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課本特點加強實驗論文
時間:2022-09-24 04:36:00
導語:突出課本特點加強實驗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教科書(以下簡稱新課本)已于1994年秋在全國使用。新課本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加強了實驗,突出了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教學大綱指出:“初中物理教學要以觀察、實驗為基礎。進行演示和學生實驗,能夠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這種認識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必要的基礎。觀察和實驗,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起學習興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學中要重視主學生觀察有關的現象,要大力加強演示和學生實驗?!贝缶V的這段敘述闡明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學中如何落實卻比較困難,其中有認識上的問題,也有客觀存在的困難。下面談談我們的認識和做法,與大家交流、切磋。
一、鉆研教材,挖掘實驗因素
新課本非常重視實驗,通過實驗引入概念,得出規律,通過實驗檢驗猜想,發展知識,通過實驗培養興趣和能力,體現了初中物理教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除了安排大綱規定的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以外,在實驗內容、方法和編寫上還采取了許多措施,多方面加強實驗教學。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一)課文中設立“實驗”標題,突出實驗地位
新課本大部分章節的課文中,都設置了標有“實驗”標題的內容,用與課文不同的字體印刷,非常醒目。師生一看便知道這是應該做的實驗。這些實驗不僅包括了大綱中規定的演示實驗,而且增加了許多學生可以在課堂上進行的簡單實驗。粗略統計,兩冊新課本的必學內容中,共設置了68個實驗小標題,包括130個實驗。其中絕大多數是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探索性實驗,實驗方法簡單,器材易得。經過努力,絕大多數可以作為學生隨堂實驗,這就為加強實驗教學開創了新途徑。
例如,對初中物理課課本第一冊55頁研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我們用圖1所示的方法,在一塊約150cm×3cm×3cm的小木塊中部據一條寬約3mm、深約15mm的縫,把一塊平板玻璃插入縫中,作為學生隨堂實驗用的器材。也可以像圖2那樣,用透明膠帶把平板玻璃與一個直角三角板粘牢在一起,也很簡便易行。
(二)加強課外小實驗、小制作
課外小實驗、小制作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性,發展學生的愛好和特長有重要作用。新課本加強了課外小實驗、小制作。粗略統計,兩冊新課本編寫了約40個課外小實驗、小制作。我們注意引導學生課外去做,收到很好效果。例如,對新課本第一冊27頁上的小實驗“測自己的步行速度”,我們不僅讓學生按課本上寫的方法去做,測了自己步行的速度(測出的結果要求學生記住,很有實驗價值)。而且還組織學生用消毒后的廢注射液瓶和一次性使用的輸液器等自制了“滴水計時器”(滴水時間間隔調節為0.5秒),把“滴水計時器”固定在一根木棍上。步行時用一只手拿著木棍不擺動,讓水滴落在此手的正下方。通過測量落在地面上的水滴間隔,不但能算出步行速度,還能檢查步行時是否做勻速直線運動。對此,學生會很感興趣。
(三)實驗題數量增加
讓學生通過簡單的實驗觀察現象,并運用所學知識做出解釋,可以培養學生通過實踐解決問題的態度,養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和樹立實踐第一的科學觀點,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新課一的實驗題比例增加。對于課本中的實驗題,我們要求學生一定要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根據實際觀察的結果做出回答,而不能靠想象、想當然地做練習。此外,我們還把課本中一些能夠讓學生做實驗的練習題也改成了實驗題。例如,對于課本第一冊49頁第7題“夏天扇扇子并不能降低氣溫,但是覺得涼快,這是為什么?”我們先讓學生用本書代替扇子扇溫度計的感溫飽,觀察這時溫度計的示數是否變化,再讓學生把溫度計插入室溫下的酒精燈中,觀察示數有無變化,把溫度計從酒精中取出來,稍停片刻,再觀察示數有無變化。這時再對著感溫泡扇風,觀察示數是否變化。用紙把感溫泡上的酒精擦干,再扇風,觀察示數有無變化。在上述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和蒸發吸熱的知識,對觀察到的現象作出解釋,回答練習中的問題。這樣學生對現象的印象深,對知識的理解也深。公務員之家
(四)每節課文開始的大問號“?”中設置了許多有趣的實驗
新課本許多節課文開始有個大問號“?”,“?”后面用有趣的現象、實驗或小故事引入課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后面設置的許多實驗,可以在課堂上演示,或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做。例如新課本第一冊63冊“?”后面寫的“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大水面處折斷了”,我們組織學生用自己收集的大飲料瓶改制成大水杯做實驗(這種大水杯還可以在研究液體壓強、浮力時用),從水面斜上方、正上方、杯的側面去觀察插入水中的筷子,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想知道現象產生的原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節后“想想議議”中的實驗使學生加深理解知識
