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在農發行糧油信貸的應用
時間:2022-11-04 06:14:22
導語:區塊鏈在農發行糧油信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我國農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不同程度存在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首貸難等問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潛力也尚未充分發揮。長期橫亙在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是企業難以獲得充分、有效金融支持的根本原因。隨著區塊鏈、大數據、智能合約、AI技術、萬物互聯的科技進步,為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開拓了新的思路,特別是區塊鏈的技術迭代與發展,對金融行業帶來深遠影響。探索區塊鏈與農發行金融產品深度融合,加快農發行金融服務數字化轉型,安全高效支持民營小微企業發展、緩解融資難題是農發行應盡之責,也是自身轉型發展的重要機遇。如何分享金融科技進步成果,應用區塊鏈落地農發行金融服務是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農發行現有業務中,糧食市場化供應鏈商業模式與聯盟區塊鏈業務邏輯相一致,糧油信貸是區塊鏈技術在農發行金融創新的破局之點。本文立足糧棉油業務發展實際,提出運用聯盟區塊鏈內在邏輯,創建聯盟線上交易平臺,聯盟成員共享資金、交易、物流等數據信息,打造農發行農業產業聯盟信用生態體系的設想。
一、農發行農業產業聯盟信用生態體系的相關概念
(一)區塊鏈及聯盟區塊鏈的概念1.區塊鏈的概念。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多中心的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在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應用模式。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多中心的分布式賬本。多中心化即所有的交易都是點對點發生的,不依賴于單一信用中介;分布式賬本意味著當交易發生時,“鏈”上的所有參與者都會收到交易信息,區塊鏈上的所有交易記錄都是完全公開,不可篡改的,每一個經過驗證的區塊,都會“蓋”一個“時間戳”,按照時間順序存儲在“鏈上共享”的賬本里。它是以分布式同步記錄的方式形成一個可信的共識,來進行信用共建,完成所有權的確認。2.聯盟區塊鏈的概念。聯盟區塊鏈相當于一個行業區塊鏈,或者局域鏈。在特定聯盟場景中運用區塊鏈技術組成了一個聯合共同體,參與聯盟的多中心節點(即聯盟成員)可以有選擇,多中心節點之間存在“共識”或者“合作”的鏈接,以達成成本更低的信用關系。以糧食貿易為例:糧食交易場景中,上下游企業發生訂單交易,基于訂單約定雙方發生資金流、物流流轉和物權確權變化,產生資金、交易、物流等交易信息。糧食交易場景中的各方主體,由資金和物流“鏈”起來,聯盟成員相互信任,單筆交易生成的標準化數據,實時儲存、聯盟共享,成員各主體彼此交叉驗證、互相證明,基于糧食產業共同建立低成本的聯盟信用關系。(二)農發行農業產業聯盟的概念。農發行農業產業聯盟,立足“三農”、服務“三農”,由農發行牽頭組建,以農業產業鏈全要素的優質資源整合為紐帶,以農業生產全過程的降本增效、提質增效和風險管控為主要目標,以契約關系為保障,可涵蓋農資供應、農業技術、生產服務、糧食收儲、糧食貿易、物流服務、加工企業、金融服務、信息技術等農業產銷過程中所需要的全部行業。(三)農發行農業產業聯盟信用生態體系的概念。農發行農業產業聯盟信用生態體系,以農發行為核心企業,由農發行搭建線上交易平臺,提供融資、支付閉環服務,通過撮合成員在閉環線上平臺交易,采集整合企業真實交易訂單、真實資金流轉、真實庫存周轉、真實物流運輸等多種信息數據,智能化整理保存、加工,進而產業化輸出,生成“三農”等聯盟成員企業的“信用身份證”。以糧食供應鏈交易場景為例:農發行農業產業聯盟嵌入糧食供應鏈交易場景,以農發行為牽頭單位,聯盟成員之間在農發行搭建的線上平臺進行“閉環交易”。聯盟成員以農發行信貸客戶(上下游企業)、物流、第三方質檢等單位為主,以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三農”領域企業為輔(見圖1),可涵蓋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的全部行業和各類主體。
