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思考論文
時間:2022-07-12 04:18:00
導語:關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隨著新課程的深入實施,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展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論文關鍵詞:教師角色教學行為學生方式合作學習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標)告訴我們,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學的成敗會十分敏感地反映在學生身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合作者”,顯然制約物理課程改革的瓶頸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理解與認識。下面就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角色的定位及教學行為轉變的思考
教師作為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自我角色定位發生轉變,由課程的忠實執行者向課程決策者轉變;教師由教學權威向教學平等參與者轉變,教帥是學生發展的主動參與者,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和諧的。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理解、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師生將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新課程中,綜合性學習正是當代課程改革中旨在實現課程統整的一種努力,教師要突破學科專門化的樊籬,具有整體把握與綜合的能力,改變單兵作戰的工作方式,與其它學科教師聯手合作。課堂上,教師的觀念、教學方式都發生了顯著的改變。教師要由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要善于捕捉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學習的靈感,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挖掘學生發展的潛能,喚起學生成長的渴望;教師要由教學活動的主角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配合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為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并促進評價的內化。
教學是師生間交流和溝通的過程,教師放下尊嚴的架子,從講臺上走下來與學生做朋友,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參與者,師生間的關系是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師要適應新課改理念下的教學,就必須通過學習課改理論,參與課改培訓,對新課程充分理解,誠心接受,熱情投入,有效實施,并根據新課程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成為“學生成長的引領者,學生潛能的喚醒者,教育內容的研究者,教育藝術的探索者,學生知識建構的促進者,學校建設的參與者,校本課程的開發者……”。
二、新課程景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的思考
課標通過加強過程性、體驗忡目標,以及對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指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展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教育方式上,也要體現出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奴隸,學生要掌握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評價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促進學生和諧發展。弗賴登塔爾認為人類知識有兩類:思辯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物理學科是對生活現象與經驗的提煉總結,是人類知識暈要的組成部分,它也可以分為上面提及的兩類知識。對于思辯性知識宜采用探究式學習方式。如在研究導體電阻影響素及其定量關系時,猜想和實驗方法的設計思想在課常上可以讓學生置身于探究活動中,讓他們去思考,去理解,去運用已具備的知識分析問題。而對于幾種常見的磁場磁感線的分布只是根據真實的磁場虛擬出來的,不宜采用探究式學習,學生町以運用接受式學習方式,進行識記、練習、理解甚至靈活運用。在學習過程中,個人程序性知識積累到質的飛躍就會內化為方法性知識,即思辯性知識,而方法性知識的理解和領悟又外化于程序忭知識學習,能積極地提高物理學習效率和質量。由此可見,兩種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相互補允,共同促進。此我們小能互相排斥,也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三、新課程理念下對課堂教學中師生合作學習的思考
課堂是師牛對話的“場所”,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物理教學主要是形成物理知識過程中師生的交流合作。課標指出“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包括思維的參與與行動的參與”。既要有教師的講授與指導,義要有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發揮集體的智慧,有利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學習的全程給予方法上的指導,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物理是個人思考的學科,合作學習首先要求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引起學生主動思維、獨立思考,只有這樣,才能促使高質量的師生互動。教師可以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內提問,也就是在知識形成過程的“關鍵點”上,或在解題策略的“關節點”上,或在知識問聯系的“聯結點”上,或在物理問題變式的“發散點”上。如此提問,必能“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其次,課堂的分組討論、合作探究也是合作學習的一種式。合作學習思考時間長,沒有充分的獨立思考、獨立見解,只有表面的熱鬧足沒有意義的。所以,可以采取課堂內外結合,留有充足的思考時間給學生,同時教師也置身于問題探究之中,對合作學習給予必要的提示,點撥,合理指導。另外,教師要注重責任的分工,使合作學習將個人競爭轉化為小組間的競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相互配合支持,期待所有學牛進行有效的溝通,對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效率的途徑。這樣的合作學習必將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擁有個人的發展。新的課程改革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要求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新角色的建立與轉變是為了讓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中充分發揮應有的功能。這種建立與轉變,是讓教師改變原先擁有知識的權威者形象,而側重于對學習過程的組織、引導,并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因此,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自身形象,切實改變自的教學行為,成為學習的組織者,關注學生主體,提升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 上一篇:淺談高中數學的教與學論文
- 下一篇:節日期間消防安全工作會議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