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工會與無產階級的思想論文
時間:2022-11-18 03:41:41
導語:關于工會與無產階級的思想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工會與無產階級政黨的區別和聯系
從組織性質上看,工會與無產階級政黨的階級基礎相同,但前者是無產階級的階級組織和群眾組織,后者是無產階級的先進隊伍?!霸陔A級反對階級的政治斗爭中,組織是最重要的武器?!盵1]工會作為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斗爭的組織力量,受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重視。19世紀四十年代,當所有的資產階級政治學家和所有的社會主義者在唯一的一點即否定工會運動這一點意見上一致的時候,馬克思和恩格斯從考察工會的歷史入手,論述了工會產生的原因,肯定了其產生的歷史必然性,并根據實踐,對工會的任務和發展方向進行了論證。他們認為:工會是工人反抗資本家、保護自身權益的組織,標志著工人階級聯合的擴大和發展,是工人們“聯合”的形式,因此工會斗爭的依靠力量是工人階級;從工會斗爭目標上看,工會不但應該竭力遏制資本的剝削擴大,而且應將消滅雇傭勞動制度、實現工人階級的徹底解放作為其斗爭的根本目標。因此,工會斗爭的依靠力量和斗爭目標都充分體現了工會的階級屬性。同時,工會作為工人階級“聯合”的形式,工會“有義務把沒有組織起來的工人吸引到自己的隊伍中來。”[2]因此工會必須成為盡可能廣泛的群眾組織。而作為無產階級的另一個重要組織——無產階級政黨的組織性質,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為世界上第一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制定黨綱時,就明確指出,“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3]從而明確闡明了共產黨的無產階級性質。進而通過闡述共產黨與無產階級群眾的區別,闡明了他們所建立的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進表現和先進作用。“在實踐方面,共產黨人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在理論方面,他們勝過其余的無產階級群眾的地方在于他們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盵4]由此可見,盡管工會和無產階級政黨都是無產階級的組織,但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工會強調了其組織的階級性和群眾廣泛性,而對黨鮮明地提出了理論和實踐的先進性要求。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工會與無產階級政黨的政治任務相同,但在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中的作用不同。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無產階級的歷史作用和歷史使命,只有工人運動在經濟斗爭、政治斗爭和理論斗爭三個方面全面展開、協同配合、互相聯系才能實現。工會斗爭是以經濟斗爭為主的工人運動形式,引導工會斗爭從經濟領域向政治領域和理論領域發展并推動工人運動的發展,是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堅持不懈的工作。在研究工會問題的一開始,馬克思就指明了工會斗爭不能局限于經濟斗爭,而應著眼于工人階級的徹底解放,如果工會斗爭不以消滅資本主義制度為目標,而局限于工資要求,則必將遭到失敗。19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馬克思致力于資本論的研究,運用剩余價值理論對工人的工資和資本家的利潤關系進行了科學論證,揭示了工會經濟斗爭的性質及其局限性,“它在這種日常斗爭中只是在反對結果,而不是在反對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只是在阻撓這種下降的趨勢,而不是改變這一趨勢的方向;只是在用止痛劑,而不是在除病根?!盵5]它不能根本解決工人階級的貧困和受剝削的社會地位,工會斗爭應將經濟斗爭與政治斗爭結合,由改善經濟狀況斗爭轉向消滅雇傭勞動制度。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馬克思在指導第一國際工人運動開始,就向各國代表指出:“不管工會的最初目的如何,現在它們必須學會作為工人階級的組織中心而自覺地進行活動,把工人階級的徹底解放作為自己的偉大任務。工會應當參與支持這方面的任何社會運動和政治活動”。[6]“工會應當向全世界證明,它們絕不是為了狹隘的利己主義的利益,而是為了千百萬被壓迫者的解放進行斗爭?!盵7]至此,馬克思明確指出了工會的根本任務是消滅雇傭勞動制度、實現整個工人階級的徹底解放。而從黨的政治任務規定上看,馬克思和恩格斯反復闡明:黨的最近目的是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最高目標是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在資本主義條件下,推翻資產階級統治是工會與無產階級政黨共同的政治任務,兩者應為共同的政治目標而努力。但是,兩者在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他們看來,黨組織由于其理論和實踐的先進性,在革命中應起到領導核心的作用。而工會的作用,則在于:一是保護作用。馬克思在揭示工會產生的原因及其歷史必然性的同時,就指出了工會“最初目的只是為了維護工資”,[8]“工會的直接任務僅僅是適應日常的需要,力圖阻止資本的不斷進攻,一句話,僅僅是解決工資和勞動時間問題?!盵9]這些論斷生動地說明了工會的保護作用。二是組織作用。工會產生之前,工人反抗資本家的斗爭分散而無力,工會產生以后,“它使工人階級作為一個階級組織起來”,[10]工人的力量由分散變為集中,聯合起來的工人力量不斷強大,通過斗爭,把資產階級貪得無厭的欲望限制在了一定的范圍之內,為工人爭得了工資和勞動條件的改善。三是教育作用。