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學習興趣和能力提升

時間:2022-12-04 09:25:12

導語:物理教學學習興趣和能力提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教學學習興趣和能力提升

摘要:從目前國內教育現狀來看,學生對于物理課程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對目前的教學形成一定的阻礙。如何及時解決物理教學的困境,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興趣,是目前高中物理教學中著重考慮與研究的問題。此外,物理教學中學生對于物理模型的掌握與運用程度相對缺乏,當前的教育改革應立足于現實,追根溯源,結合實際分析問題的本質,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物理教學;培養興趣;能力提升

教育學家霍姆林斯基在教育方面的著作中提到,假如教師不想方設法促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這種狀態下,學生對于知識的態度只是冷漠,反而會給學生帶來額外的腦壓力,對學生的身心帶來疲倦。目前高中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興趣在整個中學階段是相對較為低迷的。學生在初中二年級開始接觸物理課程,老師在物理學習起始年級的課堂教學中采取過于固化的授課方式,機械地傳授物理知識,給學生的物理學習留下了極為負面的陰影,導致學生在初中和高中的物理學習中很難提起濃厚的興趣。如何為初學物理帶來良好的影響,培養學生濃厚的物理學習興趣尤為重要。

一、認真充分備課,構建豐富的物理課堂內容

首先,教師從第一個環節——問題的設置開始,將物理問題與物理實驗相結合,促使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地參與實驗中來,引起學生對物理現象以及問題解決的濃厚興趣,進一步引導學生進入課本學習相關章節的內容以及知識點。同時,在問題設置的環節中,教師首先要考慮目前學生整體的知識水平和認知結構,考慮問題是否貼近學生生活,是否能夠被學生所理解。疑問與好奇是學習當中培育興趣的良藥,老師應該著重培育學生的好奇心。其次,對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教師應該學生積極地發掘,充分融入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培育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另外,提出與解決問題可以促使學生深度地參與課堂學習,深刻理解老師傳授的知識點,學會構建完善的知識框架,理解相關的核心知識,在實踐中及時靈活地運用知識,發現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措施。

二、增強教師課堂教學的幽默感

教育家魏書生曾經指出:學生在接受知識教育的過程中,喜歡或者傾向于接受具有幽默感的內容。目前,國內的教育對于課堂幽默的要求相對空白,相反幽默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卻起著培育興趣、引發學習樂趣的積極作用。中學教師應該大量地引入相對幽默的授課方式,促使課堂內容更加豐滿,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愛好,盡可能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幽默的授課方式降低學生對物理課知識的抵觸心態,克服枯燥情緒。在幽默授課方式方面,首先要增強語言的幽默性,師生之間知識傳遞與接收的主要渠道與媒介是語言的交流,靈活地運用語言,在幽默的言語交流中傳遞物理知識,引起學生對于物理學的濃厚興趣。一方面,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創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另一方面通過幽默的言語增強學生個人的自信心,鼓勵學生滿懷激情地投入到物理知識的學習中,有利于學生建立自信心,有利于教師樹立平易近人的形象。

三、物理課堂中應該加入大量的實驗元素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對于物理學而言至關重要。很多物理知識需要通過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對實驗現象進行總結、思考得出結論。因此,在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一方面需要著重關注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獨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方面,應該添加實驗環節:課前準備齊全的實驗器材;制定完善的實驗計劃與活動計劃;構建豐富的活動過程,在實驗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做好完善總結。

四、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機會與舞臺。首先,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供更多的實踐活動與實驗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做出不同的總結,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活動,積極動手做實驗。通過大量的行為以及言語鼓勵學生,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構建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支撐。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從兩方面入手:學生需要關愛,老師的關注以及在和學生交談中的言語措辭,與學生相處時應該首先取得學生的信任,使學生發現個人價值;老師既要對自己承諾過的事情守信,對學生提出要求,不僅要給予肯定,還要積極支持學生,尤其是支持學生個人做實驗活動,積極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展示學生價值。尤其是物理學課程中,針對掌握知識程度較低的學生,老師需要更多地關注,而非放任不管。

五、利用物理模型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程度

經過長時間的不斷探索,物理學家創立了模型方法,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凸顯物理現象中主要因素,讓看似復雜的物理可以變得通俗易懂。要正確認識物理模型在物理教學中的核心作用,這樣才能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學生學習物理過程中會經常和模型打交道,教師對此要有正確的認識,這樣才能建立簡單明了的物理模型,輔助學生理解物理現象的本質。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可以運用抽象的物理知識解決生活的具體問題,具體來說就是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針對學習中的難點進行簡化,這種化繁為簡的學習形式可以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建立可以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模型。物理模型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的物理知識,對這些知識理解方式和解題技巧進行相關的整理及模擬,將知識的核心部分進行放大,更方便學生進行觀察、分析和研究,這就是所謂的物理模型。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任何知識的學習、任何學習行為都是建立在興趣的支撐點上。興趣對于學生而言是認識活動、學習行為的出發點,構建合理的學習方法,不僅需要學生個人去思考、摸索,需要老師幫助學生樹立濃厚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構建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老師應該促使整個課堂內容豐富、充實,同時又不失幽默,盡可能地降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枯燥情緒,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物理學,是一種體驗生活現象的樂趣,而非是一種壓力,物理學源自生活,樂趣也在結合生活。

參考文獻:

[1]馮一兵.淺談物理模型在教學中的優點及局限性[J].物理與工程,2007

[2]方天申.從模糊學角度討論SISO閉環系統模型的物理局限性[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

[3]喬慶軍,侯玉林.多媒體輔助物理教學的優勢與局限[J].中國科技信息,2007

[4]殷偉峰.物理模型教學研究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

[5]周自榮.物理教學中模型的建立[J].科技信息,2010

[6]余勝泉.從知識傳遞到認知建構、再到情境認知[J].中國電化教育,2007

[7]程帆.物理的力學部分學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

作者:吳瑤 劉進 劉鈴 單位:六盤水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