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高中物理教學論文
時間:2022-11-05 03:58:15
導語:新課標下高中物理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創新教法學法,激發學習興趣
新穎、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吸引學生,讓學生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樣,有效的學習方法也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學習效率。為此,我們教師要在物理教學中,創新教法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常常會碰到比較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概念,教師無論怎么解釋概念的文字意思,學生總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這樣學生不僅記憶困難,以后也不能靈活運用。這時我們就要借助外延法學習概念了。外延法就是通過概念的外延知識來解釋概念的內涵,讓學生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內容,這樣學生理解和掌握起來就順利多了。例如,在教學“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時,教師引導學生看具體實物的落地,如,觀察鉛筆、紙片、樹葉、一點水等,通過觀察這些,讓學生總結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這樣學生通過觀察和教師的引導,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記憶,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加強探究教學,提高學習質量
新課程理念要求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取知識,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出問題,收集資料,提出假設,驗證結論,最終獲取知識。在這樣的探究活動中,可以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僅能多角度積極地回饋和反應,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例如,在教學“力學”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三腳架為什么是世界上最穩定的結構?學生根據問題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并提出使三腳架穩定的結構,學生根據課本的步驟探究知識,聯想三角形最穩定的原因,從力學角度解釋三腳架穩定的原因。學生經過自我探究的形式獲取知識,不僅積極性高,而且對力學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運用物理模型,提高教學效率
物理模型類似于數學建模得出的結論,它是通過對物理事物進行抽象化處理,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通過簡單科學的處理簡化得出的。物理模型是高中物理教學的工具,是解決物理問題的具體方法。所有的模型都有公式和方法、程序與之相對應,這都是格式化和一成不變的,具有極強的程序性特點。如,點電荷、質點、平拋及自由落體運動等。很多物理問題的解決離不開物理模型的幫助,而要想用好它們,我們必須先清楚這些物理模型是怎么來的,理解并掌握它們的含義與適用條件,并借助訓練不斷提高熟練程度。
四、強化思維訓練,鼓勵學生實踐
高中物理是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高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正趨于成熟,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對物理的知識進行歸納,建立起易記憶、邏輯性強的知識結構,并對每個年級的物理知識按照力學、電磁學、光學等分類歸納知識,這樣學生更容易學習,當然,這個過程最好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己去建立,這本身就是訓練學生思維的過程。例如,在教學“光的傳播”時,我們設置這樣的問題:光源S經過一個平面鏡反射出n、m兩條光線,請確定光源路徑,并分析光源S和它的像S′的位置。學生對這樣一道難度不太大的試題,反而有些不知所措,為什么?這是因為學生對物理原理和實際問題聯系較少,不能將實際問題抽象為物理原型,也就是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強,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強化學生思維訓練。同時,我們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實踐,注重學習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創新能力。為此,物理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疑問,并通過大膽猜想,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
高中物理的課程改革要遵循學科特點,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辯證地看待教材,運用新教法,對教材和教法進行全新的處理,建立一套切實有效的學生能力檢測和評價系統,有效地控制整個教學過程,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高中物理教學需要在新課程理念下,根據學科特點,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探究式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并利用物理模型開展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強化學生思維,讓學生學會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作者:葉喜星單位:浙江省三門縣亭旁中學
- 上一篇:新公共管理理論對行政改革的啟示
- 下一篇:油茶工作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