新課本節后的“想想議議”欄目中提出一些值得思考、討論的問題或實驗,讓學生進行思考、討論,起到加深理解知識的作用。例如新課本第一冊118頁“想想議議”有關A、B兩組磚塊壓強的實驗,我們讓學生用火柴盒代替磚塊,以競賽的形式進行,按1.PA<Pa,2.PA=Pa,3.PA>PB的要求擺放兩組磚,看誰想出的擺法多,而且快。同學們興趣高漲,積極開動腦筋。通過實驗加深了對壓強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六)許多練習題的插圖中蘊含著實驗內容
新課本的許多練習題都配有插圖,既直觀,又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識圖能力。有的插圖還蘊含著重要的實驗內容和物理知識。注意研究練習題插圖中的實驗,并做好這些實驗,對于擴展學生的知識很有好處。例如新課本第一冊150頁第10題的插圖是關于密度計和它的使用情況的。我們組織學生用廢棄的安痛定注射液小瓶,裝入適量的鐵粉(用磁鐵收集工廠里砂輪上磨下的鐵粉),用酒精燈加熱瓶頸后,用鑷子夾著瓶頸把它拉細,冷卻后插進一根細長的飲料吸管,這樣就制成了一個簡易密度計。讓學生把自制的密度計浸在酒精(或煤油)、水、飽和食鹽水中,畫出刻度值,再用它來測其它液體的密度。這種實驗可以豐富學生有關密度計的知識。
二、搞好實驗教學,教出課本特色
中學生學習物理,要以觀察實驗為基礎,強調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觀察,達到認識現象、取得資料、發掘問題、提供進一步思考線索的目的。本著這個要求,我們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實驗。
(一)師生動手,自制教具
義務教育初中物理教學大綱要求:“物理實驗室應該不斷充實實驗設備。要購買和研制新實驗設備,更要鼓勵學生和教師因陋就簡,就地取材自制教具。”通過實踐我們體會到,學生和教師自制教具,不僅是解決實驗器材短缺,教育經費不足的權宜之計,而且有更大的教育價值。在自制教具過程中,師生通過查資料、想方案、畫圖、找材料、動手制作、反復試驗,不僅學到了知識和技能,也受到意志鍛煉。另外,即使在條件好的學校里,單靠購買現成的儀器也是不能滿足教學需要的,教師根據自己需要自制的教具往往能起到更好的作用。例如,液體的壓強是由于重力而產生的,但是液體壓強的大小又跟液體的總重沒有關系,對此學生很難接受。為了幫助學生學好這一知識,我們設計制作了圖3所示的儀器。這個儀器的制作過程是:在樂百氏瓶底打孔,用鋁空心鉚釘(或穿鞋帶的“雞眼”)把一個香脂盒倒鉚在瓶底上,在盒口緊扎上薄橡膠膜;取一個橡皮塞,在塞子上打孔,并穿入一根短玻璃管,塞緊瓶口;另取一個鐵飲料罐,在罐底打孔,在孔上焊一短金屬管;用乳膠管把鐵罐和飲料瓶像圖3那樣連接起來,向飲料瓶和鐵罐中裝滿水,可以看到下面的橡膠膜略有凸出程度無甚變化,表明在深度一定的情況下,水對容器底的壓強跟水的體積、總重和容器形狀沒有關系。換用一根長乳膠管,把飲料瓶塞的玻璃管和鐵罐底的金屬管連接起來,并向這兩個容器內加滿水,手拿鐵罐把它逐漸升高,可以看到,瓶底的橡膠膜越來越凸出,水的總重雖然沒有增大,但由于深度增大,壓強也增大;升到一定高度時,橡膠膜竟被壓破,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平時我們注意收集一些廢品,例如廢鋸條、香脂盒、注射液瓶、飲料瓶、飲料罐等,用于自制教具,給學生做實驗器材。用收集到的廢鋼鋸條可以做許多實驗。例如:振動發聲,音調跟頻率的關系,響度跟振幅的關系,力使物體產生形變,磁化,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等等。香脂盒可用來做液體內部壓強實驗器,馬德堡半球模擬器,浮力產生原因演示儀等。
(二)改進實驗方法,搞好學生實驗
對于課本中的學生實驗,我們針對實驗的難點和學生容易產生的問題,采取了一些改進措施。
例如,“測平均速度”的實驗,小車在斜面上向下運動時容易偏離直線,從窄木板上掉下來;斜面較短,小車運動的距離小,時間短促,計時較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改為讓學生把實驗桌一端墊高當斜面,用廢棄的一號電池代替小車,實驗效果很好?!坝^察水的沸騰”的實驗,如果酒精燈燈焰弱,水不容易沸騰。我們把一根長6~8厘米、粗1毫米的細銅絲折彎,插進燈芯里約1厘米(圖4),大大提高了燈焰的發熱量??s短了加熱的時間,水沸騰時激烈的汽化現象也更加明顯。
在做“用天平稱固體和液體的質量實驗時,我們用收集來的青霉素藥瓶(要經過消毒)代替課文中的墨水瓶做稱液體質量的實驗。在做測量鹽水密度的實驗時,再用些藥瓶測鹽水密度。讓學生先稱出空瓶的質量m1,然后稱出一滿瓶清水的質量m2,再稱出一滿瓶鹽水的質量m3,可算出鹽水的密度ρ=m3-m2/m2-m1-m1ρ水。這既提高了測量的精確程度,又引導學生靈活運用了知識。
(三)通過實驗,培養科學素質和能力
學生實驗是培養學生科學素質和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們在實驗中特別重視要求學生按規則操作,如實記錄,實事求是地對待實驗結果,堅決反對湊數據。在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時,為了校準溫度計,我們請家中有電冰箱的同學帶一塊約1分米3的冰來,砸碎后放在用飲料瓶做的大杯子中,用以校準每支溫度計的0℃,把每支溫度計的誤差值寫在不干膠上并貼在溫度計的上端。這樣利用修正后的溫度計示數,就可以使各組測出的水的沸點大致相同,使學生想念在同一氣壓下水的沸點是一定的,這是客觀事實。實驗中有時測得的數據與課本上的不一致,是由于實驗儀器或方法不完善造成的,要實事求是地對待,不能因此而懷疑客觀事實,也不能湊數數據硬與課本一致。
對于實驗報告,我們沒有用現成的實驗報告冊。而是讓學生自己根據每個實驗的情況去寫,突出實驗的重點和自己在實驗中的經驗,注重培養能力。
- 上一篇:測控系統虛擬儀器應用論文
- 下一篇:物理演示實驗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