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發行信貸支持奶業發展研究
時間:2022-01-18 09:50:06
導語:農發行信貸支持奶業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我國奶業發展歷程與支持政策
(一)行業發展歷程。我國奶業發展大體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以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為分水嶺,主要分為緩慢成長期(2000年以前)、快速成長期(2000-2008年)、逐漸復蘇期(2009-2010年)和平穩增長期(2011年至今)。1.緩慢成長期。我國民族乳品工業誕生于1923年,到1949年全國僅有四家乳品廠,原奶產量僅為21.7萬噸。奶業在萌芽階段發展緩慢,且波動性較大,這一時期企業分布較為分散,生產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市場集中在奶源帶和大中型城市,乳制品普及率較低。2.快速成長期。自2000年起,奶業行業經濟效益整體好轉。2007年城鎮居民乳制品普及率達到95%以上,較2000年提高近20個百分點。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后,國內乳品行業遭受重創,整個行業的總產量因此出現了負增長。3.逐漸復蘇期。“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國家加強了對乳制品行業的整頓與監管,消費者信心逐漸回升,市場銷量從下降到持平,再到緩慢增長,整個行業開始走出低谷。4.平穩增長期。國家持續加大監管力度,提高乳品行業準入門檻,乳品質量明顯提高,規模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奶牛存欄量和牛奶總產量趨于穩定,奶牛單產量提高。(二)主要行業政策。奶業行業政策目前主要包含以下三類:一是國家相關產業政策;二是奶業行業發展規劃;三是地方特色政策及稅收補貼等優惠政策。
二、我國奶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一)我國奶業行業主要特點。1.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升。2000年以前,我國奶牛存欄量不足500萬頭,牛奶產量僅700萬噸左右。2000年之后快速增長,2010年開始,年均保持在3500-3700萬噸。2016年,我國牛奶和乳制品產量分別達到3602.2萬噸和2993.2萬噸,總體規模僅次于印度和美國,位居世界第三位。奶業成為現代農業和食品工業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2.規模化養殖比例不斷提高。我國奶牛養殖方式分為散養、養殖小區和規模化養殖。2016年全國奶牛養殖場(戶)平均存欄75頭,其中10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比例達到52.3%,比2008年提高33個百分點,較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奶農專業合作組織超過1.5萬個,是2008年的7倍多,機械化擠奶率達到95%以上,較2008年提高44個百分點,規模化養殖場100%實現機械化擠奶。規模化養殖程度提高的同時,奶牛單產也大幅提高。泌乳奶牛年均單產達到6.4噸,比2008年提高1.6噸,規模化養殖場泌乳奶牛平均單產達到8.4噸,單產10噸以上的養殖企業相當普遍。3.乳品加工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一是企業數量減少。2016年末,我國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規模的乳企627家,較上年減少11家,較2008年減少188家,減幅達23%。二是企業分布區域特征明顯。乳品加工產能主要集中在華北、華東、西北三大地區,產量分別占同期全國總產量的28.75%、24.8%、12.5%。三是行業集中度較高。行業領軍企業占據主要市場份額。中國奶業20強生鮮乳收購量占全國的57%,銷售額占全國的55%。4.養殖企業與加工企業經營狀況呈現分化。乳品加工企業占產業鏈主導地位,經營狀況總體上好于養殖企業,但也存在兩極分化。一是受進口低價乳制品沖擊和奶液消費增長放緩影響,奶牛養殖企業出現多年未見的大面積虧損。