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業工會維權工作思考

時間:2022-02-08 08:53:59

導語:非公企業工會維權工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公企業工會維權工作思考

摘要:新形勢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加強非公企業工會維權工作尤為重要和緊迫。加強非公企業工會維權工作應該樹立正確的維權觀,進一步加強工會組織建設,建立創新工會維權機制、利用互聯網+拓寬維權渠道、加強維權隊伍和力量建設。

關鍵詞:新形勢;非公企業;工會維權;維權渠道;互聯網+

一、新形勢下加強非公企業工會維權工作尤為重要

(一)加強非公企業工會維權工作是工會的歷史使命和基本職責

2015年出臺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群團組織要增強群眾觀念,多為群眾辦好事、解難事,維護和發展群眾利益。”群團組織要大膽履責、積極作為,依法依章程開展活動、維護群眾權益。同年7月份在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上也強調指出:“服務群眾、維護群眾權益的大旗要牢牢掌握在我們手上,哪里的群眾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哪里的群團組織就要站出來說話。”中國工會作為工人階級群眾性組織,落實黨中央的這些要求,是黨對工會寄予的期望與重托,也是時代賦予工會的歷史使命。

(二)加強非公企業工會維權工作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當前,我國進入社會轉型關鍵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增長速度換檔期。伴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組織形式、利益關系和分配制度的變化,職工隊伍結構也呈現多元化,職工的知識結構出現層次化,職工利益訴求越來越明晰。特別是非公有制經濟的迅猛發展,非公企業職工、勞務派遣工、非正規就業人員逐步呈現數量大、流動性強、就業分散、維權能力弱的特點,工會組織的工作內容、維權重點、工作方式需要進行相應變化。在新的形勢下,工會組織應當深入研究不同領域工會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研究不同職工群體的利益差別和維權需求,不斷創新工會的組織體制和工作方式,健全完善工會維權新機制,滿足職工群眾的多樣化需求。

(三)加強非公企業工會維權工作是促進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

工會在保障勞動者利益、促進勞動者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要保障企業和國家的利益,促進國家和企業利益共同發展。非公企業工會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時必須牢牢樹立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的原則,要找準勞動關系雙方利益的最佳結合點,通過集體協商等協調勞動關系的重要工作機制,及時處理勞動關系運行中存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切實維護職工的各項合法權益,促使勞動關系雙方互相理解、支持與合作,實現勞資兩利共贏,促進企業發展,使廣大職工能夠分享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成果。

(四)加強非公企業工會維權工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勝利,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企業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的基礎,要構建一個和諧社會,那就應該構建和諧的企業。而要構建一個和諧的企業,就必須在企業內部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勞動關系是企業內部最重要最基本的權利利益關系,在企業的各項生產要素中,資本與勞動的結合才是企業得以產生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

二、新形勢下加強非公企業工會維權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樹立正確的維權觀,處理好維護職工利益與促進企業發展的關系

樹立正確的工會維權觀,工會應當統籌處理好既要維護職工現實利益又要促進企業長遠發展的關系。一方面,應當積極引導企業經營者遵守勞動法律法規,履行社會責任,關心愛護職工;另一方面,應當教育職工做企業發展的主人,引導職工轉變思想觀念,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改革意識和競爭意識,積極為企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工會組織要積極倡導通過協商協調溝通機制,促進勞資合作共建共贏,化解矛盾,努力把企業和職工建設成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二)加強基層工會組織建設,夯實工會依法維權的組織基礎

1.廣泛“建起來”,形成強勁推動力

必須嚴格執行《工會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依法推進非公企業組建工會和發展會員工作。要廣泛宣傳在非公企業建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積極爭取各級黨政的重視和支持,形成各方力量共同依法推進建會的強大合力。要把非公企業、小微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新經濟組織等作為建會重點,鼓勵支持在街道、社區、樓宇等基層單位建立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聯合會,創新組建方式、組織形式,實現工會組織對所有企業全覆蓋,對阻撓建會行為按照《工會法》、《勞動監察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提請有關部門予以處罰,使依法建會成為常態。

