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糧食收購信貸管理研究
時間:2022-04-03 10:54:40
導語:市場化糧食收購信貸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隨著糧食產銷市場化進程的加速,農發行糧食信貸主體業務正由政策性收購為主導向政策性、市場化收購雙向并舉發展階段轉型。而市場化糧食收購是以收購企業為主體、以市場購銷為導向、以“購貸銷還”為特征的糧食企業與基層農發行自主經營行為,具有地域差異、季節差異、品種差異、行情差異的本質屬性,因而在實際操作上也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復雜性、差異性的特點,更加需要基層農發行信貸管理人員進一步深入企業、掌握實情、適時監管、主動服務、靈活經營。
一、貸前檢條件,看落實
市場化糧食收購,是糧食購銷企業自主收購、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營項目,基層農發行對此項貸款的貸前調查主要從用途合理、經營可行、風險可控三個方面加以審查。具體為:(一)查糧源,看收購借貸的合理性。要總體調查本區域年度糧食播種面積和長勢情況,預測總體產量和品質,據此認定企業申請貸款總額和收購總量的可行性。(二)查企業,看收購借貸合規性。要進一步調查借貸企業和糧食銷售下游企業的糧食經營資質和實力,包括有無“糧食收購(加工)許可證”、企業自有資金實力、近年來經營能力(包括倉儲能力和生產加工能力、年銷售量等)、企業征信調查、企業法人和主要高管個人素質情況等,據此判斷企業申請貸款收購糧食的實際性和可行性。以上項目的調查結果均應通過借貸企業的年度評級授信報告的形式,于收購借貸之前予以確認并上報到上級貸款審批行。(三)查合同,看收購借貸真實性。要本著市場化收購“以銷定貸、以效定貸”的原則進一步審核糧食收購企業(借貸企業)與糧食銷售企業(下游客戶)之間簽訂的《糧食購銷合同》。必須明確:一是糧食收購及借貸總量(總額)、收購價格區間、收購品種、收購(借貸)期限、糧食存放倉庫地點及倉號等具體要素;二是明確收購保管運作方式,規定由收購企業自主開展糧食收購、享有糧食產權、承擔收購保管責任、履行還貸付息義務;三是規定糧食銷售價格和雙方費用分攤標準、規定由銷售企業(下游客戶)于貸前繳納合同保證金的額度、明確雙方分批提貨銷售及還貸期限、利息分攤比例、保本銷售及虧損托底方式等要素,提前鎖定糧食銷售風險,確保借貸企業擬借貸收購的糧食經營項目達到“購得進、銷得出、有效益”目的。(四)查倉庫,看收購借貸安全性。根據收購借貸企業提供的擬收購糧食存放倉庫,客戶經理貸前必須現場進行空倉驗收,以防止危倉存糧、轉倉糧騙貸現象。(五)查代付,看資金兌付的有效性。基層農發行、糧食收購(借貸)企業要于收購開秤前與收購資金鄉鎮代兌付銀行(農商行、郵儲銀行等他行的鄉鎮網點)簽訂《糧食收購資金代兌付三方協議》,明確其三方執行政策、代兌共管糧食收購資金的責任、義務和服務方式、業務流程,以切實保障售糧農民“糧出手、錢到手”,共同服務好糧食收購資金兌付的“最后一步”。
二、貸時檢流程,看兌付
收購貸款發放后,客戶經理應當堅持“錢隨糧行,封閉運行”原則,重點實施以下檢查:(一)查進度。根據企業實際收購入庫糧食的收購進度和農戶售糧結算碼單逐筆、及時增加貸款資金的下劃,并要做到:一是核打碼單,市場化收購一般采用手工填寫的收購碼單,重點應當核查其數量、金額、價格、品種,其中:收購價格要在合理的價格范圍,防止虛開碼單、瞞報收購;二是據實增資,在首筆投放收購鋪底資金基礎上、在核定的貸款額度范圍內根據實際收購入庫進度增加貸款投放,逐筆下劃收購資金,以保證錢隨糧行。(二)查賬款。看企業的銀行賬戶,查企業收購資金收支明細,與信貸資金下劃、兌付使用項目核對,看企業是否專款專用,有無擠占挪用或截留款項現象;查代兌付銀行賬,主要是看貸款企業在鄉鎮代兌付銀行(如農商行、郵儲銀行的鄉鎮網點)開設的“收購資金收付往來臨時賬戶”的流水記錄,看收支明細與企業的糧食收購結算碼單是否在農戶姓名、銀行卡號、兌付金額、兌付日期上保持一致,檢查企業或代兌付銀行網點是否存在集中兌付、不按實、按時兌付到售糧農戶的現象,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個別農戶在售糧后因急于農忙沒有及時到銀行兌付而延誤幾天的現象屬于正常,但大規模、整體性出現代兌付、積壓兌付、延遲兌付的現象,就要詳細調查收購企業是否存在違反政策不按時兌付或先收購、后兌付,防止收購“階段性打白條”,倒逼農發行信貸資金等問題,值得進一步檢查與監管。