臺階;如何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物理教學特點,渡過學習物理的難關,就成為我們高一物理教師的首要任務。知道了癥結所在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筆者在高一教學工作中從注意新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加強直觀教學和加強解題方法和技巧的指導這三個方面多下功夫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其次,教師應當扮演的就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問題中的合作者與助手。

2.改進物理教學方式,提高課堂質量

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式已在很大程度上阻礙當今社會所需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新課程標準也要求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個性的學習。使學習具有研究性、探索性、終生性。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同時又借鑒參考一些優秀教學案例,并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在教學方式上我做了如下嘗試——探究教學法。

探究式教學就是學生為了解決某個具體問題,在教師的幫助和支持下自主探索獲取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現代教育理論認為: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教育的核心與主體。實踐和理論證明,探究式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重視科學探究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探究式教學按照參與的主體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形式:

2.1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探究。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探究就是以教師講授、演示為主要教學手段,通過啟發引導,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種形式的探究適合于抽象性、理論性較強的物理規律教學中。例如萬有引力、光的本性等課例的教學。

2.2師生互動,教與學相結合的探究。這是一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并重,師生協作相互配合的探究形式。它適用于自主探究有一定難度但在教師指導下有能力完成的探究。例如滑動摩擦力、伏安特性等課例中可以使用。

2.3以學生為主的自主探究。對于現象簡單,知識難度低、涉及探究過程較少的課例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從而完成教學活動。

此外,按照探究過程中應用的主要方法還可以有實驗探究、理論推導式探究、網絡環境下探究。按涉及的要素可以分為部分要素探究和完整要素探究。

總之,面對新形成,我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改變陳舊的教育教學觀念,在教學中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切實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服好務,育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