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實驗設計的新思路
時間:2022-04-29 03:39:59
導語:初中物理實驗設計的新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的演示和操作,然而實際教學中,部分學校受實驗條件的限制,很多實驗無法開展.物理教師有必要積極整合資源,拓展思路,結合現有條件構思易于進行的實驗來推進教學效率提升.筆者認為以下方法值得在教學中推廣.
一、整合資源,重組實驗
針對現在教材上的有關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設計,實驗室大都相應地配置了實驗器材,以滿足教學的需要.而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按照教材上的安排進行實驗教學,就讓教師形成了一個思維定勢:書上安排什么實驗,課上就做什么實驗;書上的實驗用到了什么器材,教學實驗就用什么器材.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教學形式趨于僵化,也向學生滲透了“按部就班”讀死書的錯誤理念.此外課本的實驗資源畢竟有限,單純呈現教材上的實驗,無意中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因此,教師在課本實驗之外,對實驗室的現有器材進行整合,通過重新搭配演示出新的實驗情境會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案例1通過實驗證明“大氣壓的存在”,教師通常會配合視頻、圖片和課件等形式,介紹馬德堡半球實驗,希望學生藉此構建大氣壓的概念.但是就初中生心理特點來講,他們只有對直接感知和體驗的東西才會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因此,如果教師能夠將此類實驗復制到課堂上,直接呈現在學生的身邊,相信直觀的體驗能夠更為有效地幫助學生來構建認知.實驗室沒有現成的馬德堡半球實驗演示裝置,教師可以對實驗室中現有設備進行改造,比如運用演示聲音傳播規律的玻璃罩和抽氣機,再配合使用空的塑料瓶子即可.具體操作:①將擠壓掉部分空氣的空塑料瓶子蓋緊瓶蓋后放置在玻璃罩中,并將抽氣機與玻璃罩連接(如圖1所示);②啟動抽氣機,將玻璃罩中的空氣逐漸往外抽,讓學生觀察內部被壓扁的塑料瓶所發生的變化(學生會發現塑料瓶會逐漸鼓起來,提醒學生思考原因);③關閉抽氣機,打開進氣閥門,讓學生觀察此刻塑料瓶的變化(學生會看到塑料瓶再次被壓扁,提問:什么力壓扁了瓶子呢?)通過這樣一組實驗,學生能直觀地發現大氣壓的存在,而整個實驗的安排只是將實驗室原有器材改變用途,即實現了很好的效果.
二、發掘素材,自制實驗
實驗室的資源畢竟還是有限的,教師要設計更多的實驗拓展學生的眼界,發展學生的思維,就需要積極地進行自制實驗的研究.自制實驗一方面能節約學校教學經費,彌補實驗資源不足,另外一方面,教師從生活中選擇素材來構建實驗,可以拉近物理實驗與學生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研究是如此之親切,從而激起他們動手操作的欲望,讓他們也能帶著物理思維走進生活,認識世界.案例2《光的折射》一節的教學中,筆者就用學生生活周邊的器材構思了兩個實驗:①下課時,布置學生將自己的水杯倒滿水做好準備,課堂導入環節,讓學生將鉛筆、刻度尺等物品插在水中,引導學生從上面觀察對應物品插在水中之后的場景(部分同學的杯子如果是透明的,更可以引導學生從側面來觀察鉛筆和刻度尺在水中的形狀),提問: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相關物體被“折斷”;②準備一只高度為1米為宜,口徑適中的塑料容器,將其盛滿水,并將一塊畫著一條魚的泡沫板放在水中(如圖2所示),再給學生提供一根頭部固定長針的桿子,讓學生進行模擬叉魚的游戲,看誰能更快更準地將針插在魚身上.這樣的比賽能成功帶動課堂的氛圍,學生在一次次嘗試中,會驚訝地發現:明明瞄準了魚,卻總是叉不到.屢次的失敗讓他們不斷思索問題所在,最終他們在思考和討論中,會發掘折射現象在其中的作用.案例3“判斷滑動摩擦力的方向”是初中學生物理學習過程中的一大難點,其原因在于,學生缺乏有關相對運動的感知.為了豐富學生相關的感性體驗,筆者借助生活中常見的牙刷構思了這樣一組實驗:①將手指壓在牙刷的毛上,并用力往后擦,刷毛會在彼此作用力的影響下,往后倒,進而讓學生思考并回答:為什么刷毛發生往后的形變?(學生在對答案進行組織的過程中,會逐漸接受“刷毛彎曲的方向正是其受力方向”這一說法);②在引導學生對如圖3所示水平地面上正在滑動的物體進行摩擦力方向進行判斷時,教師可以用牙刷來代替這一物塊在水平面上滑動(如圖4所示),引導學生觀察牙刷在向左滑動的過程中,刷毛彎曲的方向朝著哪一側.學生會很快認識到這一過程中滑動摩擦力向右,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總之,實驗是初中生物理知識探究的基礎,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有效手段,靈活地運用演示實驗,可以為物理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我們通過實驗環節的優化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內在的物理學習興趣,無論是課堂上進行演示實驗的優化,還是優化分組實驗,優化實驗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能成功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興趣轉化為學生內在的學習原動力,使學生形成非常強烈的求知欲,進而積極自主地去學習,使學生開啟主動學習的模式,實現知之→樂知→好之這一系列的轉變.
作者:顧建新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四安中學
- 上一篇:生態時代綠色服裝設計方法分析
- 下一篇:歐普藝術文化對服裝設計的影響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