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維權企業工會論文

時間:2022-02-06 03:17:33

導語:職工維權企業工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工維權企業工會論文

一、企業工會維權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企業工會維權職責所限,難以在維權工作中履職盡責一是部分工會組織組建容易發揮作用較難。企業工會干部都是企業職工中的普通一員,再加上粗放型、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企業主“一言堂”,工會組織的作用很難發揮。有的工會在組建上不規范,有牌子、無機構;有機構、無活動,使本應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工會成了“掛牌工會”、“空殼工會”。二是企業工會維護職工權益難以形成社會共識。工會工作面對不同群體,經營管理者、項目經理、技術管理干部,還有普通勞動者以及從事具體勞動的職工,各個群體有各自的利益訴求和維權意識,難以達成一致。特別是農民工和季節工,其政治地位和經濟待遇有明顯的差距。三是基層工會維權難以履職盡責。基層工會維權的能力不足,又怕在維權中得罪領導或老板,損傷自身利益。因此,在維權中難以履職盡責。少數企業主為了自身利益,全然不顧及職工權益,對于涉及職工工傷、職業病防治、女職工“五期”保護、工資集體協商等問題都是老板說了算,工會不敢過問。

(二)企業工會維權水平參差不齊,導致維權工作極不平衡一是工會推動工資集體協商發展不平衡。一些行業、企業的工資集體協商開展較為艱難,主要是工會談判差技巧,職工參與意識缺乏,工資協議內容空洞。個別企業在協商中,不愿向職工方提供企業真實數據和資料,不尊重職工方協商代表,如工資集體協商內容也由企業一方說了算的現象尤為突出。二是企業工會維權普遍缺乏專業人才。部分工會委員和職工代表維權知識缺乏,維權技巧差,且大多兼職,處境尷尬,在一些重大議題和一些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議題進行協商時,基本上是“不會談”、“不敢談”,直接制約了維權質量和水平。

(三)職工維權面寬量大,企業工會愛莫能助面臨兩難處境一是用工單位勞動爭議協調難度大。由于企業在用工形式上隨意性較大,職工的流失現象較為嚴重,為工會維權帶來了新的挑戰。加之企業群體性勞動爭議和突發性事件日漸增多,呈現出由個人勞動爭議向群體性勞動爭議轉變,由具體利益受侵犯造成的勞動爭議向因企業改革中利益調整引發的勞動爭議轉變的新特點,使企業工會處于“不能不協調,又不知如何協調”的兩難境地。二是新型職工維權無著落。一些企業單位使用臨時人員、營業員、保安、清潔工、泥水小工等等,簽訂合同的少,有的工作人員工資還達不到最低保障線,社保、醫保也很難落實,這些人想維權,又害怕丟了工作;工會也想維權,又怕得罪領導,真是愛莫能助。三是不同群體收入差距不斷拉大,工會維權出現“兩難”。企業內部分配方式和工資檔次呈現出多樣化,使得企業內部不同職工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拉大,大多數從事一般工作的普通職工群體處于低收入狀態,而這個群體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就會陷入困難或特困之中。在這樣現實面前,工會無論從經濟上,還是手段上,都沒有力量解決職工就業、提高收入等根本問題。出現“不能不維護,又不能多維權”的尷尬局面。

(四)維護職工權益相關法律和制度尚不健全缺乏較高層次的法律規定,缺乏必要的強制性和必要的罰則,已有的法規或規章的規定內容比較散亂,缺乏統一規范,規定內容存在某些空白。如當前的規章以規范集體合同的內容為主,有關工資集體協商的組織實施與權力義務的內容較少。維護職工權益有時候沒有硬性的法律法規支持。

二、企業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對策及建議

(一)保持企業工會維權本色,永遠維護職工利益一是始終堅持“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觀。充分認識工人階級始終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力量,是社會主義經濟、文化、政治建設的主力軍。二是強化主動維權,加強責任意識,改變事后介入維護的被動局面,努力做到提前參與和主動維護。三是堅持依法維權增強法制觀念,善于用法律手段和途徑,通過理性合法表達維權訴求,依法規范維權行為。四是堅持科學維權,依據國情和時代特征掌握工會維權的規律性,用科學理論指導,用科學手段協調,用科學方法推進,使工會維權工作沿著正確方向不斷前進。

(二)強化企業工會維權意識,重溯企業工會使命其一,工會維權是密切聯系職工群眾的有效途徑。工會的根基在職工、血脈在職工、力量在職工。工會工作要體現鮮明的群眾性,以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建設好“職工之家”、當好職工“娘家人”,要按照對“工會是做群眾工作的,要在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系職工群眾方面作表率”的要求,切實維護好職工權益,把維權工作作為密切聯系職工群眾的有效途徑。其二,維護職工權益是工會職能的具體體現。工會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工會是職工自愿結合的群眾組織,應當聽取、采納和解決職工所提出的意見和要求。通過不同的途徑、形式維護職工的權益,關心職工的生活,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是工會維權基本職能的具體體現。其三,維護職工權益是保障職工權益所需。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一些企業中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問題比較突出。作為工會組織切實維權,最大限度地保障職工的權益不受侵害,是保障職工權益,促進社會和諧,推進深化改革的現實需要。其四,維護職工權益是依法治會的重要標志。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監督機制的缺乏,職工權益保障機制的落后,導致勞動者作為弱勢群體,其權益被侵犯成為行為習慣。新《工會法》的實施,成為完善維護和保障職工權益的新里程碑,依法維權成為工會組織依法治會的重要標志。