二、聯盟區塊鏈邏輯在農發行農業產業聯盟信用生態體系的應用設想
掌握了“三農”信用生態,就掌握了“三農”金融市場的藍海。以糧食交易場景為例,在農發行農業產業聯盟內,確定農發行、港口物流企業、上游企業、下游企業、第三方質檢企業為多中心節點,以契約關系建立利益聯盟鏈。聯盟內共享信息數據,即,交易雙方在聯盟內發生真實交易;農發行提供交易訂單信息、資金流水信息、庫存監管信息;港口、鐵路、貨運提供物流動態信息;保險或其他驗貨第三方提供驗貨服務信息。聯盟各主體作為多中心節點在交易中對按照時間順序“蓋”時間戳,將交易信息鏈、資金信息鏈、庫存周轉信息鏈、物流信息鏈、保險信息鏈等多種信息分布式存儲在“共有”的賬本里,形成數據沉淀。農發行對多種信息進行采集、整合、加工、分析,真實掌握企業的第一手信息。基于信息儲存和交互驗證技術,通過對聯盟區塊鏈進行驗證,如果多條信息鏈之間成正相交,相互驗證、相互支持,則該筆交易為真實交易,反之則為異常交易。這種風險防控的風險邏輯從因果關系轉變為大數據的相關關系邏輯。長久的數據沉淀后,便于更了解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防控風險。
三、打造農發行農業產業聯盟信用生態體系的意義
(一)有利于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加大了銀行的風險。現行信貸調查和審查從企業的融資需求額度與生產能力、采購需求、產品出貨量、銷售收入以及水電費、納稅申報等方面的數據之間是否匹配,判斷企業融資的合理性。實踐中,企業往往利用信息不對稱,通過技術手段作假,迷惑信貸人員,信貸調查和審查稍有不慎就容易導致風險發生。農發行可基于農業產業化聯盟信用生態內產生的真實交易,采集市場一手信息,分析、沉淀經營數據,進一步加深對客戶了解,掌握企業健康狀況,將數據轉化為可評估的評信價值,提高客戶識別和信貸投放能力,減少銀企信息不對稱和信貸決策時滯。(二)有利于提高“三農”企業融資便利性。從遼寧實際看,中小微企業法人代表,一定程度上存在小富即安、得過且過的經營思想,企業財務管理隨心所欲。在融資中,財務管理不規范、缺乏有效抵押、擔保不足等問題是制約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關鍵瓶頸”。通過在聯盟線上線下交易,進一步規范企業經營發展,特別是在交易場景內,不斷生成、沉淀的數據資產,可使農發行更深入觸達企業,更及時全面掌握企業經營狀況,進而改變傳統信貸業務的成本和效率。(三)有利于降低農發行信貸調查成本。農發行農業產業聯盟信用生態的組建,前期投入時間、人力、資金成本較大,但隨著農發行農業產業聯盟的發展壯大和數據的沉淀,以數據驅動的農發行農業產業聯盟信用生態平臺提供數據、服務信貸決策,未來農發行信貸調查的邊際成本會越來越低、邊際收益則日益增長。(四)有利于形成農業產業聯盟資金池。在聯盟交易場景中,資金流如同“血液”,貫穿交易各環節、全流程,是串起聯盟各方交易的“大動脈”,也將長久流轉于聯盟內,沉淀為資金池。農發行作為各方主體的融資、支付服務方,有權力和義務守護聯盟資金池。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證資金支付、使用依法合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政策性金融的資金使用效率。同時,也能帶來規模客觀的存款收益,增加客戶粘性。(五)有利于降低企業交易的隱性成本。以糧油市場化企業為例,當前糧食中小微企業普遍局限于本地經營,交易對象多為熟悉的“老主顧”。糧食中小微企業市場打不開、經營規模小背后的主要問題是交易隱性成本高,對陌生交易對象的不了解和市場價格信息滯后是糧食小微企業的難言之隱。