二是2016年,中國液體乳及乳制品制造業的資產總額和負債總額均呈現上升態勢,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三是在產業總體良性發展的同時,呈現兩極分化局面,一方面,行業重點企業發展態勢良好,另一方面,行業虧損企業仍在增加。(二)國際奶業發展及對我國的影響。1.全球乳品行業仍保持增長態勢。全球牛奶供需以發展中國家為主快速增長,亞洲(主要是印度)為全球牛奶產量和增量均提供了有力保障。2000-2015年,全球牛奶產量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2%,增長平穩。據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到2025年全球人均奶類消費量將增長12.5%,消費增長的重點是發展中國家。2.我國乳品進口顯著增加,國際奶價與國內奶價嚴重倒掛,出口形勢依然嚴峻。2016年我國乳制品進口195.57萬噸,同比增21.38%,較2015年增加21%,乳制品進口增長持續增加;2016年,我國液態奶進口65.5萬噸(其中液奶63.41萬噸、酸奶2.09萬噸),同比增39.36%,較2015年增加39%。乳制品出口方面整體形勢依然嚴峻,出口數量有較大幅度下跌,2016年我國乳制品出口3.08萬噸,較2015年下降7.17%。我國的液態奶出口數量和金額均出現小幅下跌,出口規模整體較小,出口量僅為進口的36%。出口目的地主要是中國香港,占全部出口量的98%。(三)我國奶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近年來,我國奶業產業發展情況總體良好,大型龍頭企業及上市企業發展尤為迅速,業績較為突出,但是我國奶業發展依然面臨著一些問題。1.消費者信心依然不足。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對中國消費者的信心帶來了巨大打擊,導致乳制品消費外溢,國外品牌市場占有率增加。2016年進口奶粉60.42萬噸,同比增加10.42%,較2011年增加34.42%。2.奶業核心競爭力不強。與奶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奶牛養殖生產規模還是普遍較小,缺乏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產業周期性波動大,且產品單一,仍然處于粗放型經營狀態,企業核心競爭力弱。此外,養殖環境污染問題、研發能力、企業管理水平等諸多因素制約著我國奶業產業的發展。3.國際市場持續擠壓。進口乳品對國內市場的搶占影響逐年上升。一是由于我國單個乳企產業鏈普遍不完整,養殖成本較高。二是我國乳制品關稅低,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導致乳制品進口量激增。三是近年來國外大型乳品企業加快進入我國奶業市場,涉足領域從銷售到加工及奶牛養殖等各環節擴展。(四)我國奶業發展趨勢分析我國奶業發展既存在困難和挑戰,也面臨重大機遇。隨著產業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國際市場的不斷融合,通過轉型升級、創新驅動、提質增效、補齊短板,我國奶業也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1.生產方式進一步向規模化標準化轉變。從全球來看,奶牛養殖一般有散養、家庭牧場和規模化標準化養殖三種模式。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有利于保證質量安全和提升效益,也是我國奶業轉型升級的方向。2.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向大型企業集團集聚。目前中國奶業正處在一個由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由弱質低效產業向優質高效產業轉變的歷史進程中。奶業產業鏈條長,質量安全備受消費者關注,市場“二八現象”非常明顯,很多發達國家奶業市場集中度非常高,甚至是寡頭壟斷。3.三產融合進一步向全產業鏈發展。我國乳制品行業經過十幾年的迅速發展,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幾家分割的局面。以中游加工制造企業為主導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是乳品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乳制品加工企業處于連接上游奶農和下游消費者的中心環節,是帶動產業鏈相關環節共同發展的核心。因此,規模小、技術能力差的企業將逐步被市場淘汰,大型乳品企業產業鏈縱向延伸程度卻越來越高。