(三)查庫存。一是檢查企業庫存實物賬,看企業實際收購入庫與貸款使用、收購進度是否相符;二是核查庫存實物,收購季節,客戶經理一定要經常性到倉核查糧食收購與保管的庫存現場,逐倉檢查核對糧食庫存,根據收購進度和大致的倉容量,通過目測其倉庫內堆放糧食體積的占地面積和高度、坡度,大致核查倉庫的實際存糧量,檢查與收購進度及當期庫存量是否相符,如相差懸殊,則要詳細詢問產生的原因:如實際庫存量小于收購進度,則存在虛開碼單套取資金嫌疑;如實際庫存量大于進度,則存在企業籌資自營收購與申報借貸收購糧食混倉收購、混倉存放現象,都應當詳細調查,及時監管糾正出現的具體差額和產生原因,并督促糾正。(四)查兌付。采取隨機走訪、跟訪的形式,現場檢查售糧農戶從驗糧、過磅、入庫、劃單、兌付全程,看收購企業及代兌付銀行網點是否執行《糧食收購資金代兌付三方協議》,確保售糧農戶隨到隨兌、足額、及時兌付,防止延期兌付、壓款少兌等違規現象。
三、貸后檢查防風險,促回籠
企業當季糧食收購結束后,客戶經理應當按照“保庫存、促銷售、防風險”的原則實施以下流程操作:一是收購結余資金上劃收貸。收購結束后,收購企業應當將未使用結余貨幣資金全部上劃農發行收貸,同時,客戶經理應當根據企業上報累計糧食收購總量、累計收購貸款總額,詳細核對農發行與收購企業之間的收購貸款總額、糧食庫存總量、分倉明細糧食庫存量及庫存值,使企業實際占用貸款總額與企業實際糧食收購庫存值總額達到數量相等、價值相符,企業糧食實際庫存量及庫存保管賬、實物臺賬與農發行庫存臺賬、CM2006庫存管理系統庫存總量、分倉分品種一一核對相符,以此達到銀企一致,規范貸后管理。二是購銷雙方糧食認定。督促糧食收購企業與糧食銷售企業(下游客戶)共同逐倉驗糧并簽訂《庫存糧食質價量確認書》,以此達到雙方共同確認所收購糧食標準,以確保后期糧食銷售。三是糧權公示。客戶經理按糧權屬性、品種、數量金額和倉號逐倉簽發并逐倉張貼《糧權公示》。《糧權公示》項目為:糧食存放的地點、倉號、品種、數量、收購金額;糧食屬權,必須標明“本倉庫糧食為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某某縣支行糧食收購貸款形成,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動用,不得抵押擔保或對外清償債務,不得查封保全”字樣,督促企業及時張貼,依法主張糧權,保全信貸資產。四是督促企業按實際收購入庫進度和實際庫存量、品種、價值逐倉制訂糧食庫存“倉囤卡”,并及時在倉庫張貼,以此明確糧食保管責任。五是動產質押。根據借貸企業實際借貸收購的糧食庫存量和價值額,客戶經理應當及時到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申報辦理企業糧食庫存“動產質押”文本資料并提交縣行行長、企業法人雙方簽字、單位蓋章后,交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辦理糧食收購貸款的“動產質押”登記,以此保障收購貸款的對應物權,防范風險。六是日常查庫。收購結束后,客戶經理應當經常性查庫看“糧面”,企業一般都要在倉庫做“平糧面”工作,即將倉內收購時散亂堆放的糧食全部攤平,形成倉內平整美觀的“糧面”,“糧面”高度就是全部庫存糧食的體積高度,是收購結束時實際存糧量的衡量標志。因此,客戶經理平時查庫,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一定要爬上糧倉頂端查看“糧面”,并與收購結束時、上次檢查時的“糧面”高度作比較,以判斷企業是否有擅自動庫行為。七是銷售還貸。根據企業貸前簽訂的糧食銷售合同和銷售期限,實地查看企業銷售進程,對已經履約銷售的糧食,要先查貨款歸行、再現場檢查出庫數量及倉號,核對歸行貨款與實際出庫糧食占用貸款價值、數量的相符,最后全額收貸;對未能按期履約銷售的,要提前督促收購企業和下游客戶及時履約銷售,企業按《糧食購銷合同》歸還本合同涵蓋的最后一筆收購貸款時,貸款行應退還企業借貸時由下游客戶企業所繳存的全部“合同定金”,并抵充貨款歸還貸款,以按期實現糧食庫存和收購貸款季節性“雙結零”。
總之,隨著糧食產銷市場化進程的加速,農發行糧食主體信貸業務將呈現出復雜多樣、個性差異的特點,信貸監管必須深入企業、掌握實情、主動監管、靈活經營,唯有如此,才能在市場化經營的條件下掌握農發行信貸管理主動權,加大信貸支農有效性,切實防范信貸風險。
作者:張國華 單位:農發行江蘇省金湖縣支行
- 上一篇:中長期信貸業務轉型研究
- 下一篇:糧食信貸業務發展路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