(三)加大黨和政府支持力度,聯動助推工會維權工會要堅持在黨的領導下,獨立自主,創造性開展維護職工權益工作,要把黨政的主導性與發揮工會的主動性統一起來,加強與社會各方面溝通,聯系配合,努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支持,社會配合,工會運作,職工參與的維權格局。著力解決好基層工會班子不齊不力的問題。定期召開工會工作聯席會議,專題研究工會維權工作,切實解決和保障維權經費。發揮“三方協調機制”的作用,有效解決勞動爭議問題,加大勞動仲裁的工作力度,依法查處非法用工、不執行最低工資保障線、不簽訂集體用工合同的違法行為。

(四)堅持“兩個維護”原則,提升工會維權質量基層工會在維權中必須堅持“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的基本原則。教育和引導職工支持和投身改革,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最大限度保護好、調動好、發揮好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確保職工共享發展成果。及時掌握職工精神文化、生產生活需要及職工權益保障需求動態,探索職工權益維護新模式,努力提高維權質量。

(五)暢通職工利益訴求渠道,完善監督檢查機制一是以《工會法》等政策法規為依托,建立和完善職工意見反映、利益申訴、侵權與維權的訴求渠道,在區工會開通職工維權熱線,明確維權受理部門。創新職工維權管理模式、完善職工維權管理方式,促進工會權益保障體系的制度化、科學化。建立健全維護職工權益的預警預報系統及網絡維權體系。二是工會必須全方位、多角度擴大維權輻射面,完善職工維權保障機制,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切實解決新型業態職工維權問題。

(六)企業工會認真履行職責,依法維護職工權益一是依法維護職工的經濟權益。建立健全由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就工資分配等問題進行協商的共決機制,使工資集體協商成為用人單位決定工資分配的基本方式。工會要積極配合政府勞動執法部門做好和督促國家勞動工資等法律法規的執法檢查。還要抓好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的建立,使職工工資收入隨著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而增長,隨著企業勞動生產率、政府工資指導線標準和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因素的提高而提高。二是維護職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權利。建立健全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依法落實職代會職權,構建源頭維權機制,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勞動關系的協商溝通機制。凡涉及企業的改革方案、工資調整、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分配方案、獎懲辦法、職工生活福利等重大事項必須提交職代會討論通過后方可實施。依法維護職工的民主政治權利,充分發揮職代會在企業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依法維護職工的文化權益。抓好對職工的教育培訓,特別是職業技能的培訓,推行持證上崗制;抓好職工文體活動,做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抓好職工文化的硬件建設,使職工學有場所、玩有場地、樂有所處。四是抓好職工文化的軟件建設,將職工文化活動形成制度,轉化為生產力,成為推動勞動關系和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五是依法維護職工的勞動安全權益。不斷改善職工的工作環境,建立健全安全勞動保障制度,落實企業法定代表人是第一安全責任人的工作職責。企業工會要建立健全勞動保護監督委員會(小組),有專(兼)職勞動保護監督員,做到安全生產有領導分管、有專人負責。工會要做安全生產的第一知情人、第一報告人、第一維護人,使職工的工傷傷亡事故能及時得到處理,合法權益得到維護。六是依法維護職工的社會保障權益。基層工會要增強企業法定代表人和職工的社會保障意識,把職工社會保障工作作為職代會的一項重要議題,形成決議,監督企業為職工辦理“五險一金”,使職工的社會保障能落到實處。

(七)強化工會維權隊伍建設,夯實工會維權基礎一是建立健全工會組織體系。按照《工會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采取切實有效的法律和行政手段,對長期拒不建會的企業單位,下發限期組建工會通知書。對規模小、不具備建立工會組織的企業,建立區域性、行業性工會組織,注意把有參與企業管理能力、懂政策法規、敢說會說、敢干會干的職工選進區域性、行業性工會組織。二是加大維權政策法規宣傳。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宣傳專欄等方式,進行廣泛深入地宣傳《工會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集體合同法》和《四川省企業工資集體協商辦法》等法律法規,營造出大環境、大氛圍,在宣傳形式和氛圍上,要抓出特色,抓出實效。三是努力提高工會干部維權能力。其一,工會干部要學會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維權方法,針對不同層次職工的利益訴求,多元化特征,抓好具體維權,注重源頭參與,建立維權工作長效機制。其二,要加強對工會干部維權培訓及指導,不斷提高工會干部的維權履職能力,有效解決基層工會維權缺乏專業人才問題。其三,激勵工會干部加強業務學習,鉆研有關法律法規,著力解決新時期出現的維權新矛盾、新問題。其四,提高工會干部維權的創新意識。更新維權觀念,建立開放、創新、務實的思維方式,探索基層工會的體制改革,大膽嘗試,找到企業工會的維權之道,發展之路。工會是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基層工會維權工作任重道遠。只要堅持主動、依法、科學維權,才能不斷推動建立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雙贏、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把企業發展與實現職工的根本利益有機統一起來,更好地在共建共享和諧社會中肩負起工會維權的光榮職責,理直氣壯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作者:易興成劉家虎田勤單位:中共達川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