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無產階級依靠工會和資本進行經常的斗爭,使無產階級受到了訓練,尤其對工會組織的罷工訓練作用給予了較高評價。恩格斯曾說,“罷工是工人的軍事學校,他們就在這里受到訓練,準備投入已經不可避免的偉大的斗爭中去;罷工是工人階級各個隊伍宣告自己參加偉大的工人運動的宣言。”[11]這里“不可避免的偉大的斗爭”即指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由此可以看出,這種訓練,既包括工人階級組織性、階級性、團結性的認同,還包括對工會斗爭目標的深化認識,即由爭取直接物質利益向工人階級的解放發展。19世紀70年代末,德國成為世界工人運動的中心,恩格斯在分析德國工人運動取得較大勝利的原因時,指出了工會在德國工人運動中的重要作用:“工會組織產生的直接利益,吸引著許多平時對政治漠不關心的人參加政治運動?!盵12]工會從斗爭實踐中教育了廣大工人階級團結聯合,并從關注經濟斗爭轉向關注政治斗爭。由此可見,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盡管工會與黨的政治任務相同,并同是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階級組織,但在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中的作用是不同的。黨是革命的領導核心,而工會的作用則是保護工人階級當前利益、組織工人聯合反抗資本家,以及通過和資本家的經常的斗爭,教育和訓練無產階級的階級覺悟和斗爭水平。
二、緊密合作是處理工會與無產階級政黨關系的基本原則
工會與黨都是無產階級的組織,共同承擔推翻資本主義統治的政治任務,但兩者在工人運動中的地位和革命作用是不同的,因此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是推動工人運動發展的重要問題。為此,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工會與無產階級政黨緊密合作的關系理論,并對如何實現兩者的緊密合作進行了探討。
(一)工會與無產階級政黨緊密合作的原因與必要性
工會與無產階級政黨應緊密合作,才能推動工人運動的發展。工人階級從組織工會到建立政黨是工人運動發展的必然結果。工會使工人階級組織起張春花: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工會與無產階級政黨關系的思想來,并不知不覺成為工人的組織中心,但是這個組織中心由于缺乏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對政治斗爭的關注不夠,使其經濟斗爭的成果稍縱即逝,不能根本解決工人階級的徹底解放問題。為此,馬克思和恩格斯特別強調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利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團結無產階級政黨和工會組織緊密合作,共同推動工人運動的發展。19世紀70年代初,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指導第一國際工人運動時指出:“工人階級在它反對有產階級聯合權力的斗爭中,只有組織成為有產階級建立的一切舊政黨對立的獨立政黨,才能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工人階級這樣組織成為政黨是必要的,為的是要保證社會革命獲得勝利和實現這一革命的最終目標——消滅階級。”[13]由此可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對推動工人運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工會組織作為工人運動的群眾性組織,只有與無產階級政黨緊密合作,才能最終實現工人階級的利益。馬克思主義工會運動區別于其他工會運動的主要特點,就在于它的目的不僅僅停留在工人階級群眾的現實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爭取上,而是為了實現工人階級的徹底解放。但由于工會是工人階級最廣泛的群眾組織,其組成既有產業性、部門性,又有地區性;其成員既包括先進部分,也包括中間和后進各個部分。因而他們的利益要求勢必具有分散性和局限性,他們的革命行動勢必具有動搖性和自發性。這也是西歐工會運動工聯主義盛行的主要原因。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紀60年代開始就大力推動各國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將無產者的聯合由工會的自發性、群眾性向無產階級政黨的自覺性、先進性推進,強調無產階級政黨是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結合的產物,在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能夠把握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制定工人階級解放的綱領和路線,引導工會運動走上自覺斗爭的正確道路。恩格斯以當時世界工人運動的核心——德國工人運動實踐分析,也證明了這一點。恩格斯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工人運動形勢,認為英國工人運動雖然組織完備,但漠視理論指導和忽視政治斗爭,進展緩慢;法國和比利時等國由于受蒲魯東主義的影響發生混亂;而德國的工人運動在理論、政治和經濟三個方面同時展開,并且“德國運動的一大優點,就是工會組織同政治組織齊心協力地工作?!盵14])因此,馬克思和恩格斯從工會與黨的基礎理論和當時的工人運動實踐出發,確立了工會與無產階級政黨緊密合作的基本原則。
(二)實現工會與無產階級政黨緊密合作的途徑與方法