2.充分“轉起來”,強化工會作用力

在非公企業內把工會建起來是前提,轉起來才是關鍵。要避免出現只建不管、只建不用,成為掛牌工會、空殼工會的現象。要法律賦予企業工會的職能,根據《中國工會章程》和《企業工會工作條例》,充分履行工會組織的各項權利義務。通過組織職工召開職代會或其他形式,積極參與企業的民主管理,實施民主監督;通過推行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協調勞動關系,維護企業職工的勞動權益;積極引導職工群眾參加經濟建設,努力完成工作任務;采取各種途徑和形式開展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術教育,提升職工的綜合素質,切實發揮工會在企業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3.創新“活起來”,增強組織凝聚力

中華全國總工會制定的《關于加強基層工會工作的意見》對加強基層工會建設、增強基層工會活力提出了指導性意見。要推動基層工會活起來,各基層工會應結合本行業本企業的特點,深入持久地開展“爭創模范職工之家、爭當優秀工會干部”、“會員評家”、“雙愛雙評雙亮”等活動。堅持擴大工會組織覆蓋與提高建會質量兩手抓,堅持重質量、求實效,抓創新、增活力,不斷增強基層工會的工作活力和維權能力。

(三)加強工會維權機制的建設,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1.健全創新企業民主管理機制

傳統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在新的形勢下,其運行的環境、制度推行的任務和要求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為此,非公企業工會要積極探索適合本企業的職工民主管理的多種實現形式,通過定期召開職工聯絡員座談會、工作通報會、職工意見箱、企業內部網絡論壇等形式,搭建民主管理的平臺,發揮職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落實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2.健全創新勞動關系協調機制

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工會協調勞動關系的重要機制,也是工會維護職工勞動權益的重要手段。工會要把工資集體協商作為改善職工收入分配的有效方式,著力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向提質增效轉型升級,進一步深化工資集體協商的共決機制、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努力保障職工勞動報酬水平和企業勞動生產率同步增長,讓職工分享企業的發展成果。要建立健全工會維權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幫助、指導、督促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和履行勞動合同,堅持參與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的創建活動,切實維護職工在勞動就業、報酬分配、社會保障、勞動保護等方面的合法權益,推動實現體面勞動。

3.健全創新工會維權保障機制

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工會要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切實維護職工的各項權益。一是建立健全工會勞動保障法律監督機制。工會應建立勞動法律監督小組或監督員隊伍,對企業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問題,及時向企業經營管理方提出監督整改意見書,請求企業行政予以處理。二是建立和完善勞動關系超前預警機制。工會要履行第一知情人、第一報告人職責,以職工的要求和呼聲為“第一信號”,掌握思想動態,進行預測,注重超前預警,做好監控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介入、早協調,千方百計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三是建立和完善企業勞動爭議調解機制。工要依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及時公正地參與勞動爭議調解,使勞資雙方以理性、和平的方式解決矛盾糾紛,促進勞動關系平穩和諧的運行。

(四)加強“互聯網+”建設,拓展職工維權渠道

在新形勢下,職工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維權訴求不斷增多,原有的維權手段和方式已不能滿足需求。企業工會組織作為最了解職工動態的“娘家人”,要緊跟形勢,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著力搭建溝通平臺,通過建立“工會熱線”、“職工來訪電子信箱”等途徑,暢通職工表達渠道,讓企業黨政領導及時了解職工的意愿和要求,理順職工情緒,及時總結、采納職工的合理化建議。

(五)加強工會維權工作者隊伍建設,提升維權能力

工會干部既是工會維權工作的落實者,又是工會維權工作的實踐者,是工會維權工作的真正關鍵所在。要大力提升工會干部維權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強維權隊伍法律知識和運用能力的培訓,使工會干部帶頭學會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開展工作,帶頭學法、知法、守法、用法,提高法制意識、依法辦事和依法規范自身行為的自覺性。要大力推進工會干部維權的專業化進程,培養一支有法律專業基礎的工會干部隊伍,并依靠社會公職律師隊伍作為工會維權的服務站,加強工會維權工作的力度。工會組織要把法律援助列入社會法律援助體系,主動參與職工的法律援助和聯動調解工作,幫助工會員工提升解決勞動糾紛的能力。新形勢下加強非公企業工會維權工作,是一個需要不斷豐富、完善、補充的過程。它既需要工運研究者長期不懈的理論探索,更需要各地工會組織服務職工的實踐提升。唯有通過制度創新、工作創新,才能健全工會維權工作新機制,才能更好達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目的,開創工會依法維權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王旭丹 單位:浙江省總工會干部學校