在農發行農業產業聯盟內,各交易主體均為農發行支持信貸客戶,有農發行信用評級做參考,加以“保證金”“公開價”的交易模式和信息服務,可拓展企業經營“信息帶寬”、鏈接全國客戶、動態掌握成交價格,降低企業交易的隱性成本。(六)為建設國家信用體系、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奠定基礎。當前人們對食品的追求逐漸從吃得飽轉向吃得安全,營養健康。應用區塊鏈邏輯的農發行農業產業聯盟信用生態,未來將是國家信用體系的重要補充。以糧食產業為例,聯盟內能夠實現糧食生產信息全程追溯,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七)有利于促進金融市場健康發展。推動我國金融業健康發展,必須融入實體經濟。農發行作為我國唯一的農業政策性金融,也必將提高站位,發力農業產業聯盟信用生態體系建設,引導更多的民間資本流向“三農”領域。農發行掌握農業產業聯盟信用生態,可以有效提升金融體系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適應性和協調性,把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八)有利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農發行農業產業聯盟信用生態體系建設,農發行可更全面的掌握市場信息,加大對農業農村“短板”領域的支持力度,服務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金融市場配置資源效率,更好地服務國家高質量發展。(九)有利于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建設。農發行農業產業聯盟信用生態體系可嵌入農業產業集群全流程交易,根據企業經營實際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量身制定金融服務方案。同時,服務聯盟內成員品牌建設,提升附加價值。
四、農發行農業產業聯盟信用生態的建設路徑
(一)開辟創新試驗田,啟動實施計劃。將“農發行農業產業聯盟信用生態建設”納入全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并以農業產業聯盟發展為契機,建立農發行自主線上交易平臺。省分行搭建業務項目研發獨立團隊,抽調省、市、縣各級行市場化業務前中后臺業務骨干和信息技術團隊,組建業務探索和技術創新兩支專班團隊攜手攻關。對于業務探索專班主要任務在業務邏輯梳理、數據驅動風險區別于傳統業務,給予獨立審批權限,結合創新實際推進業務,結合實踐總結經驗、改進方法;技術創新團隊主要搭建信息化平臺,打破限制天花板,實現技術落地,支持業務創新發展。(二)以玉米業務為破局點,“點線面體”四步走。以玉米業務為破局點,串聯上下游企業,逐步覆蓋糧食全品種,最終復制推廣成熟模式,向草莓聯盟、大米聯盟、滿藥聯盟等“三農”領域縱深推進。(三)升級智能庫存監管系統建設。以農發行“封閉運行”管理為理論基礎,按照“封閉運行+人工智能”的創新邏輯,升級“智能鎖控庫存監管系統”,在為基層信貸員庫存監管賦能,補齊農業產業聯盟監管的管控短板的同時,為農發行大數據智能庫存管理奠定基礎。(四)啟動農發行電子商務平臺戰略。通過搭建在線交易環境,形成客戶之間“交易信息鏈、資金信息鏈、庫存周轉信息鏈、物流信息鏈、保險信息鏈”的閉環,在為客戶提供便捷的信用貸款、解決融資難問題的同時,實現農發行客戶交易資金沉淀,帶來存款增長;實現農發行客戶真實經營、庫存周轉大數據沉淀,形成業務發展的數據“護城河”,起到獨占性優勢。特別需要關注的是客戶真實發生的數據,是農發行未來的核心資源和核心競爭力,這一寶貴資源的使用權無論是通過合作搭乘、還是自主研發,務必要牢牢把握在農發行的手中。(五)加強多方協調,建立關鍵節點,贏得監管支持。密切聯系人民銀行、銀保監局、糧食行政主管部門,聯通物流企業、保險部門、第三方監管機構,實現“交易信息鏈、資金信息鏈、庫存周轉信息鏈、物流信息鏈、保險信息鏈”的共享,真正構建農發行農業產業聯盟信用生態體系。
作者:田超
- 上一篇:邊際中心城市物流園區規劃設計探討
- 下一篇:農村金融信貸業務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