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激活初中物理課堂

時間:2022-05-13 03:16:51

導語:信息技術激活初中物理課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技術激活初中物理課堂

當前,許多學校掀起了建立智慧課堂的潮流。這意味著信息技術所帶來的巨大教育優勢被多數教師所認可。物理作為一門思維性學科,教師如何運用信息技術讓物理課堂更加親切,使學生真正感受物理學科的魅力呢?筆者簡要談談自己的探索。

一、引入多種教學資源,增強學生學習體驗

在傳統教學活動中,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來自物理教材和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但是,課堂時間和空間都是有限的,學生的思維受到了約束,能力自然也不能得到提升。同時,由于學生的練習冊很多,這些書本的重量也無形中給他們增添了身體上和心理上的負擔。如何從根本上響應國家的號召,既為學生減負減壓,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電子書包無疑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電子書包“輕便、高效”的特點,將課堂上所教的知識和來不及講授的內容上傳到電子書包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在教授“光的色散”一課時,學生需要通過觀察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象來分析和理解太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知道色光的三原色、紅外線與紫外線的運用。這一課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而言還是較難理解的,因為學生不能在學習基礎概念的時候很好地把握概念的本質意義。為此,教師可以改變以往的教學策略,先在課堂導入環節中巧妙引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見過彩虹嗎?你知道它是怎么產生的嗎?我們生活中那些五顏六色的燈光又是從何而來?”學生會回答:“彩虹都來自雨后。”教師:“那你們認為太陽光是白色的光嗎?”這時候,學生會產生思考,無法得出統一的結論。此時,教師就可以將光的色散實驗視頻上傳到教學平臺上,給學生呈現相關的視頻和圖片。這樣一來,即便是學生脫離了課本教材,也能通過電子書包等學習平臺生動直觀地把握色光的混合意義。此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成就感。

二、巧用信息處理手段,建立互動溝通橋梁

在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受到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和約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學生以及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這不僅不利于教師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展開針對性教學,也不利于家長和教師之間的互動。許多信息教學軟件都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軟件上給學生實時布置作業,批改作業。隨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處理手段將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分析,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教師還能在軟件上給學生答疑解惑,學生也能通過平臺和其他同學進行學習交流,最大程度地實現共同進步。例如,在教授“滑輪及其應用”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并且能夠根據滑輪的掛線判斷省力情況,可以讓學生在教學平臺上觀察滑輪組的物理實驗視頻。同時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他們觀看視頻的時候結合知識點分析物理現象,找出問題產生原因,并且說出解決方案,利用動畫形式來按要求正確組裝滑輪組。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打分和評價,對他們的學習探究結果進行總結。還可以利用信息處理技術將每個學生存在的弱項進行分析,在平臺上對學生進行指導,增強師生互動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采用系統教學平臺,提高教學的靈活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許多教師在提升自身信息素養的同時也在積極嘗試利用微課輔助教學,促進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深受學生歡迎,信息技術的教育優勢在于能夠最大程度上將平板電腦化“有害”為“有益”。一方面,教師能夠將自己的講課視頻上傳到教學軟件中,學生可以利用平板電腦來觀看教師的講課視頻,在平板電腦上完成教師所布置的課后學習任務,在豐富的信息資源的幫助下查詢相關學習資源。另一方面,為了更好地實現家校共育,家長也可以在軟件上對學生進行系統監督。這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靈活性,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教授“阿基米德原理”一課時,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平臺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幫助他們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他們的物理學習能力。首先,學生需要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大致概念,初步認識求浮力的公式F浮=G排=p液gV排。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平臺上觀察阿基米德原理的科學探究實驗視頻,并且提出問題:“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學習。這有助于學生增強對阿基米德原理的認識。然后,教師可以檢查學生的作業,同時讓學生自主收集關于浮力的資料,并在學習平臺上和其他同學分享交流自己所收集的內容,提高他們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

四、巧用信息技術優勢,創設有效教學情境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往往不會缺乏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身影。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智慧課堂的構建為學生帶來了新的學習方式。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改變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學形式,利用生動形象的圖片和視頻將抽象的物理知識呈現出來,幫助學生在生活經驗的輔助下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在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中激發潛在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授“平面鏡成像”一課時,需要引導學生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在觀察實驗和探究中深入理解平面鏡的虛像是如何形成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知虛像的含義,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教學資源向學生呈現一些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后,教師可以將猴子撈月的故事引入課堂,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在學生激起了好奇心以后,播放實驗的操作視頻,進行講解和分析,鼓勵和帶領學生共同對“平面鏡成像特點”進行探究。這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也能讓信息技術成為教學發展的驅動力。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為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帶來了新鮮的活力。初中物理教師應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帶領學生領略物理的美妙,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呂小民 單位:福建省石獅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