自農發行開辦產業化龍頭企業信貸業務以來,特別是自2006年依照銀監會批復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業務對象范圍擴大至農、林、牧、副、漁后,經過不斷探索,依托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等信貸產品對我國奶業中的部分奶牛飼養和乳品制造企業開展信貸支持,取得了一定成效,客戶包括伊利、蒙牛、光明、飛鶴、現代牧業等行業知名企業。但受近年我國整體經濟下行壓力及我國奶業食品安全問題等不利因素影響,農發行支持奶業客戶數量與貸款質量均有所下降。(一)信貸支持情況。截至2017年6月末,農發行通過產業化龍頭企業畜牧業貸款、農業科技創新貸款等信貸產品支持奶牛飼養和乳品制造企業34家,貸款余額14.72億元。其中,貸款形態正常企業25戶,貸款余額13.07億元,涉及北京、河北、內蒙等9省份。從農發行存量客戶經營狀況來看,2016年企業總體經營狀況良好,企業信用等級全部為A級以上,其中AA-(含)以上客戶為17戶;企業資產負債率較為合理,年末企業資產負債率低于60%的企業有23戶;年末總資產億元以上的企業23戶,其中企業資產10億元以上的企業6戶;2016年,除現代牧業由于受奶牛資產公允價值計價損失大幅增加等原因導致虧損外,其他企業盈利能力均維持在較好水平,凈利潤率達10%以上的企業11戶。(二)面臨的主要問題。從外部因素看,奶業尤其是奶牛養殖企業容易受到國家、區域相關政策調整的影響。目前國內市場對國產乳品信心尚未完全恢復,國內高端消費群體對進口乳品依賴度增加,再加上國際大型乳品企業加速搶占我國市場,都將會對我國奶業上下游企業造成一定沖擊。從農發行內部管理看,目前農發行對奶業行業客戶營銷、信貸產品研發、存量客戶維護與貸后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不僅缺乏對行業深度研究及對行業整體信貸支持規劃,而且優質客戶流失嚴重,新客戶營銷困難。尤其是對行業整體風險及區域企業經營風險不敏感,對企業關聯交易、信貸資金流向等監管均存在一定問題,導致農發行奶業存量客戶貸款質量有所下降。(三)信貸政策建議。1.重點營銷培育一批奶業優質戰略性客戶。一是要積極營銷乳品加工企業,通過對乳品加工領域知名品牌核心客戶的信貸支持,輻射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發展。二是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客戶的營銷力度,重點營銷具有奶源穩定、客戶穩定、效益穩定特征的區域性奶牛養殖龍頭企業和乳品加工品牌企業。三是充分利用農發行業務范圍涵蓋農業全產業鏈優勢,積極搭建合作平臺,引導農發行上中下游客戶進行對接,對整個產業鏈的全面支持。2.探索供應鏈金融模式,創新支持全產業鏈發展。一是要圍繞企業資金流及物資流,嘗試利用訂單融資、應收賬款質押等探索圍繞供應鏈金融的信貸產品及模式創新。二是依托地方政府規劃,引導農發行客戶間形成較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三是優化資源配置,組合使用多種貸款產品對客戶進行信貸支持。四是依托核心客戶嘗試多種產業融合發展。五是嘗試開發新型信貸產品。3.加強貸款管理,進一步優化存量貸款和客戶結構。一是加強對農發行奶業存量客戶管理,逐企業摸清情況,對不符合行業發展趨勢的客戶要在保證農發行信貸資產安全的前提下,擇機穩妥有序退出。二是維護好優質存量客戶。對具有區域優勢、品牌知名度高、發展潛力大的企業,要貼近企業實際,強化信貸服務能力,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對優質客戶做到一企一策,提供靈活便捷的信貸服務。三是要建立項目庫,認真分析企業情況,做好優先排序,選好項目、選好借款主體,符合貸款條件的積極支持,暫時達不到條件的要進行培育,待條件成熟以后再支持。4.加強行業研究,發揮農業政策性銀行專業優勢。一是加強與政策制定部門的溝通合作,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優勢。二是指導各分行加強與當地發改、財政、農牧部門的合作,依托地方政府產業規劃,加大對奶業全產業鏈的信貸支持力度。三是加強與研究院所的合作,對行業發展動態、國家扶持政策,奶業重點發展地區的研究分析,為農發行信貸政策制定提供參考,為農發行客戶提供專業服務,進一步彰顯支農品牌形象,使農發行發展成為專業型、知識型銀行。
作者:朱琳 王碩 袁釗 王鏡淇 單位:農發行總行創新部
- 上一篇:公司信貸信用風險度量與管理
- 下一篇:建筑業信貸結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