科學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工會團結協作推翻資本主義統治的思想基礎,只有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才能實現工會與黨緊密合作。工人階級既是工會和工人階級政黨的階級基礎,又是工會和工人階級政黨所依靠的基本力量,工會與黨的團結就是工人階級的團結,所以無產階級革命成功的必要條件,就是以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導工會與黨的革命實踐,將分散的工人運動統一起來,實現工會同黨緊密合作,共同為工人階級的徹底解放而奮斗。但在西歐,大多數工會產生于無產階級政黨之前,都經歷了一個沒有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獨立開展自己活動的過程,因而這些工會在組織上具有相當強的“獨立性”,這些工會處于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之下,不可避免地深受資產階級的影響。而無產階級政黨產生之時,這些工會已被部分工會貴族和工會官僚把持,并執行與資產階級妥協的機會主義工聯主義的路線,無產階級政黨以社會主義思想影響和領導工會的努力收效甚微。在這樣的歷史前提下,工會深陷工聯主義“泥潭”,反對和忽視政治斗爭,阻礙工人運動向前發展。為此,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其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加強黨對工人階級群眾的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促進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因為“工人們所具備的一個成功因素就是人數眾多;但是只有當群眾組織起來并為知識所指導時,人數眾多才能起決定勝負的作用。”[15]這里的“知識”顯然是指能夠指導無產階級進行階級斗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由此可見,掌握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工人階級及其工會組織發揮革命作用的決定性因素。而無產階級政黨“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即掌握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因此,在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政治目標下,無產階級政黨必須教育和爭取工人群眾掌握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從而實現黨和工會共同的政治目標。無產階級政黨應在工會組織中建立黨支部,并應成為工會組織的中心和核心。1848年,共產主義者同盟成立,馬克思和恩格斯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黨綱的制定者,并在黨內承擔重要的指導工作,他們力圖使工人運動走向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實現工人階級徹底解放的正確道路。同年,歐洲爆發了廣泛的革命運動,這場運動的主體是工人階級,但領導者和革命性質卻是資產階級的,資產階級利用工人運動贏得了自身的勝利,卻犧牲了工人階級的利益。革命后,馬克思在總結1848年革命教訓和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工作時指出:“工人,首先,是共產主義者同盟,不應再度充當資產階級民主派的隨聲附和的合唱隊,而應該努力設法建立一個秘密的和公開的獨立工人階級政黨組織,與那些正式的民主派相并立,并且應該使自己的每一個支部變成工人聯合會的中心和核心,在這種工人聯合會中,無產階級的立場和利益問題應該能夠進行獨立討論而不受資產階級的影響?!盵16]這里,馬克思和恩格斯以分析工人階級缺乏無產階級政黨領導而導致革命失敗的實踐分析,明確說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以及在工會中建立黨支部、并使其成為工會組織的中心和核心的思想,通過這種組織安排,使工人運動擺脫資產階級政黨的利用和影響,推動工人的革命運動朝著實現工人階級的利益方向發展。
(三)工會與黨的緊密合作,并不要求工會放棄獨立活動
由于工人運動發展的水平所限,在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期間,工會與黨在組織上的界限并不十分明確。以當時的德國80年代的工人運動為例,工人將無產階級工會與黨都視為自己的組織,加入了工會即表明接受了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的主張,而德國社會也是這樣認為,因為黨的組織活動和組織力量有限及不具備工會運動的合法性,黨的吸納能力有限。因此,德國社會將加入工會的會員,也視為自己組織的一部分。但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恩格斯也認為,工會組織應當有區別于工人階級政黨的獨立活動。在他直接參加起草的關于執行海牙代表大會關于建立工會國際聯合會的決議中寫道:“國際工會的職能是由國際工人協會來執行的,但是不難理解,這些特殊的任務由專門為了這個目的而建立的純工人組織來完成會更容易和更有效?!盵17]這里“純工人組織”顯然就是指工會。由此可見,工會從國際工人協會中分化出來是工人運動發展的正常現象,也正是有了這種分化才談得上工會與無產階級政黨的緊密合作。同時,在工會與黨的緊密合作中,由于黨的先進性性質和作用,馬克思和恩格斯也不忘要求黨關心工會組織的特殊利益。在他們領導“國際”工作中,他們制定了很多關于幫助工人建立工會、組織對工人生活條件的統計調查、爭取八小時工作日、籌集罷工基金、聲援和協調罷工等有關工會活動的文件和意見。綜上所述,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工會與無產階級政黨關系的論述及其二者緊密合作原則的制定,有力地團結了工人階級的革命力量,為世界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本文作者:張春花工作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 上一篇:科學思想及創新精神在師德構建的作用
- 下一篇:傳統倫理對當